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消金業績“踝斬”,利潤暴跌79%,究竟怎么了?觀點
興業消金的慘淡,是消費金融行業狂飆突進后“一地雞毛”的縮影。當潮水退去,裸泳者終將現形。財報可以美化,但市場不會說謊——利潤跌、投訴漲、高管跑,這些才是真實的“成績單”。
3月27日,興業銀行公布了2024年經營成果,同時也披露了其參股66%股權的興業消費金融的經營情況,從其公布的數據來看,截止報告2024年12月31日,興業消費金融總資產 821.22 億元,凈資產 114.98 億元;報告 期內實現營業收入 100.67 億元,凈利潤 4.30 億元,經營成果與資產質量符合預期,撥備覆蓋率達 286%,風險抵補能力持續增強。
截至報告期末,興業消費金融各項貸款余額819.4億元,自成立以來累計服務客戶超2,500萬戶,發放消費信貸突破4,000 億元。
不吹不黑,客觀事實數據來給大家看下數據分析下興業消費金融的經營情況
首先凈利潤4.3億同比2023年末的20.72億相比同比暴跌79.25%,營收方面同比2023年的112.3億縮水了近10%,總資產和貸款余額也同比“雙降”,要知道2023年興業消費金融還賺了20.72億,如今直接縮水了接近8成,相當于一年虧掉了八成利潤。
01.表面光鮮,不良暗藏貓膩
根據財報,興業消金2024年不良率“符合預期”,但對比2023年數據,其不良貸款余額已從21.49億元(2023年末不良貸款余額)進一步攀升(財報未披露具體數值,但資產甩賣和訴訟激增可佐證),而撥備覆蓋率286%看似“安全”,實則是靠母公司興業銀行輸血硬撐——畢竟2024年興業消金凈利潤僅4.30億元,卻要覆蓋動輒數十億的不良貸款計提(2023年信用減值損失高達65.62億元,占撥備前利潤73%)。
更諷刺的是,財報中“資產質量符合預期”的說法,與市場表現嚴重割裂。2024年興業消金瘋狂甩賣不良資產包總共5個累計本金合計34.56億,僅次于招聯和南銀法巴,居行業第三,甚至以0.21折“跳樓價”拋售(本金4.55億的貸款只賣2344萬),若資產質量真沒問題,何至于此?這波操作相當于自曝家底:不良率實際已失控。
02.業績斷崖式下跌:利潤暴跌79%的三大致命傷
1. 不良貸款“爆雷”,利潤被吃干抹凈。 2024年上半年凈利潤暴跌78%至2.77億,全年勉強拉到4.30億,但對比2023年凈利潤(20.72)直接“踝斬”。核心原因是不良貸款激增倒逼撥備計提:2023年信用減值損失65.62億,同比暴漲53.82%,直接吃掉利潤大頭。更糟的是,2024年訴訟激增(企查查顯示2024年涉司法案件27000多件),催收成本飆升,形成惡性循環。
2. 線上轉型“翻車”,線下模式“塌房”。 過去興業消金靠線下“人海戰術”擴張,但2024年線下貸款占比驟降,線上業務又陷入高成本陷阱(合作引流、廣告投放燒錢)。結果兩頭不討好:線下收縮導致規模縮水(總資產較去年減少48億),線上轉化率低、利率受監管壓制,利潤空間被壓縮。
3. 監管重拳出擊,合規成本激增 。2024年7月,興業消金因“未按規定及時終止與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第三方機構合作、 合作機構管理不審慎 、 將貸前調查關鍵環節外包 、違規改變信用保證保險賠付條款 、貸款“三查”不到位,貸款資金由他人歸集使用并償還等原因被罰170萬,暴露其風控體系軟弱。
03.高管換血、母行拖累:雪上加霜的“外部暴擊”
管理層動蕩:2024年董事長鄭海清、總裁林春“閃退”,新班子戴敘賢、劉慶華上任。換帥本為救火,可能導致內部戰略搖擺(從線下轉線上又轉代理引流),市場信心進一步流失。
母行業績拉胯:母公司興業銀行2023年營收凈利雙降,自顧不暇,對消金子公司的資源支持必然縮水。而興業消金高度依賴母行資金(同業融資占大頭,其中興業銀行披露2024年給予興業消費金融股份公司關聯交易額度 501 億元),母行一感冒,消金直接肺炎。
04.要么“刮骨療毒”,要么“等死”
興業消金的問題已非短期波動,而是商業模式和風控體系的雙重潰敗。若想扭轉局面,必須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徹底砍掉高風險的線下粗放業務,轉而聚焦優質白領、公積金客群等精細化客群運營;
二是重建風控體系,杜絕外包擺爛,將貸前調查、催收等關鍵環節收歸自營;
三是抱緊母行大腿,利用興業銀行的零售客戶資源進行交叉轉化,盡管母行自身也面臨困境,難度極大。
如果繼續依賴“甩賣資產、壓降規模”的茍且策略,不出三年,這家曾經的行業老二恐將跌出前十。
興業消金的慘淡,是消費金融行業狂飆突進后“一地雞毛”的縮影。當潮水退去,裸泳者終將現形。財報可以美化,但市場不會說謊——利潤跌、投訴漲、高管跑,這些才是真實的“成績單”。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