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魔方宣布品牌升級 定位中產階級的智能財富管家金融

新興的財富管理公司理財魔方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銀行存款跑不贏通貨膨脹,貨幣基金收益下滑,股市基金漲跌波動太大,房產市場已達高點,P2P暴雷不斷,這個時代,人人為家庭財富的管理和增值而焦慮,誰能提供安全可靠、收益穩定的解決財富管理方案?新興的財富管理公司理財魔方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6月20日,理財魔方在北京召開媒體溝通會,理財魔方創始人兼CEO袁雨來在會上宣布,理財魔方已經上線全新的智能保險業務,與原有的活期理財、穩健投資、長期投資一起,共同形成多賬戶的財富管理系統。由此,理財魔方的品牌定位正式升級為“智能財富管家”,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千萬中產階級個人和家庭提供簡單、方便、科學、高效的財富管理服務。
人工智能賦能保險服務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內地保險收入達到5414億美元,超過日本位列全球第二。但保險密度、保險深度還沒有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保險密度(保費收入/人口數量)反應的是平均一個人花多少錢買保險,中國內地該值為384美元,只有球球平均水平的59%;保險深度(保費收入/GDP)反映了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中國內地該值為4.57%,和全球平均水平差1.56個百分點。
在向保險強國邁進的過程中,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將發揮重要作用。畢馬威發布的報告《2018金融科技發展脈搏》認為,2018年保險科技作為一個細分領域迅速成熟,2019年亞洲迎來保險科技投資的巨大增長,而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技術將重新定義保險業務。
從用戶角度,可靠、低價且科學的保險規劃是家庭抵御風險的剛性需求,由于部分線下代理人專業素質不夠、銷售意圖過強等原因,很多用戶不明就里地買了不合適的保險產品:保費過高、保額不夠,或者保障作用非常有限的理財型保險。隨著互聯網保險的興起,很多擁有保險意識的用戶開始在網絡上選擇保險,但是保險產品琳瑯滿目,保險條款枯燥難懂,完全依靠自己的判斷選擇保險的用戶也有諸多困難。
所以專業的第三方保險規劃師可以在家庭保障規劃中發揮重要作用。理財魔方此次推出的“保險魔方”服務可以為客戶提供專家1對1服務,從68個維度分析客戶家庭財務狀況和風險狀況,定制家庭保險最優配置方案,并從8000多種保險產品庫中為客戶選擇最為契合的產品,為客戶講解方案、處理特殊需求并協助投保。
豐富的產品庫以及1對1服務,最大化地避免了傳統保險代理人傭金導向的推銷方式,能夠從客戶立場出發,并且專注壽險、重疾、意外等保障型保險,科學配置符合家庭保障需求的保險規劃方案,實現高保額、低保費。
更重要的是,理財魔方的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也將在保險服務業務中發揮作用。據袁雨來介紹,保險魔方會采用AI+專家的方式,從確認需求到協助投保的不同階段,由AI或者專家或者二者結合提供不同側重的服務。
四類賬戶實現家庭資產科學配置
金融分析機構標準普爾曾調研了十萬個資產穩健增長的家庭,得出一個家庭資產分類配置模型,用來指導普通家庭的投資理財資金配置,該模型因此被稱為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模型。一個合理的家庭資產配置方案應該包括四類不同的賬戶:活期現金、穩健理財、長期投資和保險保障。
理財魔方先后推出了長期投資、穩健理財、活期現金,加上最新上線的保險保障,已經能夠完整覆蓋家庭財富管理的全部需求。
據了解,活期現金賬戶理財魔方對應的產品是銀行存款和貨幣組合,收益率為3.5%-4%,具有安全靈活的特點,可用于家庭3-6個月的生活消費;
穩健理財賬戶理財魔方對應的產品是投資于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的穩健組合,以及券商理財,收益率為5%-5.5%,具有安全穩健,收益穩定的特點,可用來應對家庭教育、養老等長期需求;
長期投資賬戶理財魔方對應的產品是智能組合,投資于A股、美股、港股、債券、貨幣、黃金、原油等資產類型,收益率為7%-16%,通過風險分散、智能匹配和指導調倉,達到低波動,有底線,風險可控,收益可期的特點,可以為家庭創造長期的財產性收入;
保險保障賬戶則對應理財魔方的保險產品,是防范意外重疾風險造成的家庭財務缺口的工具。
除此之外,理財魔方還有瞄準家庭全生命周期的VIP服務,提供更專業的家庭資產診斷、收支規劃,以及投資方案和理財計劃。
“我們一直相信AI可以改變整個財富管理行業,特別是標準化資產為主導的財富管理黃金時代,我們會通過數據和算法幫助我們的用戶持續優化財富人生。”袁雨來說。
從智能投顧到新財富管理
智能投顧指采用人工智能算法,為用戶提供風險匹配的標準化資產組合,并持續提供調整管理的顧問服務。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廖理認為,無論在美國市場還是中國市場,智能投顧主要起到兩方面作用:其一,降低投資顧問的門檻和收費,其二,提升投資顧問的專業性。
