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鈴:重拾經典設計,見了真章的15如何帶領魅族突圍?智能

魅族15用設計構建中端威懾力 黃章回歸帶來的與其說是魅族手機設計感的飛躍,MX3的2.8mm……魅族產品的邊框只有更窄沒有最窄,對于新入魅族手機的人而言。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在區塊鏈、AI等熱詞占據互聯網時,智能手機某種程度上進入了表面平靜實則暗潮洶涌的競爭狀態中,行業邏輯也在發生微妙的轉變,其中蘊含了新的破局玩法與逆襲機會。
魅族15就是這樣一款抓住智能手機趨勢與機遇,肩負魅族品牌重回主流責任的產品。4月22日烏鎮的“雕刻時光·重塑經典”發布會上,醞釀已久的“夢想機” 魅族15惹足了互聯網與愛機人士的眼球,其背后既有對魅族過去優質品牌基因的繼承,更體現著超越級產品的設計精神。
這一次,是真的見了“真章”。黃章歸來后,魅族尋求品牌成長與市場破局的目標變得近在咫尺,魅族15給出了魅族如何重返主流的答案。
做“真”中端,魅族15踩到了點上
作為當下人們最密切接觸的智能產品,智能手機與消費觀念變化的結合同樣緊密。某種程度上,如何選擇智能手機是整個消費者群體消費理念的縮影。
1、消費升級再降級,中端手機被正名
曾幾何時,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收入增長讓消費升級浪潮快速襲來,智能手機仿佛打了雞血,各類品牌紛紛往高端、高價的方向上靠,連靠屌絲經濟發家的小米也削尖了腦袋要做高端機。
一時間,“M型”行業格局的理論大行其道,該理論認為,智能手機的未來將是低端、高端兩頭大,中端坍塌的格局。然而,行業數據打了臉。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發展現狀及行業發展趨勢報告》,外形美觀、性能強勁、用戶體驗良好的中端機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從數據上看,2015年-2016年,智能手機市場仍然呈現出各段位相對平均的格局,且2016年2001-3000元價位的手機份額較2015年有較大增長,中端份額呈現擴大趨勢,M型理論成了無稽之談。
事實上,中端市場持續擴大的原因,在于消費者一方面消費升級對外觀、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從狂熱回歸理性,不愿意再為無用的功能或品牌溢價支付費用,中端機型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2、魅族15切中“中端”真實含義
出于利益考量,對于中端手機業界定位并不相同。但是,從消費端的需求回溯,“中端”的定位一定是唯一和準確的。
消費升級讓消費者的需求開始從基礎的功能性領域向高層次轉變,更加強調產品的性能、美感。與此同時,理性化又讓消費者擯棄過剩的性能、華而不實的外觀和功能,于是,性能強大夠用但不溢出、外觀個性但不花哨、工藝較為細致、價格適中的“中端”定義就此形成。
某些廠商極端低下的產品配置賣2000多,或者某些高端機閹割了拍照、工藝等核心特質降價到2000多,都是偽中端。
魅族15一系列配置和工藝設計都切中了“真”中端需求。例如,為了契合最核心的拍照需求,魅族15啟用了IMX380鏡頭,加上四軸光學防抖、三倍無損變焦、多幀降噪算法,使魅族15成為今年拍照硬件最強悍的手機之一。此外,魅族15的前置攝像頭像素達到了2000萬,配合人工智能美顏等算法,讓自拍走向極致。畢竟,對于消費者而言,拍照再怎么好都不會性能“溢出”,中端與高端并不設限。反倒是內存、CPU,不同人群對中端“夠用”的理解完全不一樣,對此,魅族15有運存4G、6G,存儲64G、128G,CPU高通、三星等多種搭配選擇。
見了“真”章,魅族15用設計構建中端威懾力
黃章回歸帶來的與其說是魅族手機設計感的飛躍,不如說魅族又回到了過去在設計、工藝、體驗上永不妥協的個性。從魅族15身上,可以發現這種個性的4個方面。
1、永遠在創新的整機設計
整體性與功能性的平衡一直是工業設計的難題。這次魅族15采用了不銹鋼鋁作為機身材質,一體機身既有不銹鋼的金屬質感、又有鋁合金的輕盈重量,達到了整機設計的新高度。
特殊材料的使用,讓魅族15系列采用全新的“物理氣相沉積”上色工藝,從而在外觀上選擇更多。目前,魅族15系列提供了雅金、硯墨、黛藍和玄武灰(供應15Plus)四種質感明顯的顏色。除此之外,為了照顧極致外觀需求的消費者,魅族15系列還有專屬白色機身“汝窯白”可供選擇,極為復雜的工藝流程實現陶瓷溫潤如玉的光澤和質感。
此外,細節之處“見真章”,此次魅族15整機開孔數量進一步減少,頂部聽筒被隱藏并安放呼吸燈……前面板的簡潔和整機美觀通過細節進一步得到統一。
