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高調的馬云為誰辛苦為誰忙?觀點
卸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四年多,馬云為何越發忙碌、越發高調,究竟為誰辛苦為誰忙?結合不到一個多月、即將來臨的“雙十一”,分析一二,可知端倪。
文/子都
馬云很忙——前腳在10月11日的2017云棲大會上宣布成立阿里巴巴的企業研究院“達摩院”,承諾未來三年研發投入1000億人民幣,開展涵蓋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的研究,探索人類科技未來;后腳就飛到俄羅斯,17至19日,馬不停蹄的參觀莫斯科國立大學、參加“ 國際開放創新論壇”、“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演講發言,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總理梅德韋杰夫相談甚歡……馬云也越來越高調——在云棲大會蝦米音樂節上,眼戴墨鏡、身穿牛仔服壓軸登場,連唱四首歌,還與李健合作演繹《傳奇》,把音樂節奏帶偏;在俄羅斯更是刮起一股旋風,西裝革履、耳提面命,推銷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國故事”、“中國方案”,讓俄羅斯政要、學界、媒體、大學生頻頻頷首稱是……
卸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四年多,馬云為何越發忙碌、越發高調,究竟為誰辛苦為誰忙?結合不到一個多月、即將來臨的“雙十一”,分析一二,可知端倪。
盡管馬云18年前創立的阿里巴巴如今已成長為超級網絡平臺——阿里的業務版圖染指方方面面,從B2B到B2C電商,到大數據、到金融、物流,再到文娛、媒體、健康產業等,按照GMV(商品交易額)計算,今天的阿里巴巴已是與阿根廷經濟體量相當的全球第21大經濟體;盡管馬云堅稱今天的阿里不是一家電商公司,“電商只是阿里巴巴20%的東西”,盡管阿里9年前定位自己是數據驅動的公司,已經成為當今少數幾家能夠處理豐富數據源的公司,但是電商仍然是阿里巴巴的入口和根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仍然是阿里巴巴高懸在官網的企業使命,所以,力保阿里的電商模式不墮、情懷人設不崩,讓馬云穿上了永不能停下的紅舞鞋……
在云棲大會宣布成立“達摩院”時,馬云透露他在阿里巴巴前十年里堅決反對成立任何研究院、實驗室,“因為當時我們是一個初創公司。盡管我們很強調技術,但是公司在還沒有立足之前就考慮研發是大災難。”那現在成立“達摩院”只是因為阿里巴巴現在有錢有人有資源有影響力,要成為國家創新的發動機、支撐阿里巴巴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嗎?
剝開馬云高調的情懷辭藻,看到的卻是深深的危機感。雖然阿里巴巴10月10日市值超4700億美元、首度超越亞馬遜,成為全球第一電商,GMV超過亞馬遜、eBay等后7家總和,但從長遠來看,阿里的核心競爭力并不擁有高墻深渠的“護城河”:1,“淘寶+天貓”電商平臺,并沒有實現如谷歌那樣的完全壟斷,京東、國美、微商等越來越多的對手正在頑強抗爭,阿里的平臺并不具有足夠的粘性保證其業務長久生命力。2,支付寶,是應電子商務而興起,也曾壟斷互聯網支付市場,但微信支付迅速崛起,2017年初騰訊宣布微信支付業務量已經超越支付寶,盡管支付寶孵化出了螞蟻金服這家市值超600億美元、躋身全球20強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但競爭優勢并不長久穩固。
更加隱蔽也更為致命的,是阿里的商業模式與正常商業的基本邏輯甚至商業道德存在內在沖突:商家在阿里平臺做生意要交兩筆錢:入駐平臺的“場地費”和用戶能方便找到你的“推薦費”,因此阿里要賺更多錢,當然是入駐的商家越多越好,而不是貨賣得越多越好。平臺上的商家盡可能小、盡可能多,才能讓阿里的錢賺得越多。同時,阿里掌握平臺推薦權,本能地不讓任何一家網店做大,導致品牌度集中后使其收入大幅度下降。阿里確實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但會讓所有依托其平臺的商家品牌難以做大做強難,阿里確實在服務中小企業,卻是讓在它平臺上的實體企業一直保持在中小狀態,你很難看到有什么大品牌從淘寶上長出來。
所以,我們看到,商家入駐“淘寶+天貓”平臺之后,不得不在相互之間開展兩重競爭:自身產品服務、平臺排名。事實上后者競爭更加慘烈——如果你不能排名靠前,即使你產品做得再好也很難獲得較好的銷量。這個競爭最終導致平臺上售賣的產品價格最低、質量也保持在最低水平,因為商家要必須騰挪出越來越高的費用爭取平臺更好的排名(甚至臺下私自賄賂小二來獲得)。因此,虛假標價和刷單盛行、仿貨假貨泛濫,不僅是必然現象,也是揮之難去的平臺痼疾。盡管阿里屢屢高調聲明要打擊杜絕,但實質上屢禁不絕,而面對工商總局做出阿里平臺與假貨存在共謀關系的的認定和批評,阿里卻矢口否認、強硬反擊、抗命不從。
馬云一再強調自己對錢不感興趣,根本不談賺錢問題的原因絕對不是真對錢沒興趣,也不是因為錢多了而矯情,而是阿里的賺錢模式經不起仔細推敲;更重要的是,阿里模式被京東的線下倉儲物流、騰訊的社交關系打造的新電商挑戰顛覆的前景越來越明確……因此,阿里投入1000億的“達摩院”是阿里戰略轉型的一場重注,也是在和時間賽跑,找到新方向。
在天空中畫了一個圈之后,馬云還得為阿里眼前的業績增長奔波。云棲大會之后的俄羅斯之旅,看似高大上的數字經濟布道,實則是親自推廣阿里的國際版淘寶“速賣通”,為二十天后揭幕的“雙十一”預熱。雙十一,源自8年前淘寶商城運營人員靈機一動的促銷創意,如今已成為全民剁手的網購狂歡節,去年“雙十一”阿里平臺網購成交額達1207億元,今年1500億指標雖說使盡各種手段完成達標應無問題,但海外市場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增長動力,俄羅斯正好是成功的標桿,“速賣通”份額目前已在俄羅斯電商市場占據半壁江山。
“雙十一”,雖然馬云誓言要舉辦一百年,但時至今日,已然成為每個入駐阿里平臺的千萬商家躲不過的“劫”:商家每年不僅為阿里強制的“二選一”頭疼煩惱,而且還要圍繞平臺“低質低價跑量”指揮棒疲于奔命——如果你不想參與殺價式競爭,來年很有可能失去在平臺生存的資格。4.48億網購用戶雖然忍不住剁手淘寶,戲謔的叫“馬云爸爸”,仍然希望能擁有更豐富更新更好的選擇,獲得真正的消費保障,而不是受困受制。
誰來解脫消費者,解脫馬云,解脫這一切呢?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