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共享單車公司不愿取回“違規停放”車?觀點
在和競爭對手比誰更快的時候,耗費時間成本的“取車”,似乎成為了迅速擴張的一個阻力。規模化帶來的生產成本的降低,則是另一個共享單車公司們對取車“無動于衷”的重要原因。
在和競爭對手比誰更快的時候,耗費時間成本的“取車”,似乎成為了迅速擴張的一個阻力。規模化帶來的生產成本的降低,則是另一個共享單車公司們對取車“無動于衷”的重要原因。
前言
有人將“共享單車墳場”形容是行業瘋狂發展的后遺癥,也有人將街道路旁違規停放的共享單車形容是“新城市垃圾”。似乎在共享單車死亡潮來臨之后,所有人的態度都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騰訊創業早在今年三月的一篇文章《我們給摩拜和ofo們算了筆賬,3000萬輛單車訂單能覆蓋中國多少城鎮?》中就已預測到,伴隨巨額資本的瘋狂涌入,共享單車在線下的投放已經遠遠超過用戶需求以及城市街道可容納的數量。在行業瘋狂擴張之后,剩下的將是一地狼藉。
面對大街小巷里到處隨意停放的共享單車,有關部門已經開始起草規范,要求企業按照條件集中處理違規車輛。今天,創業小萌就帶你算一算,取回這些車輛對單車公司們來說,意味著一筆怎樣的花費。
一樁牽涉政府監管、市場競爭
用戶自覺的復雜生意
從今年 8 月網上爆出第一張拍于上海靜安區的一處共享單車“墳場”照片后,類似的照片時有傳出。
如今在百度中輸入“共享單車墳場”,顯示結果有 105 萬條,隨著這個關鍵詞和新聞圖片一同彈出的,還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廈門、南京、合肥等城市名稱。
在政府和非機動車管理機構的語境中,這些被集中處理的共享單車被稱為“違規停放車輛”。
根據上海黃浦區車輛停放管理公司宣傳部的說法,這些被集中處理的共享單車,是在接到市民投訴之后,被逐漸清運至一處停放的。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是受上海市黃浦區政府委托管理非機動車輛的停放。
上海、廈門等地的交通、城管部門曾表示,對于如何處理集中堆放的違規車輛,他們仍在起草相關規范,等規范出臺后,企業需按照相應規定的條件領回車輛。
12 月記者前往上海靜安區鴻興路附近的共享單車“墳場”時,單車堆積的數量仍十分龐大。
對于為什么不取回“違規”車輛的問題,我們聯系了在共享單車市場占比最高的兩家公司——摩拜和 ofo(雙方差不多占了 90% 的市場份額),但均拒絕了采訪。
根據公開數據和相關的報道,我們試著估算了一下取回這些車輛對單車公司們來說,意味著一筆怎樣的花費。
因缺少相關第三方數據,我們無法得知這些違規停放車輛的確切數量,因而以今年 8 月被曝出的上海靜安區鴻興路共享單車“墳場”為例,展開了后文的推算。根據新華網的報道,當時這個停放點的車輛數量為 3 萬。
參照今年 7 月杭州市城管委在約談 9 家共享單車時提出的數據——為搬走 2.3 萬輛無序投放和無序停放的單車,他們花費了 22 萬多元——對于搬運車輛這件基本依靠人力完成的任務,每搬運一輛車所需支付的 9.6 元費用,對執行類似任務的共享單車公司而言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數值。
如果依照這個數值推算,搬走 3 萬輛違規單車,相關共享單車公司至少需支付 28.8 萬元。
除此之外,共享單車公司還有支付罰款的可能。
對于近期在南京市江寧區天元居小區旁一停車場出現的共享單車山,南京市城管局出示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規定——每輛車要被處以 50-100 元不等的罰款。
在接受《揚子晚報》采訪時,城管局人員表示:“我們的處理結果是 50 元一輛,也已經把金額通知到了幾家企業。有幾家單車公司本來準備來處理,但一聽罰金就沒有下文了。”
若將 50 元的罰金與搬運成本 9.6 元疊加,共享單車公司運走一輛違規車輛的費用就上升到了 59.6 元。
還有,如果這些違規車輛在堆放及搬運過程中出現損壞,參考北京、上海等城市規定的“完好率應不低于 95%” ,在投放回市場前,共享單車公司還需支付一定的維修費用。
綜合新聞信息,依據車輛損壞程度及維修技能的差異,一名共享單車維修師傅每日能維修 30 至 60 輛單車。根據招聘網站上發布的信息,以做六休一的工作強度,維修師傅的月工資在 5000 元上下浮動。據此計算,維修一輛車需支付的人力成本大約在 3.3 到 6.7 元之間。在此基礎上,公司還需支付材料費。
而在投放回市場后,依照不同城市推出的共享單車管理辦法,共享單車企業還需按比例派遣運維人員。
