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們”食品安全問題頻發(fā)背后,有望二進宮315晚會?觀點
“康師傅們”食品安全問題頻發(fā)背后,有望二進宮315晚會?
文:向善財經 作者:劉能
每年的315晚會,都是懸在企業(y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時警醒企業(yè)以身作則,不可逾越法律紅線。但總有一些企業(yè)心存僥幸心理,面對315晚會,只在心里默默祈禱,期盼著自己不要成為315名單里的“幸運兒”。向善財經團隊特策劃315專題系列,針對即將舉辦的315盛事的曝光方向進行預測。
當然,315晚會本身節(jié)目時間有限,能夠曝光的問題并不多,只能先曝光現階段消費者亟需解決的問題。本系列專題的預測方向廣泛,也存在預測偏差的可能。但我們會盡全力幫助消費者提高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能力,希望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供一份助力。
本期預測315晚會的一個曝光方向為康師傅、統一等方便面食品企業(yè)。
食安的“槍口”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今年315的主題為提振消費信心,想要提振消費信心,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
在去年315晚會上,想必消費者對于“土坑酸菜”觸目驚心的生產過程仍然歷歷在目,插旗菜業(yè)的工人們有的穿著拖鞋,有的光著腳,踩在酸菜上,有的甚至一邊抽煙一邊干活,抽完的煙頭直接扔到酸菜上......
經過315曝光之后,統一否認使用土坑酸菜。康師傅則對此事件發(fā)聲明致歉,康師傅在聲明中承認插旗菜業(yè)的確是該公司酸菜供應商之一,并針對該事件公司已成立專門的小組,配合監(jiān)管部門進行調查和檢測。
但康師傅的誠意似乎有些不足。
“土坑酸菜”被央視曝光還不到兩個月,因方便面中發(fā)現疑似為老鼠屎的黑色顆粒狀物體,康師傅再陷輿論風波,微博話題“康師傅方便面中發(fā)現老鼠屎”,一度沖上微博熱搜榜第四。
張先生隨即聯系了官方客服,客服表示可以給到三倍或者五倍的賠償,但如果不接受此賠償方案的話就等幾天。“我也不知道會不會有后續(xù),希望官方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以及道歉。”張先生說。
而另一版本是康師傅斬釘截鐵的回應,對質量打包票。康師傅方面客服回應:“產品里面是不可能有老鼠屎的,但是不排除有糊面渣的可能,一般面餅上粘有黑色或者黃褐色異物的話,可能是面餅炸制過程中部分被炸焦了,不可能出現老鼠屎。
無論是“土坑酸菜”被央視實錘,還是因方便面中發(fā)現疑是老鼠屎的固體上熱搜,似乎都從側面表明,即便是對于行業(yè)大牌“康師傅”來說,食品質量管理仍然是“命門”。
對于食品安全,互聯網向來是有記憶的。
2013年,康師傅被曝出在中國臺灣地區(qū)橄欖油摻銅葉綠素的質疑。2014年,食品行業(yè)發(fā)生“餿水油事件”。康師傅公告,確認該公司部分產品使用了地溝油作為原料的劣質豬油。2020年5月,廣東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通告,經檢驗,江門頂益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康師傅香菇燉雞面”凈含量有問題,8批次產品不合格……
另外,統一的方便面食品安全問題也有發(fā)生。2021年11月,泰州市海陵區(qū)歐買德購物中心銷售的杭州統一企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小浣熊油炸方便面(有肉任性烤味)(40克/袋;生產日期2021-03-05),酸價(以脂肪計)檢測值為3.2mg/g,標準規(guī)定不得超過1.8mg/g。
酸價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的酸敗程度。酸價超標會導致食品有哈喇味,超標嚴重時所產生的醛、酮、酸會破壞脂溶性維生素,導致腸胃不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康師傅方便食品進入了該平臺食品商家分類的月度黑榜名單,排在黑榜第4位。據悉該黑榜排名是根據上一個自然月的數據通過算法自動生成的。所涉及的因素有“有效投訴量”、“回復量+確認完成量”、“回復率”、“完成率”、“響應時間”、“初始分配時間”等。
在黑貓平臺上搜索康師傅,其投訴量共有兩千多條結果,其中不乏“面里有頭發(fā)”、“面里有黑色異物”、“面里疑似有可爆漿活體”等投訴內容,當然,其真實性仍有待考證,我們對此不置可否。
康師傅、統一等方便食品企業(yè)也算是快消巨頭,品牌積累多年,更應該加大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不要因為這簡簡單單四個字而頻頻翻車。畢竟消費者的信任也是有限的,品牌價值也不應隨意揮霍。
“高端化”夢醒時分?
