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億戰投背后,你敢說萬達“選邊站隊”?千萬別把大哥當小弟觀點
萬達:“我當大哥好多年......”
國民公公王健林,去年和今年上頭條的速度,一點也不比國民老公王思聰少。
昨天,小馬哥的騰訊聯手蘇寧、融創和京東,拿出共計340億元,收購了萬達商業約14%的股份。
340億,可是全球互聯網公司和實體商業巨頭之間最大的單筆戰略投資(之一),這背后到底有什么套路?
第一,首富人紅戲不紅,萬達商業不值錢?
王健林當了好幾屆首富,不差錢。
但萬達商業真不值錢。以14%折算340億的價格來看,作為萬達集團最為核心的資產,哪怕登頂全球規模最大的實體商業巨頭,萬達商業的估值,也不過2400億元出頭,不及阿里、騰訊的十分之一。
即便和其他地產巨頭相比,這個入股價格也算“抄底價”————以今天實時價來看,萬科市值大概4062億元。去年11月引入600億戰略投資的恒大地產,估值也超過了4000億元。
再以物業價格來看。根據王健林1月的講話透露,在2017年賣賣賣之后,目前萬達仍然持有物業面積3151.1萬平方米,如果按照這個估值,萬達商業每平米物業的估值,也就不到8000元。
這似乎是去年賤賣萬達酒店之后,王健林又一次低價“甩賣”股權,背后可能只有倆原因,要么萬達確實急需用錢,要么此舉被視為轉型的最優選項。
第二,萬達到底多差錢?
缺錢不缺錢,歸根結底要看錢要花到哪里。
再過7個月,萬達商業就要先還一筆欠款————萬達商業退市時,曾引入外部投資者。根據媒體披露的對賭協議,如果萬達商業未能在今年8月底之前完成主板上市,萬達集團必須回購全部股份,并支付10-12%的利息,這340億,滿打滿算,大致可以填補對賭協議的債務。
更重要的是,2016年私有化之時簽署的對賭協議,引入都是都是追求快速回報的財務投資者————今天騰訊牽頭的這四家投資者,可是有耐心多了,留給萬達商業上市的deadline,推遲到了2023年。
這340億,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對于萬達來說,那就是久旱逢甘霖————2017年,萬達主要干了兩件事,賣資產,降負債。2018年,王健林還要繼續還債去杠桿,這是大錢頭————降低負債,是王首富去年、今年的第一訴求。
就在引入騰訊等四家投資者的同一天,萬達又出售了澳洲資產。
今年萬達年會上,聽到《歌唱祖國》熱淚盈眶的王健林說,要繼續響應國家號召,順應全球趨勢,繼續去杠桿、向輕資產之路轉型:
“萬達將采用一切資本運作手段,降低企業負債。包括出售非核心資產、控股情況下出售股權、合作等。萬達將清償全部海外有息負債。包括萬達商業香港退市的資金,也有可靠解決方案。萬達集團計劃用2-3年時間,將負債降至絕對安全水平。萬達在全球絕不會出現任何信用違約,萬達把信用看得比資產、利潤更重要?!?/p>
總之,從資產總量和質量來看,萬達可能不差錢,但是從短期流動性上來說,萬達暫時還挺差錢的。
第三,路線調整,從“主導”轉為“合作”。
劉備說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五年前,互聯網公司和線下巨頭們,還在互相看不上也看不懂呢。
馬云和王健林甚至還打了億元賭約。2012年底,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現場,馬云與王健林進行了一場”電子商務能否取代傳統實體零售”的辯論。"到2022年,10年后,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占到50%,我給馬云一個億。如果沒到,他還我一個億。"
當然,精明如王健林和馬云,很快就發現這個賭約毫無意義————2014年,王健林就主動表示要放棄賭約,“兩個行業將會融合發展,并且都可以活得很好”。
2016年,馬云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說電子商務過時了,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新零售才是未來。
那場億元賭約,如今看來,倆首富雙輸,贏得是第三者“新零售”。
但看得準看得遠未必做得出做得到————從百萬騰聯手、到萬達電商飛凡再到萬達網科,萬達每次都大筆投入,高舉高打,開鑼大鳴,但落地無聲,一試再試,卻也一錯再錯。
雖然王健林在年會上反駁了萬達網科裁員6000人的遙言:“網科總共就3000人,怎么可能裁掉6000人!”。但王健林也公開承認了網科的失敗,“我曾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給了網科太多錢”,并反思說,將來要“從實際效果出發,不玩概念,不燒大錢?!?/p>
從實際效果出發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許就是,認識到萬達在線上確實玩不好,就交給小馬哥來玩了——“騰訊將推進與萬達旗下網絡科技集團的戰略合作”,“利用騰訊、蘇寧、京東海量線上流量和本身巨大線下商業資源開展多方面合作。”
當然了,硬漢王首富一輩子沒低過頭,遠沒有一直“擁抱變化”的馬云口舌靈活,所以,不管路線是不是改了,但姿態和身段還是要保持的,通稿中緊接著又特意強調了一句,“萬達將保持對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主導權。”
主導權沒變,但王健林的思路全變了。去年12月,王健林出席蘇寧合作伙伴大會時時,特別強調,未來萬達廣場不僅僅是零售中心,更是社交中心,“不能把零售作為主要定位,應該把生活、社交作為自己的定位。不管城市級別的,區域級別的,還是社區級別的,我們的定位都是社交中心,這是第一定義?!边@個提法,簡直是在騰訊和微信赤裸裸的致敬!
