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爾佳IPO背后:一片面膜,價值幾何?互聯網+
導讀
敷爾佳IPO背后:一片面膜,價值幾何?
敷爾佳IPO背后:一片面膜,價值幾何?
文 / 菠蘿
出品 / 節點財經
這個“雙十一”,敷爾佳賺得盆滿缽滿,其“雙十一”天貓預售成績——以388萬的粉絲助力分登上美妝新秀總榜第一名。
就在此前不久,敷爾佳向創業板提交招股書,目前其IPO狀態更新為“已問詢”。這意味著,敷爾佳距離成為“醫美面膜第一股”又近了一步。
這家成立不到四年的企業,因為搭乘了“醫美”的列車,旗下面膜號稱有著超越醫美手術般的神奇功效,迅速在市場上火爆起來。但是,這家公司在毛利率、營銷力度和研發投入上,也備受爭議。這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它如何搭上醫美這趟列車?和同類企業相比,敷爾佳有何特別之處?節點財經帶你一一搜尋答案。
/ 01 / 敷爾佳的前世今生: 毛利率媲美一線國際大牌
寫敷爾佳前,我們不妨先聊聊敷爾佳的前世今生。
翻閱資料發現,敷爾佳的前身是成立于1996年的黑龍江華信藥業,其主營醫藥用品代理經銷,也就是“賣藥”出身。2012年,華信藥業發現美容整形術后修復產品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隨即開始做相關產品的研究,2014年,團隊研發出“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2015年,它獲得了“敷爾佳”商標注冊證書。
同年,華信藥業與哈爾濱三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三聯)“牽手”合作,哈三聯負責敷爾佳系列產品的獨家生產,華信藥業負責產品的獨家銷售、品牌運維等。
2017年,敷爾佳迎來了一個轉折點。華信藥業管理層判斷該產品未來有較大的發展前景,當即成立敷爾佳公司。與此同時,華信藥業也將皮膚護理產品業務、管理人員逐步轉移至敷爾佳。2018年,華信藥業停止經營。從此,華信藥業從此成為歷史。
我們再看敷爾佳的業務,招股書顯示,敷爾佳主要從事專業皮膚護理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售產品覆蓋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主打敷料和貼、膜類產品。目前,敷爾佳已經是醫美面膜市場的龍頭企業。
近年來,敷爾佳與“醫美專用”“械字號面膜”等概念相聯系。其中,“械字號”醫用皮膚修復敷料等產品主要用于皮膚組織、創面損傷修復。其中醫用敷料可分貼片式和非貼片式,其中貼片式為主流,俗稱“醫美面膜”。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報告,2020年,敷爾佳貼片類產品銷售額為貼片類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市場第一,占比21.3%。其中,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占比25.9%,市場排名第一;化妝品類產品占比16.6%,市場排名第二。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Q3,敷爾佳營收分別為3.73億元、13.42億元、15.85億元和3.47億元,2019年和2020年營收同比增長259.44%和18.07%;凈利潤方面,報告期內,敷爾佳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億元、6.61億元、6.48億元和1.73億元,其中2019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31.2%。
據介紹,敷爾佳早期通過經銷商快速打通營銷網絡及經銷渠道,在醫療機構、美容機構、連鎖零售藥店、化妝品專營店等渠道構建了豐富的終端矩陣。多年來,線下經銷始終是公司的王牌渠道,占比在7成以上。
當然,在線上為王的當下,敷爾佳品牌也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線上渠道的貢獻也與日增加,從2018年的占比11.85%增加到2020年的29.08%。
招股書顯示,2020年敷爾佳天貓官方旗艦店收入為3.7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為主要的線上渠道,但是當年品牌天貓店鋪的成交轉化率為4.59%,不及2019年的9.74%。同期敷爾佳品牌也開始拓展京東、微信小程序、抖音等渠道,目前這些渠道占比還非常小。
