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雜貨電商扎堆,中美印三方勢力背后角逐金融
可以看到如今的印度雜貨電商市場不僅印度的本土企業(yè)在互相角逐,也不僅僅是Flipkart和Amazon India在互相的角逐,其背后我們也看到了中國互聯(lián)網的領軍企業(yè)阿里巴巴和騰訊,以及美國巨頭微軟、eB…
盡管兩年前曾嘗試過,并且以失敗告終,但印度最大的本土電子商務巨頭Flipkart還是又一次嘗試用名為“超級市場”的網上購物服務來滿足消費者,以增加跟消費者之間的粘性。目前他們已經在班加羅爾啟動了這項的服務。Flipkart的一位發(fā)言人就表示,首先要將這一業(yè)務在班加羅爾讓消費者習慣并使用起來,然后他們會將這項業(yè)務推廣到印度的其他城市。
而幾乎就在同時,Flipkart的競爭對手——Amazon India也開始進入在線“超級市場”這一領域。有數據顯示,這一領域的業(yè)務已經成為Amazon India增長最快的項目之一。
雖然都很看好這個方向,但已經有大量的公司在這一細分市場倒下了,即使是還現存的公司也只是掙扎著存活,大都是痛不欲生的樣子。就比如,總部位于gurugram的Grofers公司雖然幸存了下來,但已經開始不得不將其業(yè)務規(guī)模縮小;其曾經的競爭對手PepperTap則更是在僅僅存活了17個月后就關門大吉了,可見企業(yè)要在這一領域生存和發(fā)展是多么的困難。
但Flipkart和Amazon India卻不這么看,他們認為不容易生存卻增長巨大的雜貨電商市場很適合他們。如果他們進入該領域,并能很好的經營下去的話,這將是他們利潤的又一個增長點。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的教授Anindya Ghose就表示,“消費者正開始改變購買食品的地點和方式,多渠道購買將成為常態(tài),雜貨電商正迎來機遇。如果一個電子商務零售商現在沒有迅速切入雜貨電商這一領域,那么可能在一兩年后它將痛失這一市場發(fā)展帶來的紅利。”
為什么是雜貨電商
在印度電子商務增長的第一波浪潮中,電子產品和服裝成為了高增長的領域。很多公司可以通過深度折扣,簡單的支付方式以及通過引進國際品牌來吸引客戶。但相對比較復雜的食品雜貨的在線購買卻一直沒有得到大力開發(fā)。
Anindya Ghose 說:“雖然食品零售業(yè)的電子商務已經發(fā)展了15年,但其所占最多為3 - 5%的市場份額(整體食品零售);而相比之下,在成熟市場上,在線的旅游或電子產品銷售的市場份額卻已經占到了相應領域整體市場份額的50%。”
這么一對比,你就能知道雜貨電商的未來發(fā)展空間有多大了,同時,你也就能夠理解為什么很多公司苦苦掙扎也要在這一領域堅持下去,為什么Flipkart和Amazon India都不約而同,不惜重金的要搶占在線“超級市場”的行業(yè)座次。
雜貨零售是一種高頻次,人們日常消費離不開的場景。消費者們會每周或每月購買面包、面粉和清潔用品等商品,但他們絕對不會經常購買手機或者大型電子產品。
Amazon India 的FMCG項目主管Saurabh Srivastava說: “如果你想改變一個人的購物體驗,你需要看看顧客花在哪里的時間最多。答案是FMCG(快速移動的消費品)和雜貨店。客戶每天都會在這一領域進行互動和消費,但他們不會每天都買手機或冰箱。自上市以來,Amazon India的雜貨市場需求增長了250%,這十分令人欣喜。我們目前在這一細分在線市場提供了190萬件產品供消費者挑選。”
玉石俱焚
雖然這個市場的發(fā)展空間巨大,利潤可期,似乎觸手可得,但與在網上銷售智能手機、家電等不一樣,在線銷售水果、蔬菜和雜貨是要面對很多挑戰(zhàn)的。要知道它的單品利潤率是非常薄的,但同時它所需要的物流配送及其他要求又是需要巨大投入的,這不是小公司或者沒有大資本支持的公司可以玩得轉的。已經有好幾家初創(chuàng)公司死在了這一領域上,其中就包括紅杉資本支持的PepperTap。
在印度的一線城市,尤其是公路、鐵路網相對比較發(fā)達的區(qū)域,商品的配送能夠比較容易的完成,費用也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企業(yè)比較容易獲得盈利。但如果將在線雜貨零售擴大到數百個城市的規(guī)模,這就是另外一個概念了。
要知道印度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比較薄弱,一些二、三線城市的配送成了極大的問題,它不但需要與當地供應商建立聯(lián)系,雇傭數百名送貨員,而且還要確保每個區(qū)域都有合適的存儲空間和設施,而這一系列的先決條件在印度解決起來都太困難了。
很多公司都曾經嘗試過,但都以失敗告終。2015年,Flipkart試點在班加羅爾附近推出了雜貨遞送服務。但僅僅5個月后,由于需求不足和利潤率不高,該項服務便宣告關閉。
2016年1月,Grofers公司關閉了其在印度9個城市的這類業(yè)務,因為其業(yè)務本身已經無法產生足夠的需求來維持服務正常的運轉了。幾個月后,曾經的印度第三大在線雜貨零售商——PepperTap,盡管已經籌集了超過5100萬美元,仍然最后沒能堅持住,轟然倒下!
