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羅巴公司即將被Netflix收購,一樁生意成全了三家公司觀點
遭遇數家券商退出之后,基美現在應該急需一筆救命錢。這起收購,不僅代表著Netflix的野心,更是歐羅巴的救贖,還給予了二股東基美一線生機。對于呂克.貝松和基美來說,都應該是個好消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世界第八大電影公司”歐羅巴,即將被Netflix收購了。據法國媒體Capital援引知情人士的說法,雙方之間的談判已經到了后期。
很多中國觀眾對歐羅巴電影公司也許不太熟悉,不過如果要用一句話介紹的話,那就是,這家公司的老板是《這個殺手不太冷》導演呂克.貝松,并且它的二股東,還是中國最早一批以批片起家的民營電影公司,基美影業。
作為法國最大的電影公司,歐羅巴公司的日子并不好過,Variety報道稱,公司目前負債2.85億美元,完全不復當年的風光。尤其是近一兩年做的影片《勇士之門》《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等票房都不怎么亮眼。
而基美影業原本幾年前就跟歐羅巴在影片項目出品與發行上有深度合作,前年更是直接以600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4.5億)認購歐羅巴27.89%的股份。
正是這種深度綁定關系,在歐羅巴業績不景氣的情況下,基美影業的業績也陷入泥潭。2017年年報顯示,基美影業凈利潤虧損5.41億,加上2016年,兩年合計虧損將8億!
在這種時刻,Netflix拋出的橄欖枝可以說十分及時。
根據Netflix發布的最新財報,2018年第一季度的利潤為2.9億美元,同比增加62.9%,發布的財報的第二天,Netflix的股價還上升了8.1%。
更可貴的是,Netflix宣布拿出10億美元繼續布局內容,并且,從今年開始,明顯提升了對電影版塊的重視,還宣布今年要自制80部電影。
Netflix的接盤,對于市值僅有7020萬美元的歐羅巴,乃至基美影業來說,都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既能解決部分債務問題,又能對接又能對接Netflix的資源和分銷渠道,而Netflix也能用一個低廉的價格拿下歐羅巴,這場生意,對雙方來說,都很劃算。
收購是Netflix的野心,更是歐羅巴的救贖
關注歐羅巴公司的吃瓜群眾應該并不會對此次的收購感到驚訝,自從被寄予厚望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以2.25億美元的票房慘虧之后,本就在2016年創下1.35億美元虧損的歐羅巴,今年的債務到了2.85億美元。
經營的窘迫讓歐羅巴在此之前就已經坐立不安,先是以1100萬歐元(約合1,35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其法國電視制作部門,接著又宣布要裁掉1/4左右的員工,但這還遠遠不夠。
今年年初開始,歐羅巴公司就被爆出在尋找潛在的買家,以幫助自己去進行重組和償還債務。
此前一直有傳聞稱獅門公司和Ben Ammar兩大電影巨頭是收購歐羅巴的主要競爭者,不過歐羅巴最終被Netflix收購,這個結果也并不值得驚訝。
因為早在今年1月份就已經爆出Netflix要和歐羅巴電影公司合作,呂克貝松會為Netflix執導和制作原創電影,每部影片預算在3000萬美元左右,與此同時,Netflix將買下歐羅巴的股份。
靠訂閱劇起家的Netflix,從今年開始,明顯提升了對電影版塊的重視,不僅宣布今年要自制80部電影,3月份被戛納“逐出”放映單元后,還宣布要加大宣傳上的投入。
而歐羅巴擁有執導過《颶風營救》《玩命速遞》等一系列大賣影片的導演資源,以及在歐洲美國的獨立發行團隊,恰好可以彌補Netflix在電影制作上的經驗不足。
而且從這周一Netflix發布的財報來看,Netflix目前的財務狀況還不錯,不僅有足夠的實力幫助歐羅巴償還債務,而且還能讓旗下的資源和Netflix廣泛的訂閱用戶對接。
目前歐羅巴的第一大股東是呂克.貝松,持有31.6%的股份,而第二大股東則是2016年入股的中國電影公司基美影業,如若Netflix能在最近完成收購,那這兩位難兄難弟大概也能稍微舒心一點了。
畢竟自從去年發行了《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以來,歐羅巴的市值已經縮水了60%以上,呂克.貝松和基美影業都因此損失慘重。
現在的歐羅巴電影公司,早已不復當年“第八大電影公司”的榮耀,在電影這種高風險的行業當中,一時潮漲一時潮落是屢見不鮮的事情,就像你很難想象,如今這家等待收購重組的公司,兩年前還炙手可熱。
揭秘歐羅巴,一頭巨獸如何踩進了泥淖?
