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校園,趣店“江郎才盡”?金融
無路可走的趣店,在四處碰壁后又開始將目光放在了校園中,這個曾讓趣店崛起的土壤,再次成為了趣店眼中的肥肉。
一天超80%的管培生離職,再這樣下去,趣店或許真的就要空了。
與螞蟻金服“分手”后,趣店開始了漫無目的的市場試錯之路,“其實,無論是總部南遷風波、大白汽車關店、進軍在線教育,還是裁員,這一系列事件都不是獨立事件,對趣店來說就是同一件事在持續發酵,那就是上市后的趣店在努力尋找新的業務突破點和業績增長點。”一位業內分析師如此分析道。
曾有趣店員工在接受采訪時說道的“干什么事都顯得業余”,這一問題再次體現到了趣店的裁員上,副總裁大手一揮,“不想干的拿著補貼走人”,讓整個公司面臨近乎無人可用的境地,廈門出差變成了總部遷移更是讓趣店內部變得愁云密布,或許尋找市場之前,安頓好內部才是趣店當下要做的事情。
無路可走的趣店,在四處碰壁后又開始將目光放在了校園中,這個曾讓趣店崛起的土壤,再次成為了趣店眼中的肥肉。
出差成套路,裁員需借口?
截止到今年11月,趣店以“業務框架調整,公司發生重大變故”為由,進行了三波裁員,涉及員工近百人。而更為荒唐的是,趣店竟以出差為由,讓200名員工前往廈門。在負責地推的時候,卻被告知不能再重回北京工作,公司搬遷至廈門,給這200多人的選擇只有留在廈門或者離開,許是趣店高層高估了員工對企業的依賴性,或許羅敏已經忘卻了自己的“薄情”曾讓多少員工心灰意冷,過度自信的趣店做出的這個選擇使得公司內部近乎走空,大面積集體離職的員工,更像是“裁了趣店”。
大批員工離職,并非意料之外。早在2016年,趣店員工就已見識到了公司的“薄情”。
在趣店完成公司Pre-IPO輪30億融資的時,就在趣店員工還沉浸在上市的喜悅中的時候,悄無聲息的裁員開始了。曾為趣店打下江山的1000多名地推人員全部離開。
而這次,趣店想要故技重施,快刀斬亂麻,試圖通過一封郵件,讓這群還在外為公司奔波的人們瞬間變成了無業游民,并且,趣店單方面的解約,通知到員工則成了讓趣店職員自動離職,這也成為了趣店員工不滿公司申請勞動仲裁的主要導火索。
“被離職”始終是員工與公司之間不可忽視的痛點,這也讓很多管培生與趣店之間有了間隙。而后就有了那一幕,在高層一聲令下,80%的管培生離開了趣店,或許這也是趣店高層始料未及的后果之一。這種“一時口快”并非頭一次發生,此前就曾爆出趣店創始人羅敏在接受采訪時說道:“凡是過期不還的,我們這里就是壞賬,我們的壞賬,一律不會催促他們來還錢。電話都不會給他們打,你不還錢就算了,當做福利送給你了。”而這番言論一經在網上出現,就遭到了眾多趣店用戶的指責,網上更是爆出了趣分期暴力催收情況來打臉羅敏。隨著羅敏這番言論在網上不斷升級,趣店股價應聲而跌,據統計,當日趣店股價暴跌19.42%,羅敏也一度因此而謝絕了媒體采訪。
而在裁員風波后,剩下的趣店管培生近400人共同維權,提出了必爭18薪的口號,為自己取得原本該有的薪資待遇,據了解,此次趣店員工人均補償近10萬,本打算通過手段讓員工離職的趣店,這下可以說是自食苦果。
趣店裁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趣店的發展史,可以說充滿爭議,包括前期爆出的校園貸,裸貸事件,使得這家金融公司有著難以磨滅的灰色過去,而隨著監管的收緊,校園借貸業務關停,使得趣店的營收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并且,作為重大的流量收入點,支付寶停止了與趣店的合作,使得本就飽受寒冬的趣店再次雪上加霜。失去了校園借貸的趣店,開始嘗試尋找新的發展之路。然而這次嘗試,讓趣店開始變得似是而非,有趣店內部員工離職曾對趣店做出評價“干什么都顯得不夠專業。”這也正是趣店當下所面臨的問題。
螞蟻金服的舍棄,再加上支柱產業的關停,讓趣店面臨極大的危機,尋找市場成為當下的主要任務,寄托希望的大白汽車,因為開店成本高昂,也在上線不久后,面臨了關店的尷尬局面,并且,沒有了支付寶廉價的流量導入后,大白汽車只能采用最傳統的地推模式,這使得大白汽車的品牌推廣越加緩慢,趣店不得不做出業務舍棄。