據其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敷爾佳的第一大供應商均為哈三聯,采購額分別為8698.83萬元、3.29億元和3.6億元,占總采購額的99.69%、95.3%和96.93%,采購內容為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及化妝品。
2019年、2020年,"不差錢"的敷爾佳剛剛進行了9輪累計10.42億元的分紅。彼時作為股東的公司創始人張立國和女兒張夢琪掌握著公司幾乎的全部股權,利用分紅,兩人幾乎將近兩年公司增長的全部利潤收入囊中。此后,張夢琪全部股權以1元的價格轉移給張立國,迅速離場。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賬上,敷爾佳還躺著6.93億貨幣資金。但是,不差錢的敷爾佳在招股書中提出需要從募資中劃撥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此番操作也引發了爭議。
圖片來源:敷爾佳招股書
/ 02 / 敷爾佳IPO背后 重金砸營銷,研發需提高
敷爾佳徘徊在冰與火的狀態。
公開數據顯示,近期,敷爾佳電商渠道的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白膜)的售價為126元/盒,黑膜則為169元/盒,均為一盒5片。在一些代購渠道,卻是腰斬不止。據部分代理商反映,敷爾佳白膜的售價在60元/盒左右,黑膜在90元/盒左右。
在敷爾佳高增長的銷售數據之下,其研發投入讓人頗感意外。根據招股書,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共擁有員工291人,其中研發人員2人,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擁有研發人員6人。
報告期內,敷爾佳股份研發投入分別為30.78萬元、60.39萬元、147.97萬元以及13.20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08%、0.04%、0.09%及0.04%。
這和同行業貝泰妮、珀萊雅、華熙生物、創爾生物等相比,敷爾佳股份研發端的投入處于低水平。在疫情影響大環境不明朗的2020年,珀萊雅研發費用率為1.92%、貝泰妮2.41%,敷爾佳股份只有0.09%。
對此,敷爾佳解釋稱,主要系公司上市銷售的多款新產品均系基于原材料成品進行的配方、配比及原材料選擇方向的研究,無需投入大量研發設備和研發人員團隊開展研發,支付小額的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測試材料費、檢測費、設備調試費等費用從而形成新產品。
在專利上,截至2021年8月31日,敷爾佳及子公司持有1項已授權專利,具體為包裝盒的外觀設計。專利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類型,敷爾佳并沒有含金量最高的發明專利。
那么,錢都花在了哪呢?答案:營銷。據公開資料統計,敷爾佳主要通過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的廣告植入進行品牌宣傳,冠名多部熱播綜藝,比如《妻子的浪漫旅行4》、《花花萬物2&3》、《誰是寶藏歌手》等。
為了迅速獲得關注度和推廣效果,敷爾佳邀請明星代言。鄧倫、袁姍姍曾作為敷爾佳面膜的代言人。此外,在社交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敷爾佳自然不會錯過。小紅書上,以“敷爾佳”為關鍵字搜索,共有8萬+篇筆記。此外,敷爾佳的吸粉能力很強,它的天貓旗艦店擁有212萬粉絲。
今年十一期間,敷爾佳還打造線下國風體驗館,提倡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你的肌膚,繼搭上“醫美”這趟列車后,敷爾佳不負所望,又搭乘“國貨”的概念,迅速起飛。
招股書顯示,本次IPO,敷爾佳擬募資18.97億元,其中有8.85億元將投入到品牌營銷推廣項目中,金額占比接近一半,成為募資投入最大的項目。
當然,敷爾佳還在不斷的改革中。今年2月,哈三聯以其持有的北星藥業100%股權評估作價向敷爾佳有限增資,即敷爾佳有限通過換股方式收購北星藥業100%股權。據悉,北星藥業主營業務也是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的研發及生產。
3月11日,敷爾佳有限召開股東會,同意敷爾佳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張立國直接持有公司93.81%的股份,系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哈三聯持有公司5%股份,為持有發行人5%以上股份的股東。
/ 03 / 一片面膜撐起千億市場 醫美面膜真的好用嗎?
