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銳減,尾大不掉的蘋果如何才能扛起喬布斯時代的大旗?觀點

真正讓新技術成為驅動蘋果公司產品創新的動力,但是外界依然有蘋果公司從科技創新驅動轉變成為資本驅動的擔憂,與其說蘋果公司在向外界發布一款全新的科技產品。
如果你不是科技圈的人,或許你不會覺察到蘋果已經發布了新版的iPad。這或許正是蘋果公司的產品正在逐漸失去人們關注的一個直接表現。每年的蘋果發布會都沒有喬布斯時代讓人眼前一亮的新品發布,正在讓蘋果公司從神圣跌落到塵埃。因此,與其說蘋果公司在向外界發布一款全新的科技產品,不如說蘋果在向自己發布一款全新的科技產品,僅僅只是完成喬布斯時代所創立下來的慣例而已。
外界對于蘋果創新性的質疑由來已久,每年的蘋果發布會無法給外界帶來顛覆性的認知,讓蘋果正在陷入到無法創新的怪圈里。盡管蘋果公司的市值一直都在上升,但是外界依然有蘋果公司從科技創新驅動轉變成為資本驅動的擔憂。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如果蘋果公司持續缺少創新,僅僅只是進行資本方面的運作的話,可以預見它的未來或許并不被人看好。
那么,蘋果公司為什么在最近幾年已經沒有了前幾年大刀闊斧的改革了呢?未來的蘋果公司又將會向何處去呢?這些疑問不僅困擾著蘋果公司自己,而且還困擾著外界的觀察者們,他們同樣無法判斷未來的走向。或許,只有通過分析導致蘋果當下創新困境的原因,才能找到未來它的發展可能性。
創新銳減,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蘋果?
可能有人會說,蘋果公司的創新一直都在。但是,如果我們對比喬布斯時代的蘋果的話,就會發現現在的蘋果和那時的蘋果完全是兩個不一樣的公司。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蘋果創新的銳減。因此,人們不僅要問,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今天蘋果創新的銳減?
唯市值至上讓蘋果漸失對創新的關注度。盡管創新能夠樹立一個公司未來的發展,但是僅僅只是創新,需要長久的過程。于是,蘋果在喬布斯逝世之后選擇了一條方便快捷的發展道路,即將市值看做是經營成敗的一個主要衡量標準。所以,我們也看到了蘋果公司能夠在喬布斯逝世之后依然能夠成為第一家市值突破萬億的公司。
僅僅只是以市值為終極追求所導致的一個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讓蘋果一味地去摸索消費者的心理,并且去用資本的項目去運作一個龐大的生態體系來實現自身市值的提升。我們目前看到的蘋果公司的諸多操作,其實都是基于資本的邏輯來實現的。在這些操作過程當中,包括收購自身業務生態相關的公司、運作蘋果的生態體系等諸多方面,這就直接導致了這些公司因為蘋果公司的資本運作而身價暴漲,蘋果公司也因此身價暴漲,最終蘋果公司的市值同樣開始上漲,但是蘋果本身的創新卻始終鮮有突破。
“護城河”足夠深讓蘋果公司可以對用戶進行多維度的收割。封閉是蘋果公司給外界的鮮明特征,這其實是蘋果公司在建構自身的“護城河”,因為只要“護城河”足夠深,外部競爭的進入難度就會足夠大,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能夠對用戶進行多維度的收割。我們看到,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其實蘋果都在建構一道“護城河”,并且開始對“果粉們”進行收割。
正是由于蘋果公司能夠對用戶進行深度收割,所以,我們才看到盡管蘋果公司的用戶數量并沒有太多增長,但是其盈利的空間卻一直都在不斷增加。相對于創新帶來的現有用戶的流失風險,蘋果公司會選擇一種相對較為穩健的運作方式,通過對現有用戶的不斷收割來達到提升自身市值的目的。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隨著蘋果維持高市值,有關蘋果用戶的收割還將持續,蘋果公司所建構的“護城河”也將不斷加深。
蘋果的微創新與喬布斯時代相比顯得有些微不足道。其實,蘋果的創新同其龐大的體量相比有些微不足道,作為一家市值破萬億的公司,蘋果公司理應要有更大的創新才能與其市值相匹配。但是,當下蘋果進行的創新僅僅只是在喬布斯時代進行小修小補。這些創新與喬布斯時代大刀闊斧的創新相比略顯蒼白,無法給外界帶來非常亮眼的感受。
所謂的微創新或許僅僅只是蘋果變得謹慎的另外一種表現而已,無法真正進行突破性的創新才是競爭者縮小與蘋果差距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國內的華為、OPPO、小米,還是國外的三星,其實這些公司在創新上都決勝于蘋果一籌,盡管在喬布斯時代蘋果拉開了與這些手機品牌的距離,但是由于蘋果的微創新缺少真正突破性的改變才讓后來者有了趕超的可能性。在手機功能進化日益加快的今天,如果蘋果僅僅只是進行所謂的微創新來掩蓋戰略上的失誤的話,那么,即使蘋果或許由科技公司淪為投資公司的危險。而當蘋果的市值不再由技術創新驅動,而是由資本驅動的話,那么,蘋果公司或將真正面臨傾覆的可能性。
蘋果公司的創新銳減并未真正讓它的市值下降的原因在于蘋果公司生態體系的支撐、唯市場至上的驅使、微創新的困囿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如果蘋果僅僅將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用所謂的創新來掩蓋戰略上的失誤,那么蘋果公司勢必會有再度陷入危機的可能性。當蘋果的品牌價值消耗殆盡,喬布斯時代創新的長尾效應難以支撐起蘋果公司龐大的商業帝國。或許,蘋果公司歷經數十年時間建構的大廈終將傾覆。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或許蘋果只有真正回歸創新的本愿,重拾喬布斯時代有關創新的執念,才能讓蘋果的品牌價值再度提升。
內憂外患之下,蘋果難道真的是無藥可救了嗎?
