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起訴小米專利侵權 小米IPO路上的“絆腳石”通信
目前小米已經擠進全球手機前五,除了國內市場,小米在印度、歐洲和東南亞地區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在增長的背后所積累的專利危機,則成了小米此次上市進程中最難以解決的問題。
藍鯨TMT記者 李曉利
在小米IPO赴港上市之際,酷派起訴小米專利侵權。
近日,酷派在香港召開主題為“酷派與小米專利侵權案”媒體溝通會。起訴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及小米之家商業有限公司南京第一分公司。宇龍通信認為小米侵害了其“多模移動通信終端通話記錄界面系統的實現方法”發專利權,要求小米停止生產、許諾銷售、銷售,侵害專利的小米MIX 2、紅米Note 5、紅米5 Plus手機的行為,并連帶賠償經濟損失。
正值小米IPO赴港之際,酷派在香港召開專利侵權發布會,可謂是寓意深遠,不言而喻。小米曾對酷派專利訴訟置之不理,在IPO之際會同樣如此嗎?
小米招股書597頁的招股書中與46頁是風險提示,其中包括因專利而引起的法律風險,可見小米已經知道自己存在一定專利風險。
輸贏結果還尚未可知,但專利侵權一定程度上會給小米IPO進程有所影響。同時,也反映出小米在專利技術層面較弱。
酷派與小米專利紛爭不斷
發布會上,酷派首席知識產權官張娜表示,針對小米侵權,目前已經立案7個案件,6個在深圳,1個在江蘇,接下來酷派仍然將聚焦國內,向小米維權。
酷派集團首席知識產權官張娜表示,本次起訴的事件專利都為多卡多待的相關技術,主要涉及到圖標管理等技術,在侵權手機上比較容易得到和體現,而且這些專利保護的技術都涉及手機等基礎通訊顯示和交互功能,較難避免和替代。
對此,小米當日也做出了回應,稱并沒有收到來自法院的任何通知,而針對酷派的訴訟行為,小米將積極應對。
張娜多次強調,以前酷派與采用其相關專利的廠商都有協商,也得到了回應和費用。但是酷派自2014年開始已經與小米尋求妥善解決專利問題,但始終被忽視。
酷派與小米的專利糾紛已經由來已久。今年1月,酷派將小米告上了法庭。小米當時稱,尚未收到任何起訴文件、侵權事實不明確,當時該案并未有明確進展。
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衛東向藍鯨TMT表示,通訊領域專利侵權時有發生。主要有2方面原因,一是專利從源頭來講,如果不主動向專業機構查詢,很難意識到是否已侵權,二是侵權成本低,按照法定侵權最高賠償額100萬元,懲罰力度偏低。
同時,王衛東認為,雖然賠償金額不高,但如果一旦侵權成立,要求其停止侵權后,會對企業影響比較大。在通訊領域,無論專利侵權大小,都會影響公司上市進程。
而此次專利侵權對小米赴港上市影響有多大呢?王衛東分析稱,“如果在中國會有很大的影響,在IPO審核范圍嚴格下,不允許“帶病”企業過會,中國證監會對知識產權的容忍度非常低,時常有些企業因知識產權糾紛被阻礙。由于小米赴港上市,酷派起訴小米侵權一事也許未必會像在境內上市那么大。
不過,王衛東表示,酷派是否會向法院申請行為保全申請最為關鍵。酷派可向法院申請在訴訟期間,禁止小米生產和銷售侵權產品。如果法院支持,將會對小米的上市有實質性的不利影響。
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何周向藍鯨TMT表示,酷派在此期間起訴,對小米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增加小米上市阻力。最近幾年因為專利糾紛而暫停公司IPO的案例為數不少,主要原因就是專利糾紛屬于影響持續盈利能力的情形。如北京搜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百度公司存在多項專利糾紛,并且多件專利被判決無效,影響其IPO進程。
按照一般的專利侵權糾紛案件周期,至少需要一年時間才會有判決結果,如果涉及技術復雜時間會更長,超限的情況也時有發生。而在小米IPO之際,留給它的時間還有多少?
多次遭遇專利訴訟
事實上,小米在專利上可謂是遭到了國內外多起訴訟。
2014年12月,涉嫌侵犯愛立信3G、ARM、EDGE等8項技術專利,在印度被愛立信起訴,當時愛立信提出“臨時禁令”并獲得同意。禁令內容包括禁止小米在印度市場銷售、推廣、制造及進口涉嫌侵犯愛立信專利的相關產品,并要求小米和其印度當地的電子商務合作伙伴Flipkart暫時停止銷售愛立信起訴的涉案專利產品。
此外,法院還要求小米和Flipkart提交在印度境內涉案產品的銷售數量以及銷售總額,同時法院向印度消費稅和海關中央委員會發出通知,禁止小米侵權產品入境。
2015年12月,一家名為BlueSpike的NPE訴至美國東德州聯邦地區法院馬歇爾分院,指責小米通過Tomtop銷售的智能通信設備涉嫌侵犯其在美國擁有的專利權。
2016年,皇家KPN公司以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或同意,小米公司自2012年開始生產、銷售、許諾銷售侵犯皇家KPN公司專利權的產品為由,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上訴,請求判令小米支付合計930萬元人民幣的賠償款。
從全球市場來看,小米已經成功開拓海外市場,隨著小米IPO成功,進軍國際市場的步伐將會進一步加大。從行業先例可以看出,進入國際市場,知識產權的風險也將會進一步放大。
小米已意識到自己即將面對危機,正積極加快建設自己的知識產權。
2015年10月收購了博通公司31件無線通信專利;2016年2月,從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公司購買了332件美國專利;2016年6月,小米再度從微軟手中購得1500件專利等。小米在專利方面的買買買,從側面說明了知識產權對手機廠商的重要性,更是中國手機品牌走向國際市場必須要邁過的門檻。
小米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小米擁有16000項正在受理的專利申請及7000多項已授權專利,其中約50%的授權專利是在海外獲得。此外,目前小米已經與諾基亞、微軟、高通等公司開展了包括交叉授權、專利購買等深入的知識產權合作。
雖然小米專利看起來已經數量不少,但依然趕不上大多數競爭對手,尤其是來自全球的競爭對手相比。如圖所示,華為、Oppo、酷派、魅族、中興以及蘋果、三星等專利超過小米。
一個公司擁有多少專利,這個數字真的有那么重要嗎?對此,王衛東分析道,專利對一個科技技術型公司而言至關重要,擁有了專利權就有了壟斷權,如果一旦專利策略沒做好,核心能力差。創新驅動就無從談起,如通訊領域,專利至關重要,甚至對一個企業來說意味著生死存亡。如諾基亞,曾經2G做到了極致,但就差一步3G落后了,企業立即落寞,同樣摩托羅拉也是一個技術更跌沒跟上,遭遇到了同樣的處境。
小米CEO雷軍曾經將小米定義為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并聲稱手機業務是依靠創新才站住腳,那么創新就意味著專利才是創新的根基。
目前小米已經擠進全球手機前五,除了國內市場,小米在印度、歐洲和東南亞地區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在增長的背后所積累的專利危機,則成了小米此次上市進程中最難以解決的問題。
Via 藍鯨TMT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