醫用敷料行業“高手如云”,敷爾佳能否頂住壓力?
貝泰妮(300957.SZ)擁有網紅功能性護膚品牌薇諾娜、玻尿酸原料龍頭華熙生物(688363.SH)有潤百顏,創爾生物(831187.NQ)知名醫用敷料品牌創??怠髴?,一觸即發。
以“薇諾娜”品牌為核心的貝泰妮,重點針對敏感性肌膚,邀請舒淇擔任代言人。在今年“雙十一”李佳琦推出的“所有女生的offer”中,翻閱評論可見,薇諾娜的市場潛力很大。
而玻尿酸巨頭華熙生物在市場上的影響力直接帶動新品牌的快速發展,2021年3月剛剛上市的潤百顏屏障系列的屏障調理次拋(屏障次拋)銷售超13萬盒,屏障調理面膜(白紗布面膜)銷售超19萬盒。其果酸系列的果酸凈膚面膜(刷酸綠皮書)銷售也超過31萬盒。
未上市的競爭者同樣實力不俗,比如陜西巨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子生物)和北京安德普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德普泰)。其中,巨子生物以可麗金(敏感肌膚修復)、可復美(術后疤痕修復)、可愈(口腔健康)三個為主要品牌線為主,聚焦于皮膚醫學、醫療器械、預防醫學和營養醫學三大方向。安德普泰則擁有包括芙清、芙汭、芙芙、芙清密鑰、芙了五條品牌線。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中國這一行業的市場規模由1570億元增長至276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5.3%。該機構預計,2020年至2025年,中國皮膚護理產品行業將保持13.7%的年復合增長率,到2025年的市場規模將達5261億元。
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消費主力愈加年輕化,相比70后、80后,他們對國貨的信任達到近年來的空前水平。在搜索引擎上搜索醫美面膜,“國貨之光”成為高頻詞匯。翻閱社交媒體,人們越來越愿意相信國貨,也給了國貨發展的機會。
但醫美面膜真的好用嗎?這里還要打一個問號。“醫美暴利”也成為一個高頻詞匯,而“醫美面膜”究竟有多少“水分”,我們尚不得知。但是,對于敷爾佳等企業來說,巨大的市場潛力卻是顯而易見。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這個“雙十一”,敷爾佳賺得盆滿缽滿,其“雙十一”天貓預售成績——以388萬的粉絲助力分登上美妝新秀總榜第一名。
就在此前不久,敷爾佳向創業板提交招股書,目前其IPO狀態更新為“已問詢”。這意味著,敷爾佳距離成為“醫美面膜第一股”又近了一步。
這家成立不到四年的企業,因為搭乘了“醫美”的列車,旗下面膜號稱有著超越醫美手術般的神奇功效,迅速在市場上火爆起來。但是,這家公司在毛利率、營銷力度和研發投入上,也備受爭議。這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它如何搭上醫美這趟列車?和同類企業相比,敷爾佳有何特別之處?節點財經帶你一一搜尋答案。
/ 01 / 敷爾佳的前世今生: 毛利率媲美一線國際大牌
寫敷爾佳前,我們不妨先聊聊敷爾佳的前世今生。
翻閱資料發現,敷爾佳的前身是成立于1996年的黑龍江華信藥業,其主營醫藥用品代理經銷,也就是“賣藥”出身。2012年,華信藥業發現美容整形術后修復產品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隨即開始做相關產品的研究,2014年,團隊研發出“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2015年,它獲得了“敷爾佳”商標注冊證書。
同年,華信藥業與哈爾濱三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三聯)“牽手”合作,哈三聯負責敷爾佳系列產品的獨家生產,華信藥業負責產品的獨家銷售、品牌運維等。
2017年,敷爾佳迎來了一個轉折點。華信藥業管理層判斷該產品未來有較大的發展前景,當即成立敷爾佳公司。與此同時,華信藥業也將皮膚護理產品業務、管理人員逐步轉移至敷爾佳。2018年,華信藥業停止經營。從此,華信藥業從此成為歷史。
我們再看敷爾佳的業務,招股書顯示,敷爾佳主要從事專業皮膚護理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售產品覆蓋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主打敷料和貼、膜類產品。目前,敷爾佳已經是醫美面膜市場的龍頭企業。
