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解散背后,國內200多個創業女團未來命運幾何?金融
偶像團體將有怎么樣的走勢,2018年將是非常關鍵的一年。
在“偶像女團”的創業風潮中,1931率先倒下,“出師未捷身先死”。
昨日,廣州1931女子偶像組合官微發布重大公告:“歡聚傳媒(YY兄弟公司)旗下1931女子偶像組合將于2017年12月29日正式終止運營。感謝成員三年來的努力,感謝大家三年來的支持與熱愛。青春里,有你不孤單,記憶中,有你很溫暖。”
事實上,早在今年8月,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就曾對“一片紅海”的女團創業表達隱憂。在當時的文章中,我們提到“中國女團的元年,也是卒年”。
作為國內僅次于SNH48的偶像女團,1931以這樣一種方式落下帷幕,令人唏噓。
SNH48投資人、辰海資本合伙人陳悅天在朋友圈感嘆:
“做個偶像團體多難啊,在我看來1931堅持這么久已經很成功了,但是市場上還有很多拿著SNH48的成功案例說事兒的團體,不明就里的投資人還一個勁兒給錢,以為可以復制出來,其中的門道在門外怎么可能看明白?SNH48的股東總共也就4家,加上團隊自己一共5方。中國的偶像團體成功knowhow,除了這5方的人不會有人知道的,不懂的人扔錢進來就是不停踩坑。”
其實早在11月25日,1931就有成員在三周年公演上直言:“12月底決定生死。”當時多數粉絲就預測,1931將結束以團體為主的活動方式,大部分成員畢業,少數成員繼續留在歡聚時代。
1931是由廣州歡聚傳媒有限公司聯手國內外音樂制作人團隊推出的女子偶像組合。2014年,YY娛樂對外宣稱計劃先期投資5億用于這支由18個素人萌妹子組成的偶像團體。立志于依托劇場模式,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養成系少女偶像。
5億投資都沒有撐起1931,更何況那些國內資金實力一般的偶像團體?根據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統計,國內女團大概有200多家,大多是類似于SNH48和1931一樣的養成系女團。等待它們的最終命運也會是解散么?國內養成系偶像培養模式是否已經走到了盡頭?
原計劃投資30億,如今投資5億急剎車
曾幾何時是,1931都被認為是繼SNH48之后的國內第二大女團,但卻一直不溫不火。
娛樂資本論有幸在廣州現場看過1931的一場演出,憑良心說,不管是唱歌還是現場表演都很一般,個人認為并沒有達到鞏固粉絲,增加粉絲粘性的效果。有現場觀眾還一邊看臺上1931表演,一邊拿著iPad看SNH48的演出。
有個細節就可以看出來,微博上宣布停止運營的公告轉發超過了1500,而這個組合官博大部分狀態的轉發,基本停留在個位數,組合TOP成員的個人微博點贊,也就穩定在100個~200個。
這個女團中最火的一名女生叫馬劍越。她曾經上過《奇葩說》。她在視頻中稱,參加《奇葩說》是她2016年唯一的通告(可見這個組合外務之少),平時工資很低,集體宿舍位處廣州的偏僻地區,1931創辦的原因主要是老板自己很喜歡女團。
18位女生前期5億的投資,平均每位女生花費2800萬。根據歡聚時代2014Q3財報顯示,第三季度來自在線音樂和娛樂(即YY娛樂)的營收為人民幣5.338億元(約合8700萬美元),也就是說1931的投資額是公司一個季度的收入。
出品人陳洲曾對媒體公開表示,5億不是一個很多的投入。他說:“當然具體的賬我們也還沒算過,但這在我們看來根本沒什么關系。我們如果花得出去,并且花得好,也許遠不只5個億,我們可以花10個億,花20個億,花30個億都沒關系。”
但在SNH48已經形成品牌,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且壟斷粉絲市場的情況下,盡管1931前期投入巨大,卻始終沒有吸引到大規模的養成系粉絲。
巧合的是,2013年SNH48的運營公司也遭遇了經濟困境,而當時打算收購SNH48的正是1931的運營方——歡聚時代,該收購最終因價格分歧等問題流產。
事實上,歡聚時代旗下不僅僅只有1931,IDOL SCHOOL也有投資。兩個組合不僅先后相隔一天成立,還曾經聯手一起對抗SNH48,但如今經營效果都不甚樂觀。
盲目模仿SNH48,缺乏自身特色以及核心盈利模式
對于熟悉國內女團市場的人應該能猜到,從1931剛出道開始,可能就注定了今天的結局。