然后,針對主場方蘇寧,王健林還特別強調了萬達廣場的“服務意識”,“我們為蘇寧定制商業中心,可能就會把蘇寧作為一個核心店,圍繞著蘇寧我們再做其他配套的吃喝玩樂的產品等,萬達明年也將開展比較規模化的定制服務?!?/p>
第四,棄阿里牽手騰訊?
萬達在通稿中強調,未來將“共同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中國「新消費」商業模式,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智慧、更便捷的消費體驗,實現實體商業與互聯網企業的雙贏?!?/p>
新消費和新零售看似名字不同,但說的都是一回事。
張近東提出了“智慧零售”,劉強東造出了“無界零售”,國美也提出了“共享零售”......名字花樣繁多,但都是“新零售”的內核。去年在蘇寧的大會上,王健林就說了,
“我就等著馬化騰提什么零售了,我看看還有什么詞。但我想說的是,無論提出什么詞,最終的本質還是零售。”
小馬哥沒造詞,不代表小馬哥不重視“新零售”。掌握著線下最大流量的萬達,就成了小馬哥不可錯過的合作伙伴,按照王健林的計劃,萬達將力爭10年之內把,萬達廣場發展到1000家左右。
1000店是什么概念呢?
王健林分析說,現在萬達廣場平均客流量2000萬人次,即使未來年平均客流1300到1500萬左右,1000店左右,客流總量就有130億到150億人次左右。一個人假設每年去30次,估計大概有4億到5億人的重復性消費顧客。
而阿里對于萬達的苛求度未必有那么高——在新零售的“剁手”清單上,阿里入場更早,已經投資了包括蘇寧、銀泰、百聯、三江、日日順等公司在內的累計數十個項目,阿里自營的盒馬鮮生,已經實現了盈利,正在快速推進。
因此,新零售戰略已經快速在線下落地的阿里,不像騰訊那般急需通過萬達,來補足線下的空檔。而騰訊和萬達之于對方,就是Godfather科萊昂嘴里那個“不可拒絕的條件”。
那么,騰訊萬達之后,萬達和阿里會互相排斥嗎?
今天早上,針對媒體“萬達站隊騰訊”的解讀,萬達已經發了聲明:純粹從公司商業利益出發選擇合作伙伴,萬達仍然是萬達商業控股股東,并擁有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主導權和決策權,不會“選邊站隊”。
從姿態上來看,萬達不會甘當“騰訊系”。你給京東按個騰訊系的帽子,雄心勃勃的劉強東肯定是不愛戴,但是暫時也得忍著,匹敵不了AT的實力,帽子就不好摘。東興飯局的主位,還得讓給馬化騰坐。
但王健林當慣了大哥,怎么會屈居“騰訊系”的小弟?
幾年前,一位萬達內部人士給我講過個故事。一位萬達高管剛入職,每次高管全員大會,他都是提前五分鐘到會場。后來,管人力的副總提醒他說,“王健林提前五分鐘到會場,總裁丁本錫提前十分鐘,你至少要提前十五分鐘吧?!绷晳T了大哥的地位和做派,王健林和萬達,壓根不知道“小弟”怎么當了吧。
再從話語權上來看,所謂左右制衡,這一點,程維懂,王興也懂——王興曾向阿里提議,要拿 AT 雙方的投資,最后阿里不同意,王興轉身就投誠了騰訊。
只要基于公司利益需要,萬達完全可以同時接入AT系。如此一來,左右牽制,還能加大萬達的話語權。再說了,這次入股的蘇寧和京東,不也是老對頭嘛?Godfather不是說過嗎,“不要說不可能,沒有什么不可能!”
所以,騰訊萬達蘇寧融創牽手萬達,并非戲劇的高潮,一場只有主角、沒有配角的大戲,其實才剛開場。
(來源:鈦媒體 作者:陳紀英 )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