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贊七年:一直在虧損,從未被改變互聯網+
導讀
能否改變有贊目前這一困境還不好說
能否改變有贊目前這一困境還不好說
但是由于進入時已經有美麗說、蘑菇街等網站,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沒多久項目便失敗。
吸取“逛”的失敗教訓,PC端搶不下來了,于是選擇了移動購物端創辦口袋通(有贊前身),剛開始的主要業務是,幫助商家在微信上搭建銷售平臺和管理粉絲。
2012年,微信用戶破1億,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跑到微信里購物。
2013年,微信淘寶開啟封鎖戰,白鴉曾對天使投資人李治國說:“我覺得我摸著了一把大牌”。
一切看似都在像好的方向發展。
2014年末,原本定位于2B服務的有贊已有數百萬商家用戶,但是此時微店正在迅速崛起,再加上云集等社交電商興起,于是白鴉考慮再造一個消費入口,也就是買家版有贊。
為了這次不在被拋下,有贊開始了一輪激進燒錢,砸廣告。那時候有贊的廣告鋪天蓋地,甚至在央視一套新聞聯播前,有贊耗費千萬砸出了一條時長一分四十秒的廣告。
具體廣告效果如何,咱也不知道嗎,但是作為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有贊千萬元砸央視廣告是否浪費”的話題,當時在行業內站上了輿論的風口。
燒完一個多億后,也算燒出了點東西了,商家數量直線式增長,但活躍商家增長緩慢。白鴉才開始反思有贊到底要做工具還是平臺。
最終有贊繼續專注做服務商家的SaaS服務商,發布“曼哈頓計劃”,宣布商家版系統開始收費。為此付出的代價,不單單是一個多億的虛耗那么簡單。
由于有贊之前一直標榜自己是免費,再加上之前燒錢吸引了很多小規模的商戶,收費政策出來以后,很快引起不少商家的不滿。不少競爭對手更是趁著這個機會來了一波趁火打劫,挖走了不少商戶。
2015年,開始中國電商交易量增幅開始大幅下滑,主要是中國電商行業的增量市場已經基本被巨頭們瓜分完畢,在互聯網新增用戶接近飽和狀態下,整個電商行業引流成本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有贊的處境可想而知。
2018年4月遲遲未取得支付牌照的有贊,通過中國創新支付增發55億股股票,收購有贊51%的股權,成為中國創新支付的第一“大股東”,成功實現借殼上市。
但是上市之后,虧損也被擺到臺面上來,2018年的8.39億港元的虧損,以及今年8月份的半年報資料顯示2019年上半年虧損4.11億港元。
虧損的最大頭是營銷及分銷,這與互聯網流量紅利消失,獲客成本大增的大行業背景有關。
其次還有股份獎勵計劃授出獎勵股份所致,但是不斷的虧損導致股價持續下跌,直接讓股權激勵淪為雞肋。
作為互聯網企業,進行股權激勵是十分常見的,畢竟將公司發展與員工個人獲利聯系在一起,將有利于提高員工積極性,有贊也不例外,在赴港借殼上市前有過兩次激勵計劃:
其中第一批是在2012年7月6日授出的,允許高級管理人和部分核心員工以0.25港元每股的價格購買公司2600萬股。根據有贊2018年年報的資料顯示,這部分期權已經全部行權。
第二批是在2015年6月10日授出的,允許高級管理人和部分核心員工以1.25港元每股的價格購買公司1.94億股,行權的最后日期為2020年6月10日。根據有贊2018年年報資料顯示,不僅沒有一人行權,反而有員工放棄了897.4萬股。
截至目前,有贊的股價徘徊在低位的0.46港元每股,這意味著受激勵對象一旦行權,非但沒有獲利的空間,被激勵者還會有被套牢的風險。
2019年4月騰訊領投新一輪近10億港元融資,對有贊青睞有加。然而一旦騰訊的電商夢在小程序上得不到發展的話,那么無疑將會拋棄有贊,對過度依賴微信生態的有贊的影響將會毀滅性的。
不過有贊因SaaS的服務布局還獲得百度、阿里的支持。然而能否改變有贊目前這一困境還不好說,如果長期得不到盈利,估計這些巨頭們還是會調轉方向尋找更合適的伙伴吧。到那時候有贊將何去何從呢?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