近年來,敷爾佳與“醫美專用”“械字號面膜”等概念相聯系。其中,“械字號”醫用皮膚修復敷料等產品主要用于皮膚組織、創面損傷修復。其中醫用敷料可分貼片式和非貼片式,其中貼片式為主流,俗稱“醫美面膜”。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報告,2020年,敷爾佳貼片類產品銷售額為貼片類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市場第一,占比21.3%。其中,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占比25.9%,市場排名第一;化妝品類產品占比16.6%,市場排名第二。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Q3,敷爾佳營收分別為3.73億元、13.42億元、15.85億元和3.47億元,2019年和2020年營收同比增長259.44%和18.07%;凈利潤方面,報告期內,敷爾佳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億元、6.61億元、6.48億元和1.73億元,其中2019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31.2%。

當然,在線上為王的當下,敷爾佳品牌也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線上渠道的貢獻也與日增加,從2018年的占比11.85%增加到2020年的29.08%。
招股書顯示,2020年敷爾佳天貓官方旗艦店收入為3.7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為主要的線上渠道,但是當年品牌天貓店鋪的成交轉化率為4.59%,不及2019年的9.74%。同期敷爾佳品牌也開始拓展京東、微信小程序、抖音等渠道,目前這些渠道占比還非常小。
據其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敷爾佳的第一大供應商均為哈三聯,采購額分別為8698.83萬元、3.29億元和3.6億元,占總采購額的99.69%、95.3%和96.93%,采購內容為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及化妝品。
2019年、2020年,"不差錢"的敷爾佳剛剛進行了9輪累計10.42億元的分紅。彼時作為股東的公司創始人張立國和女兒張夢琪掌握著公司幾乎的全部股權,利用分紅,兩人幾乎將近兩年公司增長的全部利潤收入囊中。此后,張夢琪全部股權以1元的價格轉移給張立國,迅速離場。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賬上,敷爾佳還躺著6.93億貨幣資金。但是,不差錢的敷爾佳在招股書中提出需要從募資中劃撥3億元,補充流動資金,此番操作也引發了爭議。

/ 02 / 敷爾佳IPO背后 重金砸營銷,研發需提高
敷爾佳徘徊在冰與火的狀態。
公開數據顯示,近期,敷爾佳電商渠道的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白膜)的售價為126元/盒,黑膜則為169元/盒,均為一盒5片。在一些代購渠道,卻是腰斬不止。據部分代理商反映,敷爾佳白膜的售價在60元/盒左右,黑膜在90元/盒左右。
在敷爾佳高增長的銷售數據之下,其研發投入讓人頗感意外。根據招股書,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共擁有員工291人,其中研發人員2人,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擁有研發人員6人。
報告期內,敷爾佳股份研發投入分別為30.78萬元、60.39萬元、147.97萬元以及13.20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08%、0.04%、0.09%及0.04%。
這和同行業貝泰妮、珀萊雅、華熙生物、創爾生物等相比,敷爾佳股份研發端的投入處于低水平。在疫情影響大環境不明朗的2020年,珀萊雅研發費用率為1.92%、貝泰妮2.41%,敷爾佳股份只有0.09%。
對此,敷爾佳解釋稱,主要系公司上市銷售的多款新產品均系基于原材料成品進行的配方、配比及原材料選擇方向的研究,無需投入大量研發設備和研發人員團隊開展研發,支付小額的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測試材料費、檢測費、設備調試費等費用從而形成新產品。