從康師傅們的經營動作來看,高端化已經成為方便食品企業(yè)未來的發(fā)力重點。但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發(fā),可能會影響到康師傅等企業(yè)接下來的“高端化”之路。
實際上,為了開拓新的市場、尋找差異化的競爭路線,康師傅先后推出了“湯大師”“Express速達面館”“速達煮面”等高端速食新品。高端化,成為康師傅的重點方向。
資本也嗅到了風口,2021年“面條經濟”“一人食”“宅經濟”等諸多新消費風口交織下,資本裹挾著無數的玩家涌入了速食面賽道。據天眼查專業(yè)版APP顯示,目前我國有近10萬家方便速食相關企業(yè)。其中,4.6萬余家相關企業(yè)成立于5年內,占比46.6%。從注冊資本來看,注冊資本100萬元以內的企業(yè)占比64.7%。
資本涌入也促成了高端速食面市場同質化嚴重的問題,所以康師傅并未在高端速食面領域占據優(yōu)勢,反而因為長期以來的低價標簽與現在動輒數十元甚至更高價格的高端方便面之間巨大的品牌認知溢價,而備受消費者質疑。
眾所周知,方便面此前曾經歷過一輪周期,在2016年銷量降至385億份后,才開始出現復蘇的跡象,出現第二輪新的增長周期。
在第一個周期中,其消費群體主要為外出務工人員以及快生活節(jié)奏的上班族,方便面產品靠“便捷+飽腹”的屬性滿足消費者需求。在第二輪增長周期之中,方便面的產品屬性開始在“便捷”基礎屬性上試圖疊加口感、營養(yǎng)、嘗鮮等各種其他屬性,針對的是高端人群以及年輕消費群體。
消費者對食品最為關心的,是如何保證健康、保證身體免疫力,這恰恰是方便面所不擅長的,本質在于方便面的基礎屬性方便快捷與營養(yǎng)健康難以兼容。
作為長期存放、隨時取用的食品,方便面必然需要在健康營養(yǎng)屬性上做出犧牲,比如通過油炸抑制酸價和過氧化值的升高,提升保質期。蔬菜由于難以保存分量往往較少,取而代之的是可以長期保存的腌制酸菜,酸菜與營養(yǎng)健康并不沾邊,滿足的更多是口味需求。
315晚會曝出的土坑酸菜事件,則更進一步扼殺了康師傅高端方便面崛起的可能。要知道方便面本來就在不少年輕消費者認知中有著LOW、不健康的認知印象,而如今土坑酸菜的出現不僅給了酸菜面品類致命一擊,更徹底為康師傅品牌烙上了“不健康”的市場認知烙印,其高端化之路自然難以被廣泛認可。
根據尼爾森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康師傅銷量市占44.6%,銷額市占46.7%,仍然處于為市場第一位。但較之2021年上半年市占率數據,康師傅方便面的市場份額卻在下滑。根據尼爾森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康師傅銷量市占45.4%,銷額市占47.9%。
從投資人的視角來看,投快消品的一個核心邏輯,就是品牌價值的穩(wěn)定性。
“民眾口碑下滑,信任度低,這直接造成的結果反應在資本市場可能就是股價的波動性明顯,不夠穩(wěn)健,任何風吹草動,哪怕是撲風捉影的產品問題,都可能引起波動。從短期穩(wěn)健角度看,或許并非優(yōu)質標的”長期操盤消費品賽道的分析師劉宇對向善財經說道。
總的來看,在消費升級的大環(huán)境下,康師傅自身始終沒能內生出新的增長變量。而康師傅對供應鏈和線下布局的多年深耕,雖然進一步鞏固了市場基本盤,但同時也加劇了康師傅品牌勢能的自然下沉,導致康師傅品牌高端化轉型升級困難。
《周易》有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在新消費的大環(huán)境下,康師傅力不從心的表現或許只是暫時的,舊時代的積累給了康師傅足夠多的喘息機會。
當康師傅重新把握住時代的脈絡后,未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紅燒牛肉面,一瓶溫度剛剛好的冰紅茶,或將繼續(xù)溫暖每一個深夜忙碌者的心。
當然,食品安全仍將是方便食品企業(yè)們必須時刻注意的底線。希望康師傅們能夠對此保持警惕,別成為今年315晚會上的主角。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