一方面,運營養成系偶像很燒錢,從素人到合格偶像的培訓,到每周兩場場場都虧的劇場公演,再到原創公演和MV的制作,內容成本逐年上升。
另一方面,國內快餐式的消費習慣更適合快男超女、明日之子等選秀模式,僅剩的養成市場基本被SNH瓜分完畢,和同類養成系偶像女團相比,1931又缺少關鍵的總選以維持盈利。
馬劍越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真分析過中國偶像女團的市場。國內現在要么模仿日系女團,要么模仿韓系女團,所以吸引的粉絲也只能是日系粉絲或者韓系粉,沒有中國自己特色的女團,自然也沒有粉絲。
而且,其實喜歡偶像團體的偶像宅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多,粉絲數量是固定的。也就是說,市場規模有限,但出道的女團卻很多,與SNH48一樣建劇場、走日系養成路線的1931恐怕就更難火起來了。
此前,SNH48只有上海一個大本營,但隨著絲芭傳媒“天下布妹”戰略的推進,SNH48加緊在各地開分團的步伐,其中的廣州姐妹團GNZ48,給原本偏安一隅的1931帶來沉重的生存壓力。
在SNH48投資人、辰海資本合伙人陳悅天看來,模式上還是很看好養成系的,相比而言,完成系的生命周期更短,韓國去年和前年推的女團現在剩下來也沒幾個。他說:
“韓系的完成系是建立在龐大的練習生數量上,而且也建立在強大的經紀公司和媒體渠道電視臺綁定的利益共享層面。因此,完成式偶像培養對于資源的消耗是更大的。所以,如果養成系在中國碰到問題,其實并沒有其他更好的路子了。目前養成系的問題主要在于各家做法有些雷同,沒有走出自己的路。”
2018年,騰訊和愛奇藝兩大巨頭入場偶像團體市場
1931的運營困境并非個例。
坐標上海,由原早安少女成員錢琳擔當制作人的Idol School, 公司高層管理混亂,承諾建造的劇場成空談,運營已拖欠旗下成員數月工資;SNH48成員工資今年較往年相比大幅度縮水,沈陽分團的情況更不容樂觀:部分隊伍劇場上座率慘淡,臺上表演的成員比臺下觀眾多,甚至需要劇場Staff假裝觀眾充門面,分團總選TOP3成員月工資3000元上下。
偶像團體按照盈利方向,也可以分為to B和to C,前者重藝人經紀,后者重粉絲經濟。舉例來說,UNIQ、X玖這類就屬于to B型,主要從B端盈利并獲得曝光,而Idol School、易安音樂社、X-TIME目前屬于to C,希望培育核心粉絲,以粉絲撬動B端資源。內地大部分活躍的偶像女團,均隸屬于to C。
對于to C的團體組合,劇場就是培育和鞏固核心粉絲的一大利器。
一方面劇場使偶像和粉絲有最直接的溝通,相比線上更容易被整體氛圍感染,所以粉絲對偶像的容錯率高,更容易對偶像產生自我投射或情感聯系;另一方面對于成員來說,也是以演代練、加強曝光的好機會。to C的偶像團體發展遭遇瓶頸,那to B可能會成為下一個突破。
2018已經官宣的選秀節目就有:騰訊出品的《Produce 101》,愛奇藝出品的《偶像練習生》和《熱愛街舞團》,優酷出品的《這就是街舞》以及北京衛視出品的《舞力覺醒》。如果說2016年是國內養成系偶像女團的元年,那2018年或將是偶像市場回歸傳統選秀模式的爆發年。
對此,華體文化創始人王天海認為,經過2016年和2017年的洗禮,分分合合,大家多多少少對這個行業有一定認知了。明年騰訊和愛奇藝兩檔綜藝節目將會形成偶像團體的某種行業風向。
“兩檔節目在還沒有錄制的情況下就得到了很高的關注,很多人都為練習生打call。已經有不少人在打聽101什么時候面試,包括一些從韓國回來的中國練習生。畢竟,愛奇藝之前做過《中國有嘻哈》,平臺的運營能力還是很強的。包括GAI等人商業價值馬上就體現出來了。所以,騰訊和愛奇藝的兩檔綜藝可能在未來的1年中引領風潮。”王天海說道。
但也有投資人并不太看好《Produce 101》的模式。“101的體系不是養成,還是消耗型的,從里面出來的人可能今年火明年就不火了。因為這個體系不是持續的,粉絲圈和應援群也不是穩定的。AKB48能持續這么多年,是因為持續在做總選舉,也對外直播。粉絲圈在不斷擴大,這些粉絲每年源源不斷為同一個自己喜歡的成員投票。但是101的體系不是積累的,不可能有某個練習生年年參加101。”陳悅天說。
所以,偶像團體將有怎么樣的走勢,2018年將是非常關鍵的一年。
來源|娛樂資本論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