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下沉市場的匯通達,如何成為農村數字高速公路上的領跑者?觀點

隨著農村、城市貧富差距拉大,政策將不斷向農村靠攏,而資源也將逐步下沉至農村。
文 | 江湖老劉
4月18日,匯通達主辦以“科技賦能,互融共生”為主題的“2019中國農村商業新生態紫金峰會”召開,會議圍繞資源共享、智慧互聯展開研討與交流,通過科技與數字賦能,推動行業協同發展和產業升級。
作為國內領先的農村商業數字化服務平臺,匯通達踐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村商業形態升級和產業價值重構,融合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零售等科技手段,為農村鄉鎮零售店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商業數字化服務,提升客戶經營效率和服務能力,幫助農民家庭創收創利,讓農民生活得更美好。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6月,農村網民數量僅為2.11億,人口滲透率為36.59%;相比而言,城市網民滲透率已經達到72.65%,這意味著農村市場更是一片待墾的處女地。隨著中國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從消費者端轉移到企業端。作為農村商業數字化服務平臺“排頭軍”,匯通達如何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力蘊含巨大潛力的農村市場?
農村包圍城市,自下而上逆流布局
根據易觀最新統計數據,2017年三線、四線城市以及非線級人口占比高達68.4%,龐大的人口基數造就了難以想象的市場空間。近年來更是出現了一線城市向二線和三線城市人口回流的現象。
隨著城市流量紅利被頭部企業吃盡,入局一、二線城市已無法實現量的突破,相比于存量市場,增量市場仍存留著眾多機會,一方面,雖下沉市場人數的收入和消費絕對值不高,但增速優勢明顯,農村居民近兩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城鎮居民;另一方面,下沉市場賽道寬度足夠,而入局競爭者并不多,行業輻射規模空間巨大。
匯通達總裁徐秀賢接受采訪時表示,通過渠道的疊加,匯通達在全國11萬家終端零售門店開放給所有品牌商,匯通達所有店就是品牌方象征網點。匯通達通過智能零售、智慧供應鏈連接上下游,構建面向農村市場的全產業鏈、全角色的交易服務平臺。
通過10萬家會員店的強有力布局,使得平臺與供銷社、商戶與用戶之間建立“強連接”,一方面,供銷社可將優質產品放在會員店售賣,另一方面,會員店產品亦可以放入供銷社門店,兩者合作將擴大營銷物理半徑,強化合作方之間品牌效應。
作為在縣、鎮、村一級市場“扎根”20年之久的匯通達團隊,通過對農村市場商業模式的探索與發力,目前,匯通達已擁有800多萬交易訂單,平臺總規模超過3300億。江湖老劉我認為,選擇從農村切入市場,重新定義人、貨、場之間關系的企業,會將農村“熟人經濟”市場的“雪球效應”發揮到極致,推動農村經濟邁入新的制高點。
賦能小“B”端,開通數字高速公路新賽道
2018年,阿里巴巴45億元戰略投資匯通達,阿里對外宣稱看重匯通達在農村市場的優勢地位及獨特發展模式。誠然,阿里側重C端業務,而匯通達則側重B端業務,隨著技術的不斷精進和迭代,匯通達在已經成熟的S2B2C模式上增加云原生技術,逐步構建全面云化和服務化的S2B2C云原生平臺,實現服務化向平臺化轉變。
徐秀賢先生提到,只有通過大數據統計、智慧營銷、智能零售等多方位賦能,建立‘標準化’服務模式,才能消除城鄉間服務不對稱現象。基于此,匯通達開發了基于LBS的智慧門店系統——“超級老板”和“匯掌柜”,一個是店主門店管理工具,通過數字化操作方式提升管理效率;另一個是線上網店和營銷引流利器,實現數字化精準營銷。
江湖老劉我認為,隨著依靠人口紅利發展起的C端市場也逐漸出現瓶頸,而小“B”端市場才是未來經濟增長新高點。一方面,人人創業已成為撬動未來經濟的“新杠桿”,小“B”端立足市場成本低、模式輕、盈利強;另一方面,專注于小“B”端市場,其用戶忠誠度高、付費意愿強,利于平臺流量聚合。打通鄉鎮級小“B”端市場的匯通達,在未來數字化高速公路的賽道上布局已久,而這也將為匯通達探索跨領域業務提供強伸縮力以及穿透力。
相比于京東、蘇寧等平臺化建設服務不同,他們立足點在于如何將平臺方產品賣得更好,而數字化建設服務的匯通達,立足點在于如何讓他們把農民服務的更好。徐秀賢先生提到,匯通達將建立一條數字化高速公路,為小作坊式品牌店提供數字化服務。
江湖老劉我認為,面對農村需求多樣化,同時滿足供應端以及需求端的需求,即需要一條完整產業鏈以及健全的生態圈。誠然,賦能小“B”端不是為了賣自己平臺產品,而是為了引入更多外部資源,以工具為輔助,協助門店服務好農民,通過構建相互依存的共生體系,實現互聯網+門店的閉環生態。
滲透全場景,互融共生叩開“新經濟”大門
徐秀賢先生認為,占領農村市場、賦能傳統實體這個先機,是匯通達挖掘到最大的機會和價值,而互融共生將是匯通達打開“新經濟”的密鑰。一個鎮可服務10-12個自然村,盤活鄉鎮存量資源大有可為,這是以超越傳統電商的思路,通過賦能當地鄉鎮夫妻店,引導他們利用數據、運營社群、上云等工具,提升經營服務能力,匯通達第一個做到“賦能傳統實體經濟”。
農村人口數仍占全國總人口數大比例,江湖老劉我認為,未來農村經濟將呈現井噴式爆發,而圍繞農村生態圈衍生出的頭部產品,將成為“新經濟”中億類級品牌。
匯通達率先建立起一條從端到端全鏈路的共生服務平臺、交易系統,以主打單品為控力點,逐步擴增SKU品類,輻射各個行業,實現傳統零售向“新零售”轉化,以智慧門店為切入口滲入全場景,結合農村消費場景,建立統一語言,賦能“小微創業主”服務于全社會。
江湖老劉我認為,隨著農村、城市貧富差距拉大,政策將不斷向農村靠攏,而資源也將逐步下沉至農村。而匯通達通過政企合作模式,以技術為基本核心,產業+科技+培訓一體式標準化模式,將更多青年人才吸引到農村“城市”中,建立農村“新經濟”。
科技賦能、數字化改造是未來主趨勢,這將使得市場供應端以及需求端達到有效平衡,真正達到高效、便捷式農村一體化服務。而深耕于農村垂直類數字服務平臺的匯通達,將吸引著更多合作伙伴加入,創造一個數字高速公路,或將誕生下一個服務于農村經濟的新“獨角獸”。
江湖老劉,TMT行業觀察者,知名IT評論員。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