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吸粉近3億,它成了全上海的驕傲,這次要走向世界舞臺!互聯網+

它的新電商模式實際上是一種基礎升級,但為啥上海就出不了互聯網巨頭呢,拼多多走的是社群與電商結合的路線。
中國似乎是一個很講“地域文化”的地方。比如提到東北,大家就想起二人轉和小品演員,提到廣東,就想起蹩腳的普通話和遍地的小老板。
而在互聯網領域也是一樣,提到北京,就是互聯網圣地,創業圣地,從中關村到西二旗擠滿了大大小小的互聯網公司;提到杭州,則是電商基地,阿里巴巴像一個巨人在這;提到深圳,騰訊就是最好的名片。
那么上海呢?在中國互聯網產業一片欣欣向榮之際,唯獨上海少了點什么。曾經有一篇刷屏朋友圈的文章,為什么上海出不了BAT,仿佛上海已經成為了互聯網的棄兒。
上海沒有互聯網巨頭,確實令很多業內人士不解。談商業基因,沒有誰比上海更強,談人才、談基礎設施,上海更有驕傲的資本,但為啥上海就出不了互聯網巨頭呢?
其實,你沒讀懂上海!
近期,拼多多即將赴美上市,作為一家在上海創業的互聯網企業,而且還短短3年做到了中國電商第三極!實實在在震驚了北杭深。
2017年上海的社會零售額近12000億,相當于杭州+深圳。上海的外資企業總數為4.76萬家,地區總部616家,研發中心419家,服務業占總GDP的70%。
這樣的數據都說明了一個事實,上海是一個很大、很成熟的經濟體,而不是一個發展中的經濟體。它就像是一個發達國家,而不是發展中國家。
因此在這樣的地方創業,本身就是一件門檻很高的事情。這里不會因為一個idea,一個PPT就獲得投資,想獲得市場的青睞,你就必須拿出已被證明的商業模式。
拼多多可以看作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號稱“最成熟”的電商板塊殺出血路,拼多多走的是社群與電商結合的路線。社交就是最好的流量,微信分享就是最好的推廣,社群+電商讓電商更加貼近生活,消費與娛樂完美結合,這是一種顛覆性的商業思維。
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商業模式的“侵略性”也是無以復制的。它靠普通大眾,靠老百姓口口相傳,靠農村包圍城市,從一無所有到3.4億活躍用戶。
回過頭來再說上海??傆行┤苏f上海要成為東方硅谷,這樣的論調其實很可笑。在美國,從來沒有人說要紐約去成為下一個硅谷。
上海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經濟體,需要的是穩定和升級,它是消費中心,金融中心,而不是去做基礎建設。就好像拼多多,它的新電商模式實際上是一種基礎升級:基于十多年的淘寶電商教育和7年的微信社交習慣。
另外,上海作為內外貿聚合中心,要做的是上行聚合和下行分發,這一點與拼多多也是類似的。拼多多不僅要做全天下人的生意,還有助農扶貧,深入500產地投入100億的“拼農貨”計劃,幫助帶動更多地方的產業升級。
有句話說得好,上海的目標不是硅谷,而應該是倫敦和紐約。拼多多的目標,也不僅僅是一個電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