作為知名導演呂克.貝松創立的電影公司,歐羅巴電影公司曾經有不少膾炙人口的電影系列,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它的動作系列,《玩命快遞》系列的前三部的全球累計票房超過2.5億美元,《颶風營救》三部曲的全球票房超過8億美元,而《暴力街區》系列更是創新了動作片的模式,跑酷電影。
在法國本土的票房前20名的電影中,歐羅巴的電影占了11部。
歐羅巴成立的初衷,就是想要做歐洲電影制作的中心。因而比起其他本土電影公司,歐羅巴的路線更為國際化,它的電影多使用英語作為對白的語言,在制作和演員的陣容上,也有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
這一點從它的當家作品里就能看出來,《玩命快遞》采用了來自香港的動作指導團隊,其成片帶有明顯的港式動作片風格。《颶風營救》的演員陣容也幾乎是“全好萊塢化”。
此外,歐羅巴還在日本成立了三家分公司,又在2012年和中國的電影公司基美影業簽訂了三年的獨家戰略合作協議,開啟了向亞洲市場的征戰。
國際化的策略無疑能為歐羅巴的票房成績推波助瀾。
到2016年,其歷年來的全球票房成績達到了40億美元,也正是靠著如此亮眼的業績,才能讓基美影業在2016年9月拿出6000萬歐元(4.5億元)投資歐羅巴,持股27.89%,成為這家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不過,雖然在2014-2015年,基美和歐羅巴合作的幾部電影都拿到了不錯的票房,但是在豆瓣上的評分基本不高于7分。即便是《玩命速遞》《颶風營救》等當家系列,也都幾乎為該系列的最低分,可以說連續吃老本,已經耗盡了整個系列的生命力。
而在開發新片上,近年來由呂克.貝松監制或導演的《勇士之門》《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等影片口碑都不怎么樣,在越來越依賴口碑推動票房的市場里,歐羅巴公司這幾年都沒有拿出什么亮眼的作品。
更要命的是,從前靠著做中低成本的動作片起家的歐羅巴,近兩年的電影成本也是水漲船高。《勇士之門》的拍攝預算為3000萬美元,《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的投資更是來到了2.2億美元,是史上投資最高的獨立電影。但這兩部作品的票房都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最終導致歐羅巴損失慘重。
2016年上半年歐羅巴影業虧損了3260萬美元,而2017年的同期財報里顯示,虧損進一步擴大,達到了8300萬美元。連年虧損也直接導致了歐羅巴影業債臺高筑,最終不得不通過出售自己來尋求生機。
歐羅巴被收購,二股東基美或能有一線生機?
在歐羅巴影業和Netflix就收購進行談判的時候,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一端,作為歐羅巴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基美影業或許也松了一口氣,受歐羅巴虧損的影響,基美的市值目前僅有巔峰時期的六分之一。
之所以會受到如此嚴重的影響,除去基美入股歐羅巴,更重要的是兩家公司在電影投資和制作上密切的合作關系。
對于基美來說,歐羅巴影業曾經是它最大的一只羊。
靠做“買斷片”起家的基美,在2012年和歐羅巴電影公司簽了三年的獨家合作協議,對歐羅巴公司在中國的“買斷片”進行協助推廣,這個決策成功幫助基美往前邁了一大步。
2014年基美協助推廣的電影有4部,這其中和歐羅巴公司合作的就有3部,尤其在《超體》和《暴力街區》上,基美還參與了出品。而這兩部電影的票房分別達到了2.78億元和1.87億元,這讓基美當年的財報很亮眼。
2014年基美影業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08.21萬元,同比增長556.71%,每股收益0.93元。
此時的基美影業,還初步嘗到了參與上游制片的甜頭。
2014年的《超體》,2015年的《颶風營救3》都拿到了過2億的票房,嘗到甜頭的基美不再滿足于只做批片的生意,而試圖把手向上游的收益點伸得更遠。
因此在2015年的上半年,基美進行了三次增發,獲得了來自天星,東方證券,天風證券,越秀創投等機構的投資,共計10.2億元,而這些資金用在了對電影的投資和制作上---這一年基美宣布參與投資和制作了《勇士之門》《克隆人》《星際特工》等多部影片,投資金額超過20億美元。
參與投資和制作,讓基美當年的主營業務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了5000萬人民幣,而增加的這一部分,幾乎都來自于國際和國內的電影版權收入。
變得多元化的收入模式,增加了基美的贏利點,或許是從中看到了希望,基美在2016年9月宣布以6000萬歐元(4.5億元)入股歐羅巴,成為這家“世界第八大電影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基美通過和歐羅巴的股權綁定,雖然能夠依靠歐羅巴的制作發行資源,但也等于把寶幾乎都押在了歐羅巴的電影上,這也就意味著基美的命運不得不要隨著歐羅巴而起伏了。尤其是在之后參與的電影里,基美都是唯一的國內投資方,也就是說,基美要承擔很大的風險。
所以當進入2016年,幾部和歐羅巴合作的電影都遭遇了票房折戟之后,基美的財務狀況就急轉直下,2016年基美的營業收入僅為1.0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6.01%;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5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830.14%。
而2017年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更是把基美拉入了深淵,基美在2015年向該片投資了5000萬美元,幾乎創下當年國內電影的投資記錄。結果這部總投資超過2億美元的電影,其最終全球票房只有2.25億美元。
連續兩年的票房慘敗,讓基美目前的市值只有6.69億元,股價僅為2.28元,對比起基美三年前的最高點---股價為51.41元,市值高達38.61億元,縮水得實在厲害。且在2015年投資基美的東方證券,熔巖投資等公司已經清空了股份。
而最近的公告顯示,基美影業目前的虧損已經超過公司總股本。根據當日基美影業發布的2017年年報,公司2017年虧損為5.4億元,同比擴大104%,而上一年同期基美影業虧損2.65億元。
此番Netflix收購歐羅巴,對于呂克.貝松和基美來說,都應該是個好消息。遭遇數家券商退出之后,基美現在應該急需一筆救命錢,而Netflix的收購,或許可以讓基美把股份轉出,從而脫身。
而由于Netflix無法進入中國運營,所以基美此前和歐羅巴合作投資的電影,很可能并不會根據Netflix的分銷模式走,對基美來說,這些影片依然可能走的是院線的模式。
不管怎么樣,這樁交易,對于墜落的歐羅巴,被拖累的基美,以及野心勃勃的Netflix,依然算是一樁三全其美的交易。
【來源:鈦媒體 作者:竇軒】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