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這個小眾的運動項目,竟然有近百億的吸金能量?金融
目前中國的瑜伽館總數已超4萬個,但沒有一個品牌擁有超過200家場館。從融資情況來看,行業內較為領先的瑜舍、Wake、卡莫都在今年完成了千萬級融資,但只有斯巴頓完成過億元的融資。也就是說,這…
伴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來臨和大健康觀念的興起,體育行業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風口上的瑜伽行業像個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身體急速發育,充滿了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每頓飯都感覺沒吃飽。
《2016年瑜伽消費白皮書》的數據顯示,我國活躍瑜伽鍛煉者數量在2014年突破千萬之后就一路激增,2016年中國瑜伽行業綜合復合增長率高達58.3%,瑜伽體育用品及瑜伽服飾2016年在中國大陸的零售額環比增長約為53.2%,成交額接近百億。從這些方面來講,瑜伽行業正處于風口。
然而,目前中國的瑜伽館總數已超4萬個,但沒有一個品牌擁有超過200家場館。從融資情況來看,行業內較為領先的瑜舍、Wake、卡莫都在今年完成了千萬級融資,但只有斯巴頓完成過億元的融資。也就是說,這個風口已至也正處在上升期的市場,還沒有“領頭羊”。
瑜伽行業近期融資情況(不完全統計)
飛速增長的2017
瑜伽的興起,得益于天時地利人和。當消費升級成為趨勢,大健康觀念深入人心,帶動了全民健身潮,泡健身房成為了發朋友圈的新姿勢,而復購率較高的瑜伽項目在健身房中脫穎而出之后,拆分出獨立的瑜伽館就顯得順理成章。
道理說得通,但是發展的速度還是讓人驚訝。2009年,中國還只有400萬瑜伽練習者,10.8萬教練;在2014年,練習者的數量已超千萬,教練數量也翻了一倍還多;據卡莫瑜伽介紹,由于資本的介入,即將結束的2017年是行業飛速增長的一年,而這種增長預計將至少持續兩年。
當時的國人對瑜伽并不了解,只知道是從印度傳過來的,但具體是一種功夫還是舞蹈還是運動,很少有人說得清。還不到十年,瑜伽館已經遍地開花,如果能按這個速度發展下去,下一個十年之后,現在的油膩中年人會不會聚在廣場上練瑜伽?
廣場舞大媽的擔心在這里是多余的,因為瑜伽練習者對訓練環境和練習體驗有較高的要求,所以你可以選擇在家健身,他們卻大部分選擇去瑜伽館鍛煉。正是看準了這個需求,瑜伽館的數量與日俱增。
場館數量多,地域化嚴重
前文提到,中國目前有超過4萬個瑜伽館,其分布情況呈現出分散和地域化特征,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在城市中主要集中在商業區或住宅區。
瑜伽館為何難以集中分布,也難以實現連鎖化?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采訪了卡莫瑜伽創始人王穎,她站在從業者的角度分析了這個問題。
“首先,開瑜伽館門檻較低,瑜伽場館所需空間較小,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設備和運營人員,只需要一定的空間和有經驗的教練就可以正常運營;其次,瑜伽練習者看重體驗,而在行業領頭羊出現之前,連鎖化的需求并不明顯。另外,瑜伽行業尚未實現標準化,也未形成統一的資格認證標準,瑜伽流派眾多且互相溝通較少,連鎖化難度較大。”
瑜伽館在經營方面也在走向兩個極端——一端是高端品牌追求品質,以高投入、大面積、精裝修和全套服務體系走精品化路線;另一端則是在跑馬圈地,以可復制性強、占地空間小、成本控制低的小場館迅速占領更多市場及消費者。
鋪量的打法并非走火入魔,追求體驗也無可厚非,市場將決定哪種方式更加合適。
互聯網+瑜伽,古老行業新氣象
消費升級大勢之下的瑜伽行業,自然繞不開互聯網的加持。與互聯網結合之后,瑜伽這個古老的行業展現出了新的活力,不單要“折磨”人的身體,還要改變練習者的生活。
從2016年開始,瑜伽行業融資案例逐漸增加,資本的涌入開始改變這個行業,頭部的品牌在經過一年的沉淀之后,也各自開發出了充滿新意的模式:
視頻+直播。品途記者經對比發現,國內影響力較高的幾個瑜伽品牌,都已經開發了APP,并有線上視頻課程和在線社區。線上的布局既有利于形成完整閉環,也能吸引更多年輕人的參與;
鍛煉前后。從配套飲食、服飾器械、藝術家具等多方面,瑜伽行業的產業鏈逐漸擴展延伸;
融入社交。社區、論壇和線下活動為瑜伽習練者的交流創造更多便利條件。
在采訪卡莫瑜伽的過程中,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了解到,如今瑜伽行業并非單純指導瑜伽鍛煉這一項了,已經拓展了很大的新空間,從很多方面對消費者的生活帶來影響。以卡莫瑜伽為例,練習者在練習瑜伽之后,還可以通過音樂節、讀書會、花藝、室內設計等方面做更多交流。學習瑜伽不僅鍛煉身體,也能通過多種方式陶冶情操。
每一個新項目的開辟,都是對商業的探索,商業模式的進化,更是基于消費者對更多消費模式的追求。
開枝散葉,前景可期
在大健康觀念主導的全民健身大潮中,瑜伽行業的前景可期。在瑜伽這個仍處在上升期的市場,仍未出現獨角獸,行業也沒有真正的領頭羊,這有利于維持行業良性競爭的局面,也有利于資本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微博數據顯示,2016年,“瑜伽”是“微博運動”中最受關注的關鍵詞,中國網民中有19.7%曾搜索過“瑜伽”,網民總數按7億計算,就有約1.4億曾關注過瑜伽,而這僅是微博單一平臺的數據。
瑜伽熱已在世界范圍內興起,且在國際上普遍受到重視。2014年12月11日,聯合國設立每年6月21日為“國際瑜伽日”。2017年6月8日,云南民族大學中印瑜伽學院總院掛牌成立,招收瑜伽專業本科生。而浙江大學早在2015年就開始招收休閑與瑜伽文化方向的研究生。瑜伽教育已進入中國高等教育體系,未來幾年中國瑜伽從業人員整體結構將發生變化。
中國年人均體育消費約為135美元,對比世界平均水平220美元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而運動服飾是體育產業核心的變現方式之一。瑜伽作為一種體驗式消費,背后的服裝市場也有著巨大潛力。據不完整統計,2012-2016年,中國瑜伽服裝市場已從25億元增長至75億元,預計2017年瑜伽服裝市場規模將達89億人民幣。
卡莫瑜伽王穎在采訪中提到,瑜伽行業的體系日趨成熟,但仍存在空白區域。通過開設無人值守社區店,可以將智能化引入瑜伽行業。通過APP應用程序,可以與瑜珈愛好者、會員隨時隨地互動。而配套的花藝、咖啡、家具等項目,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一體化生活體驗。卡莫瑜伽還有原創音樂團隊,為瑜伽練習創作配套的音樂。
由此可見,服裝、美學、音樂、科技、咖啡、閱讀、花藝等各具規模的成熟市場,可以以瑜伽為粘合劑進行多元化整合,這些元素都將作為瑜伽行業繼續爆發的推力,不斷吸引用戶和資本的進入。
這個看似小眾的運動項目,恰恰就像一個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身體的每個方面都在迅速生長,也不斷吸引著周圍人的目光,但誰也不知道這個孩子能長到多高,因為他每頓飯都像吃不飽一樣!
走,練瑜伽去,約不約?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