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與清華大學成立聯合實驗室觀點
說起智能機器人,大家或許不會忘記電影《鋼鐵俠》中如真人大管家一樣的賈維斯,或者《超能陸戰隊》中情感豐富的大白。它們都體現了人類對未來人機交互的想象。
說起智能機器人,大家或許不會忘記電影《鋼鐵俠》中如真人大管家一樣的賈維斯,或者《超能陸戰隊》中情感豐富的大白。它們都體現了人類對未來人機交互的想象。
2018年4月3日,清華大學與阿里巴巴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成立清華大學- 阿里巴巴自然交互體驗聯合實驗室。
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表示,自然交互體驗研究人與機器之間的無縫交流與溝通,賦予機器以智能,使機器成為能理解人類意圖的智能設備,將對人類工作方式及生活方式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與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首席技術官張建鋒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機器將有“五感”,懂“感情”
在過去,人們通過鼠標、鍵盤與機器交互,是一種需要學習的、“不自然“的交互,而人機自然交互的目標在于讓人們可以通過本能與機器交互。
清華大學-阿里巴巴聯合實驗室將更多從“人”的維度進行人機交互的研究。在人與人的交流中,語音、語調、表情、動作不同,要表達的意圖是不同的。
聯合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徐迎慶教授表示:實驗室將通過構建情感認知與計算模型等讓機器感知和理解人的情感。另一方面,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綜合了語音、聽力、嗅覺、觸覺等多種模態,多通道感知技術將為機器構建“五感”,讓人與機器的交流更加自然。
人場互動:構建人和世界的關系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共性技術體系中,“人機交互能力”是研發部署的重點之一。
實驗室聯合負責人、阿里巴巴集團人機交互實驗室負責人傅利民表示:自然交互體驗實驗室將重點解決“人場互動”問題,場即“環境”。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去年烏鎮互聯網大會上曾表示,“過去30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30年,我們將把機器變成人,但最終應該讓機器更像機器、人更像人。”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首席技術官張建鋒與清華大學交流中)
豐富的業務場景:為前沿研究賦能
在人機交互的研究中,對人語音、語調、表情、行為里的“情感識別”、“上下文識別”還處于起步階段。
阿里巴巴積累了新零售、科技金融、智聯網等眾多業務場景。
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張建鋒表示,我們希望實現創新的研究方法,讓基礎研究和需求應用之間有更緊密的合作。
阿里巴巴達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自然交互、芯片技術、嵌入式系統等,其中人機自然交互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來源:鳳凰網科技)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