正因為如此,作為科技金融以及普惠金融的重要領域之一,智能投顧在2016-2017年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創業公司、銀行、券商紛紛推出相應的產品。
袁雨來認為,由于中國理財市場缺乏大量專業的理財顧問,也沒有幾十年的時間來培養這些理財顧問,浮動收益類財富管理只能依靠智能投顧。理財魔方從創立之初便確立了用人工智能管理投資理財、尤其是浮動收益理財的目標。
理財魔方成立于2014年12月,創始人袁雨來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家,聯合創始人馬永諳是對外經貿大學經濟學碩士,具有14年證券從業經驗,是基金投資行為研究與基金數量化分析的專家。
攜帶技術與金融雙重基因的理財魔方在2017年4月推出智能投顧3.0版本,通過智能客戶分析與管理系統了解用戶風險承受能力底線,通過智能投資管理系統保證投資組合在用戶底線之上運行,兩個系統共同作用實現了全AI驅動、千人千面、個性化的效果。
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部分創業公司放棄個人用戶轉向為機構客戶提供技術服務,也有部分創業公司停止運營,智能投顧的行業關注度逐漸下降。袁雨來認為智能投顧過去一年遇到問題,除了外部環境不佳,也有投資收益和最大回撤控制未達用戶預期的原因,而理財魔方風險控制和收益率保持在良好的水平,人均交易總額增長100%,復購率從300%增長至500%,而且始終堅持服務好個人用戶。
袁雨來將理財魔方過去一年的成績稱為“高筑墻,廣積糧”,2018年8月完成4000萬元A輪融資,2019年2月完成A+輪融資,獲得基金銷售牌照和全國保險代理牌照,與浦發銀行、平安科技等金融機構達成合作。在他看來,只有積累足夠的C端用戶,才有能力為金融機構輸出整體解決方案。
正因為如此,堅持服務個人用戶的理財魔方過去一年低調拓展業務邊界,直至覆蓋家庭財富管理全部需求,升級為全新的智能財富管理平臺。
瑞信發布的2018年度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2000年的財富水平大致與1910時的美國相似,而中國2018年的財富水平已經相當于美國1995年的水平。瑞信預測中國依然會保持強大的增長勢能,居民部門財富將以7.5%的年化復合增速繼續累積,未來五年時間實現美國在1995年~2004年的成就,到2023年,中國的財富水平將達到美國金融危機前的高點,并且占據1/5的全球財富。
與此同時,固定收益率下滑,剛性兌付打破,標準化資產快速崛起,原先以非標產品銷售為主的傳統財富管理機構轉型困難;由于資產選擇難度大、風險判斷復雜、交易麻煩、資金分配難等原因,客戶自主理財存在現實困難。也就是說,4000萬中產家庭、30萬億財富規模是一個巨大的空白市場,需要新的技術和服務來滿足。
“智能投顧并非一個行業,財富管理才是。”袁雨來很早之前就在很多場合表達過這個觀點。而財富管理行業真正參與者是銀行、券商、傳統財富管理機構和新興財富管理機構。以螞蟻金服、陸金所為代表的新興財富管理機構以技術優勢和平臺優勢創造了低門檻、高效率的服務體驗,而理財魔方作為創業公司的代表也正在形成其智能、高效、貼心的服務特色。
袁雨來認為,標準化資產崛起,中產需求的爆發、資管新規的發布、人工之智能垂直應用的成熟,共同形成“天時、地利、人和”的局面,財富管理正在進入黃金時代,而如今的理財魔方已經遠非“智能投顧”公司,而是一家“基于人工智能,為中產零售客戶和機構提供標準化資產財富管理服務的科技金融公司”。
貝萊德+橋水
如果要給理財魔方未來發展方向一個參照,袁雨來認為是貝萊德+橋水。貝萊德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風險管理及顧問服務公司之一,為機構及零售客戶提供服務,截至2019年3月31日,貝萊德在全球管理的總資產達6.52萬億美元。
貝萊德最核心的技術是一套名為阿拉丁的風險分析管理系統,依靠該系統,貝萊德成功地避開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沖擊,并且在挽救AIG、花旗集團(Citigroup)、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行動上,成為政府收拾金融危機殘局的重要助手。
袁雨來認為,依靠系統而非人工為零售和機構客戶提供財富管理服務,專注于風險管理,實現直達終端結果的服務,實際上也是理財魔方認同并長期堅持的價值。
而從投資角度,理財魔方智能組合采用的是全天候策略,該策略強調科學配置的原則和重要性,代表人物是橋水基金的達里奧。全天候策略在過去二十年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功。過去20年來,其風險略低于市場平均水平,收益率則顯著跑贏市場均值,最大回撤顯著低于市場水平。
由于橋水的全天候策略機遇完美市場假定,理財魔方根據中國的情況對其進行了優化,依靠AI模型和系統構建投資組合,通過主動風控控制最大回撤,規避極端的風險。
以這兩家美國金融業巨頭為目標,理財魔方顯然具有更大的野心。過去一兩年,“金融科技”成為熱門詞匯,然而袁雨來認為,理財魔方要走的實際上是“科技金融”的道路,未來理財魔方會朝著一家專注于標準化資產的大型財富管理機構的方向前進。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