PepperTap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Navneet Singh就表示,“如果我們堅持兩個小時的交貨承諾,我們就需要在17個城市中的每一個都建立倉儲和雇傭配送員等。再加上我們做活動時還要給前來消費的客戶以某種折扣,這就大大增加了我們的成本,而且這還僅僅是全部成本中的一項。”
所以Flipkart和Amazon India面臨的也是這些問題,他們必須把消費者從在線下單到最后收貨的全流程所涉及的問題都一一解決,才可能樹立自己的絕對優(yōu)勢,而這一切無疑都需要強大的資本和在印度本地協(xié)調各方面關系的雄厚實力。
去年2月,在經過短短五個月的服務試運行之后,本土電商巨頭 Flipkart 關閉了旗下于2015年推出的雜貨應用Nearby。到了去年年底,只有那些獲得巨額融資的雜貨電商(比如Grofers和BigBasket)還依然在市場上堅持運營。
不過,Flipkart并沒有完全放棄雜貨電商業(yè)務,他們現在又在班加羅爾推出了雜貨物流服務品牌“Supermart”。2015年2月,Flipkart的競爭對手亞馬遜印度公司同樣也在印度推出了雜貨下單移動應用Amazon Now。根據市場數據追蹤平臺Kalagato的分析顯示,截止2017年3月份,Amazon已經獲得了31.2%的雜貨電商市場份額,目前其業(yè)務覆蓋印度四個主要城市,分別是孟買、班加羅爾、海德拉巴和德里。
市場研究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高級研究分析師Shabori Das曾在2016年11月相關的分析報告中寫道:與非雜貨零售商不同的是,在線雜貨商目前還不能為他們的生鮮食品建立起準確的市場模型。除此之外,這些產品的不易保存和必須限時交付等問題也是企業(yè)必須面對的困難。
雜貨電商市場風起云涌
但所有的這些挑戰(zhàn)似乎都沒能阻止Flipkart和Amazon India不惜血本的強勢進入這一領域。畢竟,在線雜貨零售領域目前估計在10億美元左右的規(guī)模,預計未來4年其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55%。這一吸引力足夠大。
但如果兩家巨頭都成功收購了現有的在線雜貨商,尤其是Big Basket,這場競爭的格局可能就會發(fā)生變化。幾個月來,有傳言稱,Amazon與Big Basket進行收購談判,但最終Amazon還是一無所獲,鎩羽而歸。
但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這時從幕后走到了前臺,參與進了雜貨電商市場的競爭,其正在尋求印度競爭委員會(CCI)的最終批復,以完成對BigBasket的股權投資。今年7月,Paytm Mall和阿里巴巴就聯(lián)合啟動了盡職調查,計劃對BigBasket投資2億美元。
一旦阿里巴巴的投資得到批復,BigBasket將很有可能繼續(xù)在本地雜貨電商行業(yè)內保持領導地位,并且更好地與亞馬遜、Grofers以及剛剛進入這一市場的本土電商Flipkart 展開競爭。
BigBasket及其兩大競爭對手Grofers 和Amazon India目前都獲得了政府的批復——這三家公司現在都可以獲得外商直接投資,而且還能從事食品零售業(yè)務。根據印度工業(yè)政策及促進部(DIPP)披露的數據顯示,自相關政策放開之后,雜貨電商行業(yè)截止目前已經吸引了6.95億美元的投資資金。
Flipkart顯得胸有成竹,因為其在銀行有超過4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他們現在又在班加羅爾推出了雜貨物流服務品牌“Supermart”。而此前Flipkart已經獲得來自騰訊、微軟和eBay三方高達5億美元的投資。
Amazon則為旗下物流子公司Amazon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ATS)注入了2000萬美元,正面迎擊Flipkart。
Anindya Ghose分析到,在印度的電子商務之戰(zhàn)中,食品雜貨市場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一部分人群在在線消費人群中的比重很大,如果他們流失了,你將損失很大的流量,而這些是雜貨電商們應該高度關注的問題。
可以看到如今的印度雜貨電商市場不僅印度的本土企業(yè)在互相角逐,也不僅僅是Flipkart和Amazon India在互相的角逐,其背后我們也看到了中國互聯(lián)網的領軍企業(yè)阿里巴巴和騰訊,以及美國巨頭微軟、eBay。
中美印三國的國際級互聯(lián)網巨頭都已經參與到了印度的雜貨電商市場中來。那么,下一步誰勝、誰負,誰贏、誰輸,以上面這些巨頭的經驗和資金實力,恐怕一時半會還分不出伯仲!
本文部分內容來自于Quartz、Entrackr
來源|鈦媒體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