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女將出任澳優CFO!楊瑞捷寶潔十年財務經驗能否扛起羊奶粉出海重任?觀點
35歲的楊瑞捷此前在廣州寶潔任職11年,負責跨國財務管理工作,2024年10月加入伊利股份任財務部副總經理,僅兩個月后即加盟澳優。她的快消品全價值鏈經驗和跨文化協同能力,或許預示著澳優將加速海外市場布局,尤其是羊奶粉業務的全球化拓展。
35歲的楊瑞捷此前在廣州寶潔任職11年,負責跨國財務管理工作,2024年10月加入伊利股份任財務部副總經理,僅兩個月后即加盟澳優。她的快消品全價值鏈經驗和跨文化協同能力,或許預示著澳優將加速海外市場布局,尤其是羊奶粉業務的全球化拓展。
6月30日,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名稱:澳優,01717.HK)發布公告,宣布首席財務官(CFO)王文崧因工作變動辭任,由伊利系高管楊瑞捷接棒。值得注意的是,王文崧仍保留董事會秘書職務,而新任CFO楊瑞捷的履歷顯示其具備快消品財務管理和外資企業任職超十年的工作經驗。
圖片來源:澳優公告
這一人事變動背后,是澳優近年來業績承壓、股價低迷的現實,也折射出大股東伊利對澳優未來戰略的潛在布局。
業績承壓,牛奶粉業務成“拖累”
公開資料顯示,王文崧于2023年2月出任澳優乳業首席財務官,2023年9月起兼任董事會秘書。他持有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金融與會計學士學位及多倫多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是加拿大特許專業會計師、美國注冊會計師和特許金融分析師(CFA)。2019年1月加入伊利集團前,他曾在德勤和普華永道的中加兩地事務所工作近十年,后擔任伊利財務管理部財務總監及并購部負責人。
人事變動的背后,是澳優近年來頗為掙扎的業績表現。從行業來看,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飛鶴、君樂寶等本土品牌與外資巨頭雀巢、達能激烈廝殺,澳優的差異化優勢正在減弱。此外,奧優牛奶粉業務的持續萎縮,似乎也要求公司盡快找到突破口。
從營收表現來看,澳優近年來的增長態勢呈現明顯放緩趨勢。2020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8.55%至79.86億元,2021年雖創下85.75億元的峰值,但增速已收窄至7.38%。此后兩營收持續收縮,2022-2023年分別下滑9.09%和5.3%,2024年營收規模雖小幅回升至74.02億元,但較2020年減少7.3%。這一走勢反映出公司在經歷短期增長后,已連續三年面臨營收壓力,整體業務規模呈現收縮態勢。
澳優的歸母凈利潤同樣呈現下滑趨勢,2020年公司凈利潤為10.04億元,隨后連續三年下滑,2021年降至7.64億元,2022年大幅減少至2.17億元,2023年進一步下降至1.74億元。2024年凈利潤回升至2.36億元,同比增長35.32%,但相比2020年水平仍下降76.5%。這一變化軌跡顯示,盡管近期業績有所改善,公司整體盈利能力較四年前明顯減弱。
數據來源:Wind
從營收結構來看,澳優對自家品牌配方奶粉的依賴度高達78.4%,其中羊奶粉業務成為少有的亮點。2024年,羊奶粉收入36.99億元,同比增長12.7%,占總營收的比重提升至49.9%。相比之下,牛奶粉業務營收同比下滑17.8%,成為拖累整體業績的主因。
數據來源:澳優2024年報
更突出的問題在于澳優的現金流狀況呈現劇烈波動,2020年經營性現金流為2.23億元,2021年增至4.31億元,但2022年轉為凈流出4.17億元。2023年短暫回升至1.66億元后,2024年再度出現8.73億元的巨額凈流出,同比降幅達625.35%。近三年現金流波動幅度均超過100%,反映出公司在資金管理方面面臨較大挑戰。
資本市場對澳優的信心同樣低迷。截至2025年6月30日,澳優股價報2.05港元,較2020年歷史高點17.06港元跌去87.98%,超260億港元市值蒸發。盡管當日股價上漲3.54%,但成交額僅83.35萬港元,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凸顯。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
此外,投資者對澳優的觀望態度,或許與其產品質量爭議有關。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至6月30日,澳優旗下品牌佳貝艾特和海普諾凱1897的投訴量累計達到231件,涉及異物、異味、虛假宣傳等問題。此外,澳優還曾因香蘭素含量不合格被處罰,這進一步削弱了品牌公信力。
數據來源:黑貓投訴平臺
接任者外企履歷或助推羊奶粉出海
接任者楊瑞捷的履歷透露出澳優未來的可能方向。簡歷顯示,35歲的楊瑞捷此前在廣州寶潔任職11年,負責跨國財務管理工作,2024年10月加入伊利股份任財務部副總經理,僅兩個月后即加盟澳優。她的快消品全價值鏈經驗和跨文化協同能力,或許預示著澳優將加速海外市場布局,尤其是羊奶粉業務的全球化拓展。2024年,澳優羊奶粉海外收入同比增長68.2%,但基數較小,僅占總營收的8.7%,楊瑞捷的任命可能正是為了補足這一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人事變動并非孤立事件。2024年9月,澳優董事會主席張占強辭任,由伊利老將韓石秀接替。韓石秀在伊利奶粉事業部深耕多年,此次高層“伊利化”趨勢明顯,反映出伊利對澳優的控制力進一步增強。
圖片來源:澳優公告
資料顯示,2021年10月,伊利首次斥資62.45億港元收購澳優34.33%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2022年3月,通過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完成全面要約收購,將持股比例提升至52.7%;截至2025年6月,伊利通過金港控股對澳優的持股比例已升至60.13%,對應10.17億股,控股權持續強化。
數據來源:天眼查
伊利系高管的密集入駐,標志著澳優的戰略方向可能迎來重大調整。從楊瑞捷的履歷來看,海外市場拓展或將成為重點。澳優羊奶粉在海外的高增速雖基數較低,但若能復制寶潔的全球化經驗,或許能打開新的增長空間。此外,伊利在供應鏈和渠道上的優勢,也可能幫助澳優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