共享單車淪為巨頭游戲,酷騎10億賣身已是最好出路觀點
酷騎單車是共享單車行業內,首家被收購的公司。
共享單車行業寒意來襲,深度整合可能真的要來了。
酷騎單車在傳了一段時間“押金難退”的問題之后,日前有消息稱,四川的一個集團公司已經同意全面收購酷騎。而此前被酷騎單車罷免的CEO高唯偉也曾透露,已有四川的一家集團同意以10億元的價格全面收購酷騎,將接手全部資產,并負責處理后續押金退款事項。
高唯偉雖然沒有具體說明收購方的具體集團名稱,但透露了對方的業務涉及房地產、金融等領域,在收購酷騎后將全面接手此前累計投入的包括140萬輛車在內的價值9億多元的資產。事后,酷騎官方公眾號和微博也都轉發了此言論。不過截至目前酷騎單車的創始人并未透露收購方的名稱,也未展示相關的協議書。
“押金難退”背后牽扯出財務問題
酷騎單車是共享單車行業內,首家被收購的公司。
今年6月,酷騎單車因發布兼具“共享單車+充電寶”兩大風口的“土豪金”新款單車而備受市場關注。據了解,豪金單車的造價在1200元左右(也有一說是1500元),比300元的ofo小黃車要貴上4-5倍,比一般單車貴兩倍,在共享單車行業算得上高檔單車。當時,酷騎在大賺市場熱度的同時,在行業內的排名也成長為第三、第四名。
然而,轉折點發生在8月份。從8月初開始,酷騎單車遭遇大量用戶要求退還押金。之后酷騎酷騎方面稱是系統更新導致退押金遲緩。顯然,這背后的原因并非如此簡單。
9月底,位于北京市通州區的酷騎單車總部圍滿了前來退押金的酷騎用戶,當時酷騎單車APP上已無法完成退款。除了無法實現用戶押金的退回,據媒體報道,酷騎單車浙江分公司的十多名員工稱,酷騎單車已經拖欠了他們一個月的工資。
據《中國企業家雜志》報道,酷騎單車的創始人兼CEO高唯偉,同時也是P2P平臺兼CEO。雖然平時高唯偉低調處理兩家公司之間的關系,但這不由得讓很多退不了押金的人產生了聯想。
根據某酷騎單車離職員工的爆料,酷騎單車押金難退不只是技術問題,其背后存在與誠信貸共享財務、用加盟模式試圖聚攏資金、盲目投放后期成本不足導致持續虧損等問題。而酷騎單車至少30億元的押金,是否被挪用可能還需要相關部門的調查。
“專款專用”落地難
酷騎之外,最近以來還有消息稱,小鳴單車等幾家公司也出現退押金難的問題。而町町單車甚至被爆“卷款跑路”,辦公室人去樓空。可以看出,專款專用落地難。
8月初,交通運輸部等10個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共享單車企業對用戶收取押金、預付資金的,應嚴格區分企業自有資金和用戶押金、預付資金,在企業注冊地開立用戶押金、預付資金專用賬戶,實施專款專用。
盡管如此,但實際上除了極個別資金比較雄厚的共享單車企業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大多數企業都沒能落實,部分原因在于押金已經被挪用到了實際生產和運營中。違規挪用押金的共享單車企業不在少數,甚至有的共享單車成立一開始,就將目光放在了用戶押金上,通過宣稱“永久騎行免費”等優惠措施,吸引用戶。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占領接表示,“收取押金本身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沒有具體的法律禁止收取押金。《指導意見》要求企業設立專用賬戶,實施專款專用,但其關鍵環節還在于監督實施。如企業需定期向交通或者金融主管部門報送押金專用賬戶的交易數據。”
“沒有一家企業愿意對外公開自己的數據,銀行鑒于其保密性更是不愿意公開。即便是就技術本身而言,共享單車押金監管也不是一個很容易處理的事情,原因極為復雜。”酷騎單車相關負責人表示。
酷騎被賣或已是最好出路
回想起來,酷騎單車從宣布推出“土豪金”版共享單車時的意氣風發,到如今的被意外罷免,不過才三個多月,江湖卻已大變。甚至共享單車的困局正在從悟空單車、3Vbike等邊緣公司逐漸向第二梯隊的小鳴單車、酷騎單車和最近的小藍單車蔓延,行業的寒意開始滲出。
小藍單車是最值得一提的案例。它處于行業第三的位置,雖然和頭部的ofo、摩拜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很多人看來,小藍單車在用戶體驗上絕不輸于ofo和摩拜,尤其是小藍的變速車,獲得了很多騎行愛好者的青睞。
但是,背后也是高昂的成本,摩拜1.0版的單車成本是3000元,后來降低成本,推出摩拜Lite,成本在千元左右,而普通小藍單車的成本要高于摩拜Lite(低于2000),小藍的變速車成本則超過2000元。
有消息稱,今年1月,小藍拿到A輪4億元融資后,至今沒有融資的下文,而摩拜和ofo在六七月份,分別完成超6億美元融資和超7億美元的融資。相比之下,酷騎單車曝出10億賣身,或許已經是很好的退路。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前ofo小黃車發布的《2017年十一假期出行數據報告》顯示,國慶假期,用戶日均使用共享單車出行的次數比平日上漲了15.4%。其中,杭州西湖、北京天安門、上海外灘成為共享單車出行熱度漲幅前三甲。看似依舊火熱的共享單車市場,其實早已淪為巨頭游戲。
業內人士指出,共享單車行業已經從粗放的增量市場博弈階段轉到了精細化運營的下半場存量廝殺階段。可以預見,共享單車的蛋糕最后將由ofo和摩拜兩家分食。背靠著資本,摩拜和 ofo 可以繼續在風口跳舞。而新的科技智能和閉環生態的角逐將成為決定這兩大共享單車玩家在下半場決戰中的勝負關鍵。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