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又是“中國特供”3D?觀點
“之前只有3D的密鑰,今天發行方又給我們拷了2D的秘鑰過來。周五《銀翼殺手2049》上映時,我們會排2D版本。”北京市某影院經理昨日在接受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采訪時表示。
“之前只有3D的密鑰,今天發行方又給我們拷了2D的秘鑰過來。周五《銀翼殺手2049》上映時,我們會排2D版本。”北京市某影院經理昨日在接受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采訪時表示。
電影在中國的“專供”3D版本,隨著好萊塢大片《銀翼殺手2049》在國內的上映又一次成為了電影圈中的討論熱點。此前在全球范圍內以2D為主的《銀翼殺手2049》,到了中國卻搖身一變就成了3D為主,幾乎看不到2D的預排片。而根據影片攝影師羅杰·狄金斯的說法,這部電影是后期轉制成3D的,“2D才是更適合的觀影方式”。
盡管電影出品方美國索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緊急發表了聲明,稱“無論是2D、3D還是IMAX制式,都是跟全球保持一致的,根本不存在中國特供3D”,但網上“抵制3D《銀翼殺手2049》”的聲音還是越來越響。在影片既有2D又有3D版本的情況下,為什么不給2D影片排片?
其實很簡單,因為所有電影的參與者都想賺更多的錢。同樣的電影,3D的電影票價一般要比2D的貴3~5元,在同樣的場次下,更高的票價就意味著更多的票房,也就意味著從制片方、發行方、到院線、影院的整個電影產業上中下游都能賺到更多的錢。在中國的電影市場里,3D電影場次也已經超過2D,人次更是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數據中不難發現,近兩年來的海外大片,3D票房都要遠遠超出2D票房。其中轉制的《諜影重重5》就曾因為轉制后效果太差而遭遇眾多影迷與影評人吐槽,為此片方與影院不得不臨時加排2D場次,盡管如此,其2.8億的3D票房還是超過其1.2億的2D票房兩倍有余。票房差額更多的是《速度與激情8》,3D是2D的43倍有余,如果這兩百多萬場“亞太專供”3D場次都變為2D,那么按觀6600萬的影人次和4元左右的票額差價來看,《速度與激情8》的總票房將減少2.7億元左右。
這筆額外的收入,具體分配到各方,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按照國內現行的分賬比例模式,一部電影的票房除去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之后,剩余的可分賬比例票房中,影院及院線提留的票房收入比例為57%,而制片方和發行方通常拿到的比例為43%左右。也就是說,一部電影若能依靠3D版本增加了1億元的票房,院線和影院的收入能增加5200萬左右,制片方和發行方則可以增加3940萬左右的收入。
而在這背后,3D電影已經主導了中國的電影市場。一條國內排名前五的院線提供給壹娛觀察的數據顯示,其2017年單是普通3D的影片票房,占比就超過了50%,算上IMAX3D等票房則總體3D票房占比會更高;另一條中小型院線的數據同樣顯示,2016年其院線總體票房中,3D影片占比為62.4%,2D影片票房只有37.6%。
拓普電影智庫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的457億電影票房中,有超過294億票房是3D電影帶來的,占比超過了64%,普通3D電影的平均票價為34.09元,觀影人次約為7.95億;而2D電影的平均票價為30.15元,觀影人次約為5.24億次,票房則只有159億,還不足35%。理論上,如果將去年國內所有的3D電影都換成2D格式,那么全年的總票房將會下降近31.8億元,即院線和影院方的收入損失16.6億、片方和宣發方損失12.5億。在今年票房又創新高、3D電影更加橫行的情況下,2017年的3D票房可能會創下330億甚至是更高的票房紀錄。
當然,這種換算并不是說所有電影都應該是2D版本,好的3D電影帶來的視覺奇效同樣能讓觀眾賞心悅目。但實際情況是,很多海外電影在進入中國時,都會轉制出3D版本,從而成為“中國特供”的3D版本在國內上映。這些電影不光票價要高于普通電影,而且轉制花費較少,3D效果也會一般,但由于極少有2D排片,觀眾往往卻無法選擇。
與此同時,對片方來說,轉制3D的成本卻又非常低廉。因為現階段在國內上映的電影中,多數的3D版均為2D轉制的,一位從事相關工作的業內人士向壹娛觀察透露,盡管《泰坦尼克號》在轉制的過程中花了1800萬美元,但大多數片方并不愿意如此下功夫,如今國內轉制一部電影,500萬人民幣的預算已經算不低的了。因而現如今對于絕大部分片方來說,只需花上不多的錢,就能在市場上獲得數倍于此的受益。
《泰坦尼克號》3D轉制成本達1800萬美元
300名電腦藝術家花費75萬個小時處理29.5萬幀畫面
來源:網易娛樂
影院在面臨3D電影更高的票價時,往往也會選擇多排3D場次來提高收入:“現在3D設備非常便宜,基本上已經在影院普及了,即便你購買的是2D的放映機,一些設備商甚至會免費提供3D的滑軌和眼鏡使影廳可以放映3D影片。一部影片如果同時有2D和3D的版本,發行方有時候都會只給一些影院3D的密鑰。3D票價更高,票房收入也能更多,對于各方來說都是何樂而不為的事情。”一位影院的經營者向壹娛觀察透露。
數位影院經理在昨日告訴壹娛觀察,很多消費者在面臨2D和3D的場次時,也往往更偏好3D的場次,這也使得3D場次往往能占到更好的時間段。《速度與激情8》3D場的平均觀影人次多達29,但普通2D場次的平均觀影人次僅為19,中間相差了10人次之多。
知乎上一位影院經理表示,在早些年3D影片最為火熱的時候,一部同時擁有2D和3D版本的電影2D版的上座率要遠低于3D的,這就使得很多院線不得不調整3D影片和3D影廳的比例。久而久之,很多院線的3D影廳已經占了絕大多數,有的甚至全是3D影廳,導致根本拿不到影片的2D密鑰。盡管近些年大家對于各類轉制3D的反感度開始提升、對3D那種瘋狂的執著也有所下降,但一個事實就是:即使到了今天,同一部電影2D的單場觀影人次與上座率仍舊少于3D格式。
2009年3D電影《阿凡達》在中國上映帶動的3D熱,使得中國的3D熒幕數在極短的時間內就翻至世界第二,也讓看3D電影開始成為了中國觀眾的一種習慣,這一年也因此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3D元年”。此后,包括《畫皮2》、《泰坦尼克號》等轉制影片在中國的大獲成功,更是進一步讓片商看到了3D在中國市場的強大吸金能力,各類影片也都紛紛披上3D的外衣登陸院線。
實際上,很多電影在拍攝時考慮到構圖、觀影等因素,往往不會選擇3D技術,而對大量劇情片來說2D也是最好的觀影模式。美國電影協會(MPAA)的數據顯示,2016年,在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的北美,3D電影的票房這一比例已經下降至14%左右,與中國的占比相差了超過50個百分點。但是如果中國的比例也降至這么低,那么對于中國的票房市場來說或許是不能承受之痛:褪去3D的虛火,中國電影的票房市場增速在過去幾年里便無法達到我們現在看到的數字;而少掉的這部分票房收入,對于電影產業鏈的任何人來說,都是不愿意看到的。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