關店,裁員,使得大白汽車還未打開市場,就消失在了“人海”,除部分城市外,大白汽車這一品牌并沒有做到眾所周知就已經夭折。心急的羅敏又一次啟程尋找新的突破口,單一的現金借貸業務,不足以讓趣店應對復雜的市場。
四處試錯無果的趣店在漫長尋找市場的過程中,股價一再跳水,據統計,截止到11月底,趣店股價蒸發八成之多,部分股東早已將手中股票變現,除趣店公布第三季度財報因營收上漲外,幾乎沒有對趣店本身有利消息的傳出。這也使得本就腳步略顯局促的趣店,變得更加慌亂,情急亂投醫在此時形容趣店在合適不過了。
或許是“江郎才盡”,趣店四處碰壁后,再次將目光盯在了校園這片純凈的土壤中,但作為曾為人談之色變的校園借貸巨頭公司,趣店真的就能憑借多年來的經驗,重新贏得校園市場嗎?答案是否定的,對學生而言,校園貸款早已成為人們口中的洪水猛獸,趣店作為以校園貸發跡的上市公司之一,想要重新贏回學生市場,幾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畢竟,趣店的口碑在學生當中,并非很好。
趣店重返校園困難重重
做校園貸起家的開始做教育,這聽起來怎么都顯得不靠譜,誰能想象的到,曾經拿著電話威脅學生不還錢就怎樣的人,搖身一變開始教書育人。況且,趣店所謂的利用手中的學生資源來拓展新型校園業務并不屬實,眾所周知的是趣店上市一年來股價大跌的最大原因來自于趣店用戶的大規模縮水,而失去的這部分用戶多數來自于學生,因此,趣店做教育,并非說起來那般簡單。
多次試錯后的趣店,將線上學習作為新的突破點,并非明智的決定,據悉,趣學習線上教育所謂的名師教育,更多的則是一些國內師范院校尚未畢業的學生,更有甚者,還存在沒拿到教師資格證的學生教師在平臺授課現象。
為了增加平臺教師數量,趣學習開出了足夠“優厚”的注冊條件,每一位教師注冊都可以得到100元注冊補貼,邀請別人注冊也可以得到補貼,這種拉人式的注冊方式,使得趣學習平臺存在大量的“僵尸”教師,多數人為了這部分邀請獎勵而來,但注冊完成后,就會將平臺卸載,因此,趣學習平臺存在很多掛靠信息卻從不講課的教師。
線上教育本就不成熟,而趣店如此大張旗鼓的布局市場,多少有些得不償失,并且,廉價的教師講課費用,讓趣學習完全淪為低端線上教育,這讓本就沒有什么用戶的趣學習更加顯得凄涼,想要依托趣店進行用戶導流的策略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成功。
在一直不溫不火的情況下,趣學習正慢慢淪為第二個大白汽車,趣店大幅度裁員,也正是因為對趣學習的前景開始慢慢悲觀。擱淺的趣學習并沒有讓羅敏停下。最近,趣店又開始嘗試一款校園社交軟件,其目標人群仍是學生,而趣店員工再一次踏上的轉型改變的道路。員工業務轉變速度之快,讓他們疲于應對公司高層提出的各種要求。在許龍提出離開的員工將得到N+6.5的補償后,不滿與現實之間,趣店員工并不難做出選擇。確實,這很“趣店”,畢竟任性是趣店高層共有的性格特點之一。
上市的敲鐘,并不意味著到達了終點,反而意味著剛剛開始,羅敏和趣店在市場后就面臨諸多的風波,在失去了校園貸業務后,趣店的市場開始變得局限起來,再加上用戶的大量流失,讓這家上市公司開始變的盲目起來,不斷的試錯成本,讓本就暴跌的市值在市場面前開始躊躇不前。
在裁員風波發酵過后,趣店的重返校園之路或許要開始停滯了,沒有了強大的地推團隊,讓失去外界導流的趣店變得更加舉步維艱。不論是大白汽車,還是重返校園,趣店大規模裁員的背后,是其產業結構及核心業務的失敗導致,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趣店多次嘗試轉型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對于跨領域缺乏敬畏之心,羅敏的“沒有戰略”的戰略更讓趣店失去了對陌生行業足夠的認知,失敗也就成了意料之內。
上市僅一年的趣店麻煩不斷,但讓人更為擔憂的是,隨著時間推移,趣店并沒有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甚至愈演愈烈,未來,羅敏和趣店前途依舊難見光明。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