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網貸加速整改 61家平臺中35家已上銀行存管金融
目前廣州上線資金存管業務的銀行有10家,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自《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建立客戶資金銀行存管制度以來,? 上線銀行存管只是第一步 ? 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制定并下發《互聯網金融個體網絡借貸合同要素》團體標準征求意見稿。
日前,記者從廣州市 協會了解到,目前對于互聯網金融整治,省內第一階段的整治工作基本結束,不少平臺收到專項組的整改意見后,已經逐項完成對照整改,并提交了整改報告。“現在我們就等著監管部門的通知,看下一步要如何配合,我們都在等著看未來備案要怎么做的進一步通知。”廣州某 平臺負責人告訴記者。
廣州將建立互金信息登記披露平臺
今年8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于落實清理整頓下一階段工作要求的通知》。同月,銀監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落地,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公布的信息,目前已有99家平臺對接協會信披系統。
而在廣東,上個月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發《關于規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會員單位出借人之間債權轉讓業務的通知》,互聯網金融的專項整治工作也繼續進一步深入推進。
此外,記者從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理事會上了解到,截至2017年9月15日,在廣州正常運營的61家 中,已上線 系統的平臺為35家,占比57.4%,遠高于全國21%的平均水平;另外已與銀行簽署協議或對接系統的有11家,占比18%。
據了解,目前廣州上線資金存管業務的銀行有10家。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也表示,按照銀監會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的要求及標準,將在銀監會規定的時間內有序推進建立廣州互金信息登記披露平臺。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全國各省都尚未正式開始備案工作,預期備案或將要到明年才陸續推進。“根據此前下發的平臺數和不合規業務量雙降的要求,接下來的四季度將是全國各地平臺的壓力測試期,在沒有新增業務的情況下, 借新還舊 的通道被堵上,平臺風險和業務模式是否經得起考驗,很快將見分曉。”
上線銀行存管只是第一步
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制定并下發《互聯網金融個體網絡借貸合同要素》團體標準征求意見稿。據悉,此標準規定了個體網絡借貸業務中借貸合同的必備要素,用于指導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制定借貸合同。個體網絡借貸業務相關合同中包含本標準必備要素以外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平臺權利義務、擔保、保險等,其合同涉及借貸關系的相關條款應按照本標準使用。
此外,為實現出借人資金與網貸平臺自有資金分賬管理,防范資金被挪用風險,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自《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建立客戶資金銀行存管制度以來,積極組織銀行與網貸平臺對如何實現資金存管進行研討,先后協助華興銀行、浙商銀行、江西銀行、上海銀行、建設銀行、新網銀行等舉辦推介會,大力推動廣州地區的網貸平臺上線資金存管。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表示,對處于專項整治階段的網絡借貸行業來說,目前最大的風險和最緊迫要解決的問題是盡快讓所有網貸平臺上的出借人資金全部轉至銀行存管,防止網貸平臺直接挪用,具體在哪家銀行存管其實并無本質區別,在監管上都是一樣的,因此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兼容并包,動員盡可能多的銀行去對接,減少因篩選平臺、技術開發需要時間而造成的排隊現象。
但網貸平臺對接銀行資金存管并不等同于就沒有風險了,銀行并不對平臺上的項目進行審核,因此出借人所要承擔的壞賬風險永遠都是存在的,另外,資金存管目前尚不完善,仍存在部分存管、存管隱身現象,而且存管也無法排除網貸平臺惡意通過關聯 人套用出借人資金的情況,因此市民認為網貸平臺有銀行存管資金就以為沒風險可以 的觀點是錯誤的。
“網貸平臺上線銀行存管只是走了關鍵的第一步,后續還要配套信息披露、非現場監管系統等,才能真正實現行業的穩健發展。”方頌表示。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