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雙刃劍”:零跑汽車的榮耀與隱憂汽車
對零跑而言,若想在智能革命中突圍,亟需在資本層面獲取更多輸血以支撐技術攻堅,同時加速彌補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斷層。而這一戰略落地的前提, 低價走量的生存慣性與技術投入的長遠布局之間須找到精準的平衡點。
對零跑而言,若想在智能革命中突圍,亟需在資本層面獲取更多輸血以支撐技術攻堅,同時加速彌補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斷層。而這一戰略落地的前提, 低價走量的生存慣性與技術投入的長遠布局之間須找到精準的平衡點。
作者/萬云
編輯/趙寒
7月1日,零跑汽車(09863)6月交付數據出爐,全月交付48006輛,同比增幅高達138%;上半年累計交付量達221664輛。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零跑再成行業焦點。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零跑汽車憑借降本增效策略實現市場突圍,但與此同時,降本增效也導致零跑汽車的中低端車定位品牌形象,在消費者心智中越發“牢固”。
此外,在2024年Q4首次實現季度盈利后,2025年一季度零跑重新陷入虧損境地。在中高端車型高毛利升級困境面前,零跑的品牌升級及智駕不足該如何改善?
低價形象揮之不去
一直以來,零跑汽車憑借 “低價高配” 的策略在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旗下車型如零跑 C10、C11和C16等,在同價位車型中配置優勢明顯,吸引了大量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
以2025年推出的B10車型為例,搭載激光雷達智駕版,預售價僅12.98萬元,將原本20萬元以上才能擁有的高端配置以 “白菜價” 推向市場。這樣的定價策略,精準擊中了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群體。
在同價位區間,其他品牌車型可能僅配備基礎的駕駛輔助功能,而零跑B10卻能提供諸如自動泊車、自適應巡航等先進智能駕駛功能,使得消費者僅需花費較少的預算,就能體驗到中高端車型的配置。這種極具沖擊力的定價,迅速打開了市場局面。
也是基于此,2024年零跑累計交付29.37萬輛、穩居造車新勢力前三的優勢積累下,零跑B10在上市一小時后,訂單達到 15010 輛,激光雷達版本占比達 70%+,基本奠定爆款屬性。
但這種策略也使得零跑汽車在消費者心中貼上了 “低價” 標簽,品牌溢價能力較弱,在與比亞迪(002594)、吉利(00175)等傳統車企以及蔚來(09866)、理想(02015)等新勢力高端品牌競爭時,處于劣勢地位。
零跑創始人朱江明曾豪言“我們連雨刮器都要自己研發”。這種對自研的執著,正是零跑降本增效的關鍵。通過自研電池、電驅系統、車機芯片等核心部件,零跑成功將整車成本60%的核心部件握在手中。
而堅持全域自研,通過技術集成化降低成本,也讓領跑汽車在成本控制方面展現出強大實力。
以車機芯片為例,零跑汽車在芯片設計上采取了全域自研的策略,凌芯01芯片替代了外購的AI芯片,使智能駕駛系統的成本降至行業均值的1/3?。在電池領域,零跑自研的 CTC 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減少了電池包與底盤之間的冗余結構,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提升了車輛的空間利用率和續航表現。在電驅系統方面,零跑自主研發的油冷電驅技術,相比傳統水冷電驅,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生產和維護成本。財報顯示,截至 2024 年 3 月,零跑累計實現降本分別為 16%、16%、10%,18 個月累計降本超 40%。
零跑在2024年Q4財報中表示,“公司有效的成本控制和運營效率也是凈利轉正的重要原因。”
除了自研外,零跑還通過擴大生產規模與優化生產流程來降低成本。隨著產能的逐步提升,零跑實現了零部件采購的規模化,從而在與供應商談判時獲得更有利的價格。同時,通過對生產流程的精細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生產環節中的浪費,進一步壓縮成本。2024 年零跑汽車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達84.7億元,同比增長684%。
成本與智駕短板并存
極致降本的背后,零跑汽車也存在不少隱憂。財中社注意到,在某社交平臺上,對于零跑汽車的維權貼較多,其中,涉及質量問題的包括異響、車機卡頓等問題。
有車主向某網站投訴稱,其駕駛的零跑C10在解鎖后出現儀表和中控黑屏的情況,并且無法掛擋行駛,在等待10分鐘后,屏幕恢復顯示,但此后在行駛不到10分鐘后,儀表盤故障燈亮起。在通過重啟車機后,情況依然沒有改善。車主在4S店檢查也未查出問題。此后,廠家反饋稱是車機軟件版本的偶發問題。此外,零跑 C11 等車型的車主在社交平臺上發帖稱車機系統 OTA 升級緩慢。
這也表明,零跑部分車型采用自研芯片雖降低了成本,但在性能上與主流芯片存在較大差距。比如,凌芯01自動駕駛芯片算力僅8.4TOPS,而2019年特斯拉(TSLA)量產的FSD(完全自動駕駛)芯片算力便高達72TOPS。
此外,零跑汽車雖然一直強調技術自研,但在研發投入上與頭部車企仍有不小的差距。從財務數據來看,2019-2023年,五年間零跑汽車累計研發支出僅47億元,2024年研發投入23.7億元,但72%資金用于舊平臺兼容性改造,僅有28%投入新架構研發。
有業內專家表示,當華為ADS 3.0、小鵬(09868)XNGP已實現城市領航時,零跑的智駕仍停留在L2+水平。零跑當前的智駕方案與頭部企業無圖化城市NOA存在18個月技術代差。
在智能駕駛的追趕之路上,零跑汽車面臨著算力、算法、數據、團隊及供應鏈等多方面的挑戰。這些都需要巨額的投入,而零跑汽車的毛利率卻遠低于競爭對手。根據財報數據,2025年一季度,零跑的毛利率僅為14.9%,而理想、賽力斯(601127)等競爭對手的毛利率則高達20%以上。不高的毛利率和高投入之間,零跑汽車需要找到微妙的平衡。
除了智駕外,在其他硬件配置方面,為了控制成本,零跑也做出了一定妥協。在硬件配置方面,零跑部分車型為控制成本,入門版缺失激光雷達,智駕能力受限。在算法迭代和系統穩定性上,零跑C10同樣表現不佳,算法迭代慢,偶發猶豫需人工接管概率高。
中信證券研報顯示,智能駕駛正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核心競爭維度,2025年搭載領航駕駛方案的乘用車新車銷量有望突破 500萬輛大關,對應滲透率將超20%;而到2026 年,這一市場規模預計將實現60%-100%的爆發式增長。在此趨勢下,具備城市NOA能力已成為車企角逐高端市場的 “入場券”,行業共識已然形成。
對零跑而言,若想在這場智能革命中實現突圍,亟需在資本層面獲取更多輸血以支撐技術攻堅,同時加速彌補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斷層與數據積累短板。而這一戰略落地的前提,在于零跑必須在 “低價走量” 的生存慣性與 “技術投入” 的長遠布局之間找到精準的平衡點。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