2、沒有最窄只有更窄的邊框
邊框能否更窄一直是手機品牌的宣傳賣點,也是消費者最直接的設計感受來源,也因此,把邊框做窄是工業設計不懈的追求。但是,競爭導致的技術進步讓各家都大力投入邊框優化,快速降低的邊框寬度,已經到了再降低哪怕0.01mm都十分困難的事。
不過,這并沒有影響魅族對邊框這件事的持續優化。作為歷代產品的經典設計語言,從MX的3.15mm開始,MX2的2.9mm,MX3的2.8mm……魅族產品的邊框只有更窄沒有最窄。這一次,在魅族15身上,邊框寬度控制在了1.175mm,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最窄邊框”。
也許這些只是一堆數字,但恐怕只有從事工業設計的相關人士才能體會其中的困難。
3、觸動人心的交互
魅族的經典之中,魅族手機的招牌式ID“小圓圈”和mback交互設計開創了行業先河,也一直為魅族的粉絲津津樂道。
這次發布會,魅族15的致敬,不僅把經典的小圓圈再次找了回來,還一同搭上了mBack交互設計,對于真正的魅族粉絲來說,帶來的可能是耳熟能詳的產品親切感,對于新入魅族手機的人而言,可能是顛覆安卓手機操作方式的體驗。
此外,被機友稱作“國產最好用的系統之一”的Flyme也更新到7版本,值得注意的是,通過該系統,魅族15實現了“觸感引擎”,即配合和蘋果手機一樣的橫向線性馬達實現真正的系統級觸感體驗,配合對稱雙揚聲器營造的聲音立體感,在物理感覺逐漸失去的今天,這種體驗可能彌足珍貴。
4、“不為人知”的精益研發
在發布會上有一個關于硬件設計的細節,為了讓整體的一體化效果更好,魅族投入了巨額的研發成本,與匯頂聯合研發了一顆可能是全球最小的正面指紋模組。
事實上,在關于設計感的邏輯中,對消費者而言,“小”和“很小”雖然“看不出”,但是能夠“感受得到”。諸如正面指紋模組這種極微小層面的優化,雖然消費者難以在第一映像上感受到區別,但在長時間使用之后,真正的設計感會融入腦海,如果換到其他模組尺寸更大的手機,會明顯感覺到不適應。
魅族過去能夠贏得消費者的心,靠的就是這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如今,它們又被魅族15找了回來。
智能手機終究要去噱頭化,這是魅族的機會
展望未來,意欲重回主流的魅族,其機會始終會在魅族的產品調性上。
1、魅族才是“工匠精神”的鼻祖
工匠精神被某羅炒起來后,但凡是個智能硬件(包括智能手機、智能家居等諸多產品)廠商都喜歡往“工匠精神”上貼,就如同當今很多互聯網品牌都要玩玩AI、出個區塊鏈白皮書一樣。
但是,若要討論智能手機“工匠精神”的來源,魅族無疑是鼻祖。M9離發布僅剩兩個月時,為了使用當時更好的頂級的Sharp 960*640分辨率的ASV LCD屏幕,黃章冒著M9推遲發布、前期工作和資金白白浪費的風險完成硬件設計的替換;MX3的原手板后蓋弧度與預期相差0.07mm,魅族報廢了5套準備量產的磨具,百萬損失只為一點點的優化。
看起來有些瘋狂的舉動,其實是魅族“惟精惟一”品牌靈魂精神的體現,也是魅族過去輝煌的來源。沒有任何理由能讓魅族拋棄這種精神。
2、粉絲+潛在粉絲,噱頭不是魅族的道路
全面屏的風不知道從什么時候刮了起來。一方面,對手機使用來說,只要屏占比達到一定程度,是否是全面屏并不太影響使用體驗,另一方面,目前全面屏技術面臨的劉海、驗證問題遲遲無法解決,這種被閹割的、令人尷尬的技術卻大行其道,似乎整個市場都在為了全面屏而全面屏。
不成熟的技術被強行上馬,本質上反映的是手機品牌們的焦慮,“不是我想做,而是他們做了我不做好像落后了”,這種產品邏輯可能存在于很多手機品牌腦海里,相互爭搶噱頭成了行業常態。最終,回歸理性的消費者會發現自己“上當了”,開始在技術真正成熟前拋棄這些殘缺式技術應用。
對于魅族也是如此,其用戶群體大多數是高忠誠度的粉絲,這些人與產品特質綁定,不歡迎任何營銷噱頭。魅族采不采用某個技術不決定于營銷,而一定是技術的成熟度、可用性及用戶體驗。
在浮華遍地的智能手機市場,能夠帶領魅族重回主流的,只有這種踏實、創新、精益求精的品牌特質,而魅族15系列或許給出了最好的產品范式。
(完)
曾響鈴(微信ID:xiangling0815)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AI新媒體“智能相對論”創始人。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趨勢革命 重新定義未來四大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志撰稿人,近80家網絡媒體專欄作者。“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