比如杭州的意見稿中要求每 80 輛車需配 1 人維護,而在上海市從今年 10 月開始執行的《共享自行車服務規范》中,運營公司需按照投放量的 5‰ 配備運維人員,負責車輛調度。
如果嚴格執行《共享自行車服務規范》,3 萬輛違規車需要配備的運維人員數量是 150 人。根據 58 同城等招聘網站上發布的薪資信息,一名共享單車運維人員的月薪大約在 5000 至 8000 元之間。按照低限 5000 元進行計算,在取回這些共享單車后,相關企業每月總共需支付的費用為 75 萬元。
綜合計算的結果如下圖所示,一次性的成本支出將近 200 萬元,而取回之后,75 萬元每月的人力成本則是持續性的成本。
其實削減成本或控制成本并不是共享單車公司目前最在乎的事。巨額資本的涌入,很快將這些企業推動到了迅速擴張和搶占市場的狀態。在和競爭對手比誰更快的時候,耗費時間成本的“取車”,似乎成為了迅速擴張的一個阻力。
而隨著規模化帶來的生產成本的降低,則是另一個共享單車公司們“無動于衷”的重要原因。
為 ofo 生產小黃車的天津飛鴿車業發展有限公司,曾透露飛鴿的小黃車生產線 15 秒就可以下線一輛自行車。
摩拜第二代的生產成本就被降至千元以下,盡管摩拜未透露最新款的造價,但從今年 1 月開始,摩拜與富士康展開獨家戰略合作。
根據摩拜官方的信息,其目的是將“摩拜單車的生產能力在原有自有產能基礎上翻倍,總產能將超 1000 萬輛/年”。
在廈門市于今年 11 月底爆出一處堆放了超過 8 萬輛各類共享單車的“墳場”后,一位要求匿名的共享單車企業負責人告訴新華社記者,盡管廈門城管曾多次就共享單車投放問題約談過他們,但激烈競爭的行業環境,很難使企業達成“你退我也退”的默契。
據交通部不完全統計,截至 2017 年 7 月,全國共有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企業近 70 家,累計投放車輛超 1600 萬輛。
截至今年 9 月,在幾個主要城市中,北京市內共享單車投放數量超過 235 萬輛,上海為 150 萬輛,深圳 89 萬輛,廣州 80 萬輛。
而在從今年 8 月下旬開始叫停共享單車投放的 12 座城市中,共享單車的總投放量達到了 789.5 萬輛。
不過不同機構對一座城市適宜投放的共享單車數量在測算上有所不同,比如在北京城市規劃院 8 月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北京對共享單車的總需求數量大約在 172-201 萬輛之間,同樣是這份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北京市內道路停放區可容納的單車數量只有 120 萬。
這就意味著 235 萬輛共享單車,有將近一半的車輛可能都是違規停放。
其實在問題爆發前,政府對共享單車的態度原本是積極的。
Hellobike 的公關負責人曾表示,進入寧波市的部分原因是因為受到當地政府的邀請。寧波市政府還與其合作,在城區的街道劃線設定停車區。根據 Hellobike 公關負責人的消息,當時還有好幾個城市在談類似的合作。
2016 年 11 月底,在已有 1 步單車、摩拜和永安行三家共享單車公司擠入的成都市,成華區城管局副局長陳新表示將計劃于年底在每個街道選擇 3 至 5 個試點劃定停車區;
以及在 2016 年 12 月,進入廣州市才 1 個月的 ofo 與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政府達成戰略合作,海珠區政府計劃在轄區內專門為共享單車劃出總數達 1200 個的停車位。
這也是共享單車公司最初能迅速打入不同城市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資本的驅動打破了節奏,沒有哪個新行業像共享單車這樣,在如此短時間里,有如此規模的爆發式增長。
同時,政府對共享單車的態度在今年年初就發生了逆轉。從今年 3 月開始,各地方政府陸續出臺共享單車管理辦法。
比如上海市質監局、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共同制定的《共享自行車服務規范》,對騎車人的身高做出了限制。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 12 座城市都已頒布了禁止共享單車公司投放新車的規定。
這些政策可能都會削弱這個新興行業的活力。
但這些問題現在并不被關注,共享單車的投資者們最近都在鼓動摩拜和 ofo 的合并,他們并不關心這個行業的未來,而是急著套現退場。
至于小藍單車、悟空單車等已停運的,它們的車估計只能永遠停在那兒了。
(來源:好奇心日報 來源:徐雪晴)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