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仿麥當勞與肯德基?小米體驗店選址緊跟華為的腳步觀點

兩家競爭的手機體驗店開在一起,雖說華為、小米兩家線下體驗店開在一起會對雙方都帶來很多積極的影響,它們兩家在一起從本質上講其實是形成了一個手機銷售中心。
伴隨著線上流量紅利殆盡以及新零售的觀念深入人心,線上手機品牌營銷和獲取流量的成本不斷增加,而低價且透明的互聯網模式讓手機廠商利潤越來越低。與此同時,反觀線下市場尤其是四到六線的縣市市場尚無飽和跡象。
于是乎各大手機廠商也紛紛加大對線下渠道的布局,發力渠道下沉戰略。OPPO和VIVO自不用說,它們的線下渠道可以說是無比強大,而華為以及一貫只在線上使勁的小米也迎合了大趨勢,不過有意思的是,在全國各地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凡是有華為體驗店的地方,就有小米之家出現,這已經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兩各本應該是對手的品牌卻放在一起,這背后又有著怎樣的商業邏輯呢?
競爭與合作并存:體驗店集聚凸顯“商圈理論”
提到競爭對手把店開在一起,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想到麥當勞和肯德基,在一條街上,如果你看到了一家麥當勞,那么旁邊必定有一個肯德基。除此之外,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4S店、飯店等等。
如今華為體驗店和小米體驗店也步入了“后塵”, 其實,選擇一家合適的線下實體店里面有著很多的學問,其中最關鍵的要素包括客流量大小以及未來這塊土地發展前景。畢竟在一定區域內在群體和場景兩方面符合要求的地區總是有限的。
有這么一個故事,唐高宗登基以后,派朝中最有名的堪輿家袁天罡和李淳風分別勘察墓址。最終二人都找到了同一個地方——梁山。這并分別在山上做了記號。巧的是,兩個人做的記號都在同一個地方,李淳風插下的發針正好插在袁天罡埋下的銅錢錢眼里。
雖說這一故事有夸張的成分,但這也反映出了,一個真正好的地方一定是會得到專業人士的共同認可。而無論是華為還是小米本身應該有專業的選址團隊,兩家顧客群體基本上重合,都一定會選擇最合適的位置作為其線下體驗店,因此二者能選到一起也并不是件奇怪的事。
而且兩家開在一起看似是競爭的關系,其實這本身其實也是一種商業默契。在制造業中有一個詞叫“產業集聚”,通過產業集聚降低成本形成規模化發展,而在零售行業中,這更多的被稱作是“商圈理論”,商圈本身可以有大有小,產業集聚產生的商圈往往可以吸引足夠的人氣以及促使內部玩家不斷去提升自己的作用。就華為和小米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引流:
它們兩家在一起從本質上講其實是形成了一個手機銷售中心,并以這個中心向周圍擴展形成輻射,對周圍顧客和用戶形成吸引力的一定范圍或區域。這本身也是“商圈理論”的集中體現,手機品牌商的集聚所帶來的規模性會對所輻射地區的品牌認知、區域名片以及區域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去年oppo和vivo的成功也有不少這方面的因素。
二:互相對比互相借鑒:
華為和小米絕對是當下國產手機的領先品牌,二者本身絕對處于競爭的關系,但是兩家店放在一起對于顧客來說往往會放在一起比對。對于用戶來說,往往會體驗兩家手機店的不同進行比對,通過用戶的直觀反應對比度高,因為都切實感受過,通過用戶所說,這樣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對手的經營策略以及優勢所在,這也倒逼著雙方互相學習互相提高,有利于發掘自身短板,實現自我的提高。
三:洞察當地用戶的本地化需求及用戶反映
創新不易,每一次創新的成本往往非常好,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尤為如此,而如何真正把握用戶需求成為其中的難點所在。畢竟現在已經不是以平臺為中心的B2C而是以用戶為中心的C2B,企業的行為活動都要以用戶的實際需求來進行,以切實解決用戶痛點,刺激用戶爽點從而提高用戶體驗為目的。
線下體驗店,兩家屬于競爭關系的店面在一起,可以收集到一線用戶的實際需求,尤其是當地用戶的本地化需求,聽用戶所說,而不是主觀意淫出來的“痛點”,可以一邊收集建議一邊整改。 就像拍電視劇,國產電視劇往往是拍完了等待時機上映,韓國的一些肥皂劇往往是一邊上映一邊拍攝,在上映的過程中聽取用戶的直接反應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接下來的拍攝。
兩家競爭的手機體驗店開在一起,通過用戶對兩家的直觀對比來發掘用戶需求,這些調查非常真實,更接地氣,對于下一代產品,也許會提供不少好的思路,從而減少產品創新方面的失誤。
由此可見,所謂小米緊跟華為的步伐進行開店其實也是兩家的默契所在,對于雙方都會帶來巨大的好處。
同行畢竟是冤家;惡性競爭恐在所難免
凡事多有兩面性,雖說華為、小米兩家線下體驗店開在一起會對雙方都帶來很多積極的影響,但對手畢竟是對手,同行是冤家的道理到哪都不會變。
對于高層來說,雖說全面屏、四攝拍照、屏幕下指紋識別、前后雙屏等亮點頻出,但這依舊改變不了國產手機同質化嚴重這一現象,在手機硬件層面的革新紛紛陷入停滯時,微創新似乎只是無奈之選,于是乎,互黑、口水戰似乎成了吸引用戶的“捷徑”,至少能博得不少關注。
因此,關于手機廠商大打公關戰、口水戰的消息總是不絕入耳,花樣也是千奇百怪,例如魅藍手機曾經發布的五張圖文案來直擊千元機的痛處,但幾張圖合在一起卻成了組成了“卡慢丑小米造”。而小米和夏普關于全面屏鼻祖之爭也是鬧得沸沸揚揚。
高層的思想會影響到基層的員工,因此小米華為兩家體驗店要想平安無事恐怕并沒有那么容易。
就像剛剛過去的烏鎮大會的飯局上,雷軍和余承東二人把酒言歡能夠引起了眾人的熱議本身就是基于二者在市場上激烈的競爭關系。而在烏鎮舉杯合影剛剛過去,長沙便傳來了榮耀店鋪遭小米員工打砸的消息。
12月11日,華為榮耀手機官方微博轉載一條微博內容顯示,近期長沙市天心區黃興廣場一家榮耀手機專賣店出現了一起惡意打砸店鋪的事件。而且多個媒體證實,打砸店面人士為小米公司長沙辦事處員工。
作為競爭對手,不要說華為和小米了,就連“同根生”的OPPO和Vivo之間的矛盾也是時有發生,年初的在商場充氣娃娃打架的事情想必不少人都還記得。除此之外也有媒體報道過, Oppo和Vivo線下店中的一線導購員互相之間揭對方產品的老底都豪不留情面,這兩家互黑起來也是毫不顧忌“兄弟”情分。
競爭對手之間關系緊張本身就實屬正常,非手機行業的孤立事件,尤其是一些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場合,就比如時不時傳出的美團和餓了嗎上演的“全武行”,而對于華為和小米兩家來說,隨著手機創新難度越來越大,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行業中展開的淘汰賽也越發激烈,這也使得不同手機品牌之間的摩擦不斷。
而且智能手機已經過了那個大幅度增長的時候,想從存量市場中挖掘增量元素本身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一個同質化嚴重的環境當中,因此,在未來相當一段短時間內華為小米兩家線下店互相擠兌或許將經常發生。
科技自媒體劉志剛,訂閱號:互聯網江湖,微信號:13124791216,轉載保留版權,違者必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