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滴滴柳青、摩拜李斌到滴滴三高管加入ofo,無法避免的“關鍵先生”之爭?金融
回到如今的共享單車之爭,同樣也是兩個團隊,或者說“關鍵先生”的戰爭。
7月26日消息,在ofo的新一輪人事調整中,滴滴三名高管加入ofo,其中,滴滴高級副總裁、品質出行事業群總經理付強正式加入ofo,已經被任命為ofo執行總裁,直接向CEO戴威匯報;此外,滴滴開放平臺負責人南山加入ofo分管市場;滴滴財務總監Leslie Liu加入ofo分管財務。
據悉,加入ofo后,付強將幫助ofo運營效率、服務體驗再升級,打造共享單車品質出行新風貌。
公開資料顯示,付強于2014年4月加盟快的打車,曾擔任快的北京大區負責人。2015年滴滴快的合并后,付強先后負責滴滴代駕事業部、租車事業部及專車事業部,后升任滴滴品質出行事業群負責人,主管滴滴專車、代駕、企業級、豪華車等多個業務。
南山曾任微博BD總監、藝龍網渠道營銷總監,于2014年1月加入滴滴。
派駐高管還是內部消化?
一天之內,從滴滴空降3名重要高管到ofo,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
除此之外,據《財經》報道,ofo這兩天正在人事變革之中,滴滴派了一批人到ofo,主要集中在運營部門和職能部門。高層以兼任形式進入ofo,將保留滴滴原有職位,目前ofo內部的組織架構已經更新。但是ofo方面并未確認是兼職還是全職的消息。
而早在2016年,前Uber中國北區西區總經理張嚴琪在Uber中國被滴滴收購后加入滴滴,隨后加入ofo,擔任COO。
ofo一向被外界看作是滴滴在“最后一公里”戰場的代表。
滴滴與ofo共同的投資人朱嘯虎曾如此解釋投資ofo的原因:“我們投ofo是在幫滴滴做早期布局,幫滴滴防護側翼,這可以說是風險投資與企業兩方的配合”。
而自2016年9月滴滴投資ofo數千萬美元B+輪開始,此后又三次加碼ofo。在2017年4月份的一次報道中,滴滴已經成為了ofo的第一大機構股東,持股在30%上下,擁有董事會兩席。加上朱嘯虎及王剛的股份,或許已超過創始團隊。
此外,今年4月份,ofo創始人戴威身份已經由公司執行董事長變為了董事長。同樣在4月份,滴滴也將ofo接入到自己的App上,用戶可以直接在滴滴上面使用ofo的服務。
種種變動變動結合到一起,不禁讓人猜測:在近13.5億美元、超15家資本方參與的10輪融資后,ofo創始團隊股份被極度稀釋。而對于“最后一公里”勢在必得的滴滴很可能已經取得了ofo小黃車的控制權。
不過在《財經》的報道中,也有ofo投資人表示,滴滴三名高管加入ofo主要是因為滴滴的高管被挖得很厲害,此次3名高管都非嫡系,快留不住了,正好ofo缺人。以前程維不讓ofo從他們那里挖人,但摩拜一直在挖,與其便宜競爭對手不如內部消化。
“關鍵先生”之爭
回顧一年前剛結束的“打車大戰”,滴滴在引入柳傳志女兒、前高盛(亞洲)集團執行董事柳青擔任高管后,迅速引入了新一輪7億美元融資。她的加入對于滴滴打敗快的無疑有很大的作用,而此后滴滴與Uber中國之爭更是被看作是柳青與柳甄之爭。
回到如今的共享單車之爭,同樣也是兩個團隊,或者說核心人物的戰爭。
如果說摩拜背后的女人是胡瑋煒,那么它背后的男人應該是李斌。
從指點胡瑋煒走上共享單車賽道,到給摩拜品牌起名字,再到請來王曉峰出任CEO,以及摩拜A輪及之后的多輪融資,摩拜發展史上關鍵的每一步,都是在李斌的操刀下完成。
李斌是摩拜的天使投資人,易車網、蔚來汽車創始人。
在《界面》的報道中,他還是摩拜的董事長。
A輪的唯一投資方、連續跟進三輪的愉悅資本劉二海是在“還沒看懂摩拜模式”的情況下基于對好友李斌的信任而投資的。跟進三輪的紅杉、高瓴及D輪進入的騰訊,都是因為“因為投了易車,所以投資蔚來;因為投了蔚來,所以投資摩拜。”
同樣重要的是,李斌為摩拜引入了王曉峰。
胡瑋煒媒體出身,在經營層面缺乏經驗。在愉悅資本的A輪融資到手后,李斌就引入了曾任職Uber上海城市總經理的王曉峰空降成為CEO,統管公司所有經營事務,此外被冠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
胡瑋煒則領了個“總裁”頭銜,據報道,在工作上,胡瑋煒和首席技術官夏一平都是向王曉峰匯報。
對比如今滴滴系入主ofo,雖然頻繁空降高管容易造成人事斗爭、內部混亂;但如能迅速整合成功、公司內部能達成一種聲音,“老司機”則可以幫其在競爭中取得先機。
軟銀將入局?