用“內憂外患”來形容當下的蘋果絲毫都不為過,面對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面對投資者的狂熱,面對內部創新停滯的阻礙,蘋果公司或許應該更加理性與地面對這種問題。那么,當內憂外患的疑云再度彌漫蘋果公司,它應當如何抉擇才能順利度過難關呢?
重拾創新至上,重塑科技公司的創新基因。創新始終都是科技公司驅動自身發展的持續動力。科技行業變化的日新月異讓科技公司必須通過突破性的創新來獲得用戶,贏得資本,持續增長。這種現象不僅僅只是在蘋果公司,在亞馬遜等科技公司的身上也有類似表現。蘋果公司之所以會有今天如此龐大的創新與喬布斯時代的創新有著很大的關聯。我們看到蘋果公司現在的產品形態和體系基本上依然是喬布斯時代所建構的。
事實情況是,蘋果公司當下所面臨的環境與喬布斯時代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競爭者們早已開始建構新的產品體系。如果蘋果公司繼續用喬布斯時代的產品來應付現在的市場的話,即使喬布斯的產品再具備領先性,它依然會遭遇水土不服的情況,有關蘋果軟件和硬件的質疑正是由于蘋果的創新無法滿足用戶需求所導致的。
破解蘋果當前發展問題的關鍵就是要重拾創新,不再被市值所拖累,真正讓創新成為公司發展的動力,而非市場和營銷。這樣,蘋果公司才能重新塑造屬于科技公司本該有的發展邏輯真正回歸科技本身,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而非只是一家市值偉大的公司。
告別資本和市場,重新回歸用戶。盡管蘋果公司每一次產品發布都無法給用戶帶來眼前一亮的感受,但是蘋果市值卻一直飆升,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蘋果公司的產品都是基于現有用戶和以往產品的更新所發布的,而不是根據外部市場的發展所發布的。由于蘋果公司早期的用戶積累,讓它在現有用戶的更新換代上就能夠獲得彌補,而不斷上漲的產品價格正是這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如果一味地對現有用戶進行收割,而不去開拓新的用戶,或者自身的市場不斷被蠶食。另外,當被蠶食的時候有拿不出相當具備優勢的產品進行回擊的話,那么,蘋果公司勢必被陷入為資本和市場至上的困境里。這個時候,真正回歸用戶本身,用突破性創新的產品來鞏固現有用戶,并且與競爭者爭奪外部用戶,才能保證自身的發展不會遭遇瓶頸。
投身新技術,而非布局新技術,才能讓蘋果持續進化。對于不斷涌現的新技術,蘋果公司采用的手段是用資本布局的方式來實現的。這種方式盡管能夠讓蘋果公司快速實現新技術的布局,但由于資本布局僅僅只是打了一個標簽而已,真正將這些新技術在蘋果產品上呈現依然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因此,與其用資本運作的方式來實現資本布局的話,不如自己投入到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過程,減少由于僅僅只是資本布局帶來的隔閡,真正讓新技術成為驅動蘋果公司產品創新的動力。只有這樣,蘋果公司才能將新技術成為公司本身的驅動力,而不是經過資本運作之后,再度成為一個蘋果的驅動力。
蘋果公司創新性的減弱正在讓它漸失科技公司的基本基因。回歸喬布斯時代的創新布局,或許將會讓蘋果公司重新扛起科技公司的大旗。當所謂的創新成為掩蓋戰略上失誤的口實,蘋果公司或許已經到了變革的十字路口。未來,或許只有扛起創新的大旗,才能真正讓蘋果回歸科技公司的現實,在新技術時代避免陷入尾大不掉的困境里。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