在專利上,截至2021年8月31日,敷爾佳及子公司持有1項已授權專利,具體為包裝盒的外觀設計。專利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類型,敷爾佳并沒有含金量最高的發明專利。
那么,錢都花在了哪呢?答案:營銷。據公開資料統計,敷爾佳主要通過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的廣告植入進行品牌宣傳,冠名多部熱播綜藝,比如《妻子的浪漫旅行4》、《花花萬物2&3》、《誰是寶藏歌手》等。
為了迅速獲得關注度和推廣效果,敷爾佳邀請明星代言。鄧倫、袁姍姍曾作為敷爾佳面膜的代言人。此外,在社交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敷爾佳自然不會錯過。小紅書上,以“敷爾佳”為關鍵字搜索,共有8萬+篇筆記。此外,敷爾佳的吸粉能力很強,它的天貓旗艦店擁有212萬粉絲。
今年十一期間,敷爾佳還打造線下國風體驗館,提倡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你的肌膚,繼搭上“醫美”這趟列車后,敷爾佳不負所望,又搭乘“國貨”的概念,迅速起飛。
招股書顯示,本次IPO,敷爾佳擬募資18.97億元,其中有8.85億元將投入到品牌營銷推廣項目中,金額占比接近一半,成為募資投入最大的項目。
當然,敷爾佳還在不斷的改革中。今年2月,哈三聯以其持有的北星藥業100%股權評估作價向敷爾佳有限增資,即敷爾佳有限通過換股方式收購北星藥業100%股權。據悉,北星藥業主營業務也是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的研發及生產。
3月11日,敷爾佳有限召開股東會,同意敷爾佳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張立國直接持有公司93.81%的股份,系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哈三聯持有公司5%股份,為持有發行人5%以上股份的股東。
/ 03 / 一片面膜撐起千億市場 醫美面膜真的好用嗎?
醫用敷料行業“高手如云”,敷爾佳能否頂住壓力?
貝泰妮(300957.SZ)擁有網紅功能性護膚品牌薇諾娜、玻尿酸原料龍頭華熙生物(688363.SH)有潤百顏,創爾生物(831187.NQ)知名醫用敷料品牌創??怠髴?,一觸即發。
以“薇諾娜”品牌為核心的貝泰妮,重點針對敏感性肌膚,邀請舒淇擔任代言人。在今年“雙十一”李佳琦推出的“所有女生的offer”中,翻閱評論可見,薇諾娜的市場潛力很大。
而玻尿酸巨頭華熙生物在市場上的影響力直接帶動新品牌的快速發展,2021年3月剛剛上市的潤百顏屏障系列的屏障調理次拋(屏障次拋)銷售超13萬盒,屏障調理面膜(白紗布面膜)銷售超19萬盒。其果酸系列的果酸凈膚面膜(刷酸綠皮書)銷售也超過31萬盒。
未上市的競爭者同樣實力不俗,比如陜西巨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子生物)和北京安德普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德普泰)。其中,巨子生物以可麗金(敏感肌膚修復)、可復美(術后疤痕修復)、可愈(口腔健康)三個為主要品牌線為主,聚焦于皮膚醫學、醫療器械、預防醫學和營養醫學三大方向。安德普泰則擁有包括芙清、芙汭、芙芙、芙清密鑰、芙了五條品牌線。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中國這一行業的市場規模由1570億元增長至276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5.3%。該機構預計,2020年至2025年,中國皮膚護理產品行業將保持13.7%的年復合增長率,到2025年的市場規模將達5261億元。
隨著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消費主力愈加年輕化,相比70后、80后,他們對國貨的信任達到近年來的空前水平。在搜索引擎上搜索醫美面膜,“國貨之光”成為高頻詞匯。翻閱社交媒體,人們越來越愿意相信國貨,也給了國貨發展的機會。
但醫美面膜真的好用嗎?這里還要打一個問號。“醫美暴利”也成為一個高頻詞匯,而“醫美面膜”究竟有多少“水分”,我們尚不得知。但是,對于敷爾佳等企業來說,巨大的市場潛力卻是顯而易見。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