另一方面,7月12日,曾有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孫正義的軟銀集團正在與ofo進行投資洽談,如若投資,則將是對ofo E輪融資的補充。
此次投資的資金可能來自旗下的軟銀愿景基金。今年5月底,該基金首輪募集的1000億美元資金基本完成,未來將重點投資人工智能、機器人、物聯網、移動應用、生物技術、電信等科技領域。
此次滴滴高管入駐,這筆投資又被提起來。
就在今年4月份,滴滴獲得了6家機構55億美元F輪融資,其中軟銀中國投資了50億美元。因此有聲音稱,滴滴或將聯手軟銀以10億美元的金額入股ofo。
畢竟,滴滴軟銀聯手不是第一次了。
一年以內,二者聯手投資了“東南亞版滴滴”Grab的F輪及戰略投資,共計32.5億美元。
隨著共享單車領域競爭的升溫,頭部資源越來越集中于ofo和摩拜兩家公司,在國內,ofo和摩拜幾乎拿下了80%的共享單車市場份額,而其他幾十家公司分食剩下的市場。
軟銀為阿里巴巴、滴滴的共同投資人,滴滴與阿里巴巴共同押注了ofo。如果軟銀入局,勢必會助力ofo在海外的擴張,也可能進一步擴大其在國內的發展規模。
同質化競爭、差異越來越小
共享單車之爭,已經只是摩拜與ofo,或者說他們背后的“AT”及資本之間的戰爭了。
資本方面,截止至目前,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阿里、滴滴系的ofo已經融到E輪,經過10輪融資后,融資總額約13.5億美元,超15家資本方參與。
騰訊系的摩拜則同樣在不到兩年間融到E輪,共9輪融資超11億美元、約19家資本方參與。
發展情況上,據最新公開信息,ofo已進入全球5個國家、150多座城市,為全球上億用戶提供了超20億次出行服務,共享單車超過650萬輛。目標是“2017年底投放2000萬輛車,服務全球200個城市,進入20個國家和地區”。ofo官網上給自己的定位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校園交通代步解決方案。”
摩拜在全球5個國家的超過150個城市投放超過600萬輛智能共享單車,注冊用戶量超過1億,每天提供超過2500萬次出行服務。年底目標同樣是“開拓200座城市,投放2000萬輛單車。”定位為“全球最大的智能共享單車運營平臺。”
從這些數據看,二者目前差距不大,布局上都是增大單車投放量、快速擴張城市。運營方面,二者皆在補貼和紅包的大前提下,推出紅包車寶箱車、集卡片、限時免費、月卡等幾種。入口則分別有支付寶和微信。
此前二者最大的區別是ofo用的是機械鎖,摩拜一開始就是用智能鎖,且整車造價高于ofo幾倍。而隨著ofo不斷推出新版本,且近日宣布與中國電信、華為聯合研發的“物聯網智能鎖”投入商用后,二者的差異化不斷減小。
難分勝負且不斷有新入局者的情況下,離結束戰斗還有一段時間。
來源:投資界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