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000萬輛 揭秘比亞迪30年成功密碼快訊
2020 年比亞迪推出了刀片電池,比亞迪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325.05萬輛,王傳福帶領比亞迪工程師不斷去突破。
【TechWeb】比亞迪第10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無論是對于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還是全球汽車市場,都屬于里程碑時刻。
然而,在此之前,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跨越千萬大關的新能源車企,也曾經歷進軍汽車行業之初的不被認可,轉型新能源車之后經歷的10年低谷,以及2019年命懸一線的至暗時刻。
那曾經如此艱難的比亞迪,到底是靠什么咬牙堅持到迎來曙光,最終成為中國新能源車行業的一張名片。
11月18日,比亞迪成立30周年暨第10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儀式在深汕小漠港舉辦,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回憶了創業30年來的點點滴滴。

從手搓電池開始,比亞迪的前十年
1993年,王傳福被派到深圳擔任一家電池公司的總經理。“當時我從北京來到深圳,簡直就像踏進了一個新的世界,身邊的許多朋友都在搞項目,個個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王傳福說自己很受鼓舞,也想在這里干出自己的一番事業。
1994年11月18日,王傳福帶領20人的小團隊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創建了比亞迪,當時的創業項目是制造“大哥大”使用的鎳電池。
買不起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和生產設備,用人+夾具的模式來完成,最終造出了一條鎳電池的生產線。“我們用小米加步槍打贏了飛機大炮,把鎳電池的銷量做到了全球第一。”王傳福說。
隨后,在手機上鋰離子電池替代了鎳電池,成為新的藍海。王傳福帶領比亞迪工程師不斷去突破,買不到原材料,就用化學試劑自己配,終于研發出第一塊有電壓的鋰離子電池,最終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條手工鋰離子電池生產線。

為了把鋰離子電池的最底層的機理搞懂搞透,比亞迪花錢搞研發,成立了中央研究部,從根本上解決鋰離子電池的品質問題,并獲得了摩托羅拉、諾基亞、西門子等頂級廠商的認可。短短幾年,比亞迪鋰離子電池的份額就進入了全球市場的前列。
這就是比亞迪最開始的10年。
王傳福對于這段經歷說道:“從小廠房走到上市公司,正是靠著敢想敢干的精神,才實現了從 0~1 的突破,才有了后來無限的可能。”
沉寂近十年,比亞迪苦練內功迎來輝煌
2003年,王傳福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比亞迪完成了對西安秦川汽車的收購,正式拿到進入汽車產業的入場券。
一個造電池的企業,為何會進軍汽車產業,這在當時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事。即便是2021年小米宣布造車,當時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
事實上,在將電池做到世界領先,王傳福開始尋找一個與電池相關更大的產業。而在此之前,比亞迪曾經被廣東省政府邀請參與將電池裝到汽車上的測試,在經過反復研究之后,王傳福認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絕對大有前途。
并且在考慮到國內能源結構以及汽車行業現狀之后,王傳福堅定的認為,發展新能源才是中國汽車發展唯一的出路。

“收購的消息一公布,我的電話就被投資者打爆了。他們跟我說你駕照都沒有,對汽車一竅不通,你這樣干就是拉著我們一起上賭場。”王傳福回憶說。“香港一位基金經理的電話,他毫不客氣的說,如果你不放棄收購,我明天就把你所有的股票都拋了,但是不管他是勸我還是嚇我,早已下定決心下半輩子就干汽車,而且就是要干新能源汽車。”
隨后在2004 年 1 月份,比亞迪就做出了第一款實車,內部代號叫 316。但當時邀請評審的經銷商,都覺得這款車沒戲。王傳福頂著損失幾個億的壓力果斷停掉項目,重新從市場上買來十幾臺熱賣的車型讓大家現拆現學,這才有了后來的比亞迪第一款量產車F3。

比亞迪F3上市14個月就賣出了10萬臺,在2009年拿下了中國轎車市場銷量冠軍。F3的熱銷給了比亞迪很大的信心,2009年底便給第二年定下了 80 萬臺的銷量目標,直接翻了一倍。
誰也沒想到,現實狠狠的給比亞迪上了一課。
銷量回落,渠道退網,三年的時間,比亞迪的利潤跌去了90%。王傳福決定苦練內功,重振市場。然而誰也沒想到,比亞迪從此沉寂了近十年。

到了 2019 年,比亞迪利潤同比下降了 40%,公司已經是命懸一線。“那個時候我內心不知道我們還能不能等到明天。”王傳福說。
王傳福回憶,“當時許多一起打拼多年的戰友都在那個時期辭職離開了我們,甚至有些車企直接把招聘的攤位擺到我們大門口,挖走了我們許多培養了多年的技術骨干。”
直到 2019 年之后,全球新能源轉型加速,比亞迪也終于迎來了自己的機會。
2022年3月,比亞迪正式宣布停產燃油車,All in新能源。
2021-2023這三年,比亞迪的年銷量從73萬輛、到186萬輛、再到302萬輛,逐步成長為國內乃至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冠軍。
今年前10個月,比亞迪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325.05萬輛,其中比亞迪10月銷量超50萬輛,創下了中國車企月銷紀錄。照此計算,比亞迪今年累計銷量大概率將突破400萬輛。
“敢想、敢干、敢堅持”,背后是技術為先
對于成功的秘訣,王傳福總結就7個字:敢想、敢干、敢堅持。
如果說“敢想、敢干”是拉著20人的小團隊就開始創業造電池;是從電池轉投汽車行業的堅定。
那么“敢堅持”的背后就是比亞迪技術為先,技術創新的理念。

“技術讓我們看得更遠,讓我們看到終局,讓我們堅信走下去是有前途的。在別人看不清不理解的時候,我們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要去哪里,而這個技術體系的背后,這是工程師給了我們創新的動力。”
所以,即便是在最沉寂的十年間,比亞迪在技術上的研發上從未停止過。特別是在公司最難的2019年,比亞迪在研發上的投入仍然達到了80多億,而當年公司的凈利潤只有16億。
“這10年在外人看來我們停滯不前,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這是我們成長的10年。”王傳福說。
從2020年開始,比亞迪在技術上迎來大爆發。

2020 年比亞迪推出了刀片電池,背后是堅持了 18 年的磷酸鐵鋰技術路線。2021 年推出了 DM-i 超級混動,背后是堅持了 17 年的插混技術路線。2021 年推出了e平臺3.0,背后是堅持了 14 年的電動車開發路線。2023 年,比亞迪再推出了易四方技術,實現了世界級的創新。
隨后,比亞迪接連推出了天神之眼、云輦、璇璣架構、第五代DM、易三方等多項領先技術,也讓比亞迪迎來了市場的拐點。
如今,比亞迪擁有11大研究院,11萬名工程師,比亞迪對于技術的追求仍在繼續。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