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電科技被曝裁員約2000人,共享充電寶生意不香了?觀點
近日,共享充電寶頭部企業之一的小電科技被媒體爆料將大幅度裁員,預計裁員約2000人,約占公司總人數的近40%,并未承諾賠償。
近日,共享充電寶頭部企業之一的小電科技被媒體爆料將大幅度裁員,預計裁員約2000人,約占公司總人數的近40%,并未承諾賠償。
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小電科技此舉的核心在于直營轉代理,但此前小電科技代理模式的布局遠遠落后于同行競爭者。因此,轉型之舉就會面臨裁員與招商等多重問題。
實際上,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無奈擱淺上市計劃的小電科技在2021年陷入了虧損、擴張乏力、價格戰等問題的泥潭,一時間,關于共享充電寶的爭議再次被關注。共享充電寶還是一門好生意嗎?未來行業要走向何處?
變局與虧損,從大賺到虧本
2017年,隨著共享經濟的熱潮,共享充電寶行業迎來了大爆發。數據顯示,2018年共享充電寶市場交易規模同比增長230.9%;2019年也同比增長141.57%。
但近幾年,單一的盈利模式也使得共享充電寶行業難以進一步發展,熱度也在不斷下降,因此小電沖刺港股也不順利,去年上半年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現已失效。
從此前披露招股書可以看出,小電科技在財務上并不如人意,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4.23億元、16.36億元、19.11億元。在營收增長的背后,小電科技的盈利能力堪憂。2018-2020年,公司經調整利潤分別為-4471.4萬元、1.94億元、-1.07億元,三年中僅有1年實現盈利。
鏡面商業認為,不難看出,曾經輝煌一度的共享充電寶行業遭受著瓶頸。共享充電寶變現模式單一、資產投入高、產業同質化嚴重,都促使著整個行業“變天”。多頭部玩家都陷入盈利困境,共享充電寶生意難做了?
負評層出,市場亂象不斷
隨著共享經濟熱度的下滑,共享充電寶迎來資本退潮,各種問題與弊端也隨之涌現。
“瘋狂漲價”已成為了共享充電寶近兩年來備受吐槽的話題。常見價格區間為2-5元/60分鐘或1.5-2.5元/30分鐘,但遵循著不同區域不同商戶定價不同的原則,共享充電寶在熱門景區、酒吧等場合的價格能達到10元/小時。
在黑貓投訴平臺,小電科技的投訴量達到了17550條。用戶對共享充電寶的槽點不少,“好借難還”成為了最典型的問題之一。40%的消費者反映在歸還充電寶后很長一段時間仍在計費,23%的消費者反映在使用完后,因機柜無空位、附近網點少、夜間關門等原因導致無法及時歸還并持續收費,聯系客服也無法提供解決方案。
鏡面商業認為,共享充電寶市場風口已過,整個賽道發展也陷入僵局。近幾年各大品牌不斷爆出存在霸王條款、惡意扣費、退款難等問題。用戶口碑直線下降,漲聲一片反而用戶屢遭套路,亂象不斷的共享充電寶市場也顯得潰敗不少。
市場前途暗淡,賽道發展之困
賽道玩家們紛紛以漲價來回血時,用戶體驗卻遲遲難以得到改善,不少用戶都被高價共享充電寶勸退,漲價并非捷徑,反而需要尋找更為合理的新出路。
目前來看,除了漲價、鋪點位這兩條路之外,各企業并沒有找到真正有效對策來增加利潤,這也成為了外界普遍不看好共享充電寶玩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漲價熱潮下的市場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提醒”。2021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會同反壟斷局、網監司召開“共享消費”領域行政指導會,怪獸、小電、來電、街電、搜電等共享充電寶品牌經營主體參加。會議嚴肅指出,目前“共享消費”行業普遍存在定價規則不明確、明碼標價不規范等不當行為,要求企業增強合規意識,規范價格行為和競爭行為。
鏡面商業認為,為了市場前景和賽道的進一步發展,各大玩家需要構建新的增長路徑,從多角度深耕。行業的終局還遠遠沒有到來,或許未來又將掀起新一輪的洗牌。
隨著電池續航技術、快充技術的不斷升級,這大大程度上削減了用戶戶外充電的焦慮,這么看來共享充電寶行業都正遭遇著不小的挑戰。賽道玩家們或許需要在創新上加快前進步伐了。
鏡面商業論,混跡在商業江湖的從業者,做商業評論的領跑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