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女兒演講談華為人才觀:選擇比天賦重要觀點
任正非女兒演講談華為人才觀:選擇比天賦重要。
清華的同學們,你們好!非常榮幸能有這個機會來清華園和大家交流。
一、大學之大在大師,企業之強在強人
首先,我要向清華的大師們致敬。
梅貽琦校長說過,大學之大,不在大樓,而在大師。華為理念也是一樣的,“大學之大在大師 企業之強在強人”。一個企業的強大,不在于收入強,也不在于是不是世界500強,而在于它能不能凝聚起全球最頂尖的人才。
清華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華為也是堅持“艱苦奮斗”、“大勝在德”的價值導向。
二、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信念
常常會有人問,華為能夠持續成長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以客戶為中心”。28年來,華為始終堅持為客戶創造價值,這也是華為存在的惟一理由。把普世的真理做到了極致,你就已經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在日本地震、尼泊爾地震時、華為人都沒有撒腿就跑。你不拋棄客戶,不放棄客戶,不盯著客戶口袋里的錢,才能把錢賺進自已的口袋!
第二,長期堅持艱苦奮斗的精神。馬克斯?韋伯說:“任何一項事業背后,必須存在著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
2011年,日本9.0級地震,引發福島核泄露。當別的電信設備供應商撤離日本時,華為選擇了留下來,地震后一周,我從香港飛到日本,整個航班連我在內只有兩個人。在代表處開會,余震剛來時,大家臉色剎變,到后面就習以為常了。與此同時,華為的工程師穿著防護服,走向福島,搶修通信設備。勇敢并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信念。
華為在大機會時代,拒絕機會主義,始終聚焦管道戰略。過去28年來,華為抵抗住了很多“賺快錢”的誘惑,拒絕今天的快錢,才能持續賺到錢。
華為從不追求當期利潤最大化,保持對未來的持續投入。人們看見了我們在經營上的成功,沒看見我們在冰山下的努力。2015年,華為研發投入高達596億,占銷售收入的15%。過去10年,華為累計投入2400億元進行研發創新,17萬員工中研發人員占比高達45%。未來幾年,華為每年的研發經費會將超過100億美元,其中15%-30%投入基礎技術研究和創新。用今天的錢,建明天的能力。
在自我創新的同時,華為堅持開放式創新。華為與全球逾百所高校及研究機構合作,與2位諾貝爾獲得者、100多位院士、數千名學者同行。
華為堅持“財散人聚”的理念,建立了廣泛的利益分享機制。對內,創始人任總只留了1.4%股份,其余分享給了員工;對產業鏈“深淘灘,低作堰”,讓利給客戶和供應商;未來,華為希望建立一個開放共贏的ICT生態圈,共同做大產業、做大蛋糕,但華為只取1%,其余的都留給廣大的合作伙伴們。
我們以客戶為中心;堅持艱苦奮斗;聚焦主航道;保持戰略投入;開放式創新;堅持利益分享機制;這些都將支撐華為持續成長。
除了勝利,我們別無選擇!
ICT技術將驅動人類社會從“物理世界”走向“數字世界”,在向智能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將給ICT行業創造15萬億美元的市場空間。
三、變革,就是勇敢者的新世界!
那么,新世界將由誰來主導的呢?
每一代人都對下一代人有或多或少的看不慣,比如美國二戰后“嬰兒潮”,被稱為垮掉的一代。正是這垮掉的一代,改變著科技史的進程!讓我們看看垮掉的一代里面都有誰?比爾·蓋茨、喬布斯!
今天,還有扎克伯格、馬斯克也在改變著世界。
錢學森28歲時就已經是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牛頓22歲就奠定了微積分的理論基礎;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時僅28歲。
四、改變世界的從來都是年輕人!
70后覺得80后“不靠譜”;80后認為90后“非主流”;90后認為00后“二次元”。每一個時代都有鮮明的特點,每一代人也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華為尊重個體差異,不統一思想,只為共同的目標而群體奮斗!我們認為,90后不僅不是非主流,而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弄潮兒!
改變世界的就是你們!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胸懷世界:愿意迎接世界性的問題和挑戰,在解決難題、面對挑戰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視野和胸懷。“最優秀的人解決最大的問題”,真正的人才,不會愿意在一個平庸、安逸、缺乏挑戰的環境中虛度光陰。
堅韌平實:不浮躁、不急切、愿意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期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人才,接受不了我們,我們也接受不了。心態浮躁對ICT行業有極大的破壞力,我們提倡工匠精神。
洞察新知:變革時代,惟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發現、認知和理解,只有這樣才能駕御這個世界。
五、英雄不問出處,出處不如聚處
在華為是“英雄不問出處,貢獻必有回報”,但我今天要說的是“出處不如聚處”!
“出處不如聚處”是清朝梁同書的名句,是說原產地再好,也要有一個好的聚集地。
人才是因為聚集才產生價值。清華是一個偉大的人才聚集地,在這里,以知識論英雄。華為更是年輕人的好聚處。因為,只要是敢拼、敢闖,聽見槍聲就想沖鋒的年輕人,華為就給予最好的機會;責任結果好,成長潛力大的年輕人,華為就會給予最好的待遇,我們要的就是“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精兵強將。
華為的人才觀:
第一、打開組織邊界:炸開人才金字塔尖。傳統戰爭,是機械化集團軍作戰。現代戰爭卻是“班長的戰爭”,華為的組織架構就是在適應現代化作戰方式的轉型,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呼喚炮火。
隨著華為的組織結構變革的深入,“班長”將有更多的作戰能動性和更廣的作戰半徑,以及更高效的炮火支援。
第二、跨越專業邊界:人才循環流動。未來世界的創新點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邊緣科學上,因此,我們也在培養跨界的人才。在華為,我們在人才培養機制是“打破專業界限”,“打破崗位界限”,通過人才的有序流動,跨崗輪換,培養面向未來的“之”字形人才。
第三、突破發展邊界:以責任結果為導向。
不拼爹,不拼媽,一切看貢獻和能力。干部選拔沒有年齡、資歷標準,只以責任結果貢獻為考核標準。
六、金子其實不發光,選擇比天賦重要
“是金子總會發光”,同學們知道是從什么時間開始出現的嗎?有人說是尼采說的,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世界人民喝這碗心靈雞湯已經100多年了。
金子并不是發光體,把一塊金子把放黑屋子里,哪有光輝呢?清華的同學們,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都是學霸中的學霸,在你們面臨畢業,在人生的岔路口,選擇什么樣的平臺,往往比天賦本身更重要。
華為如何讓金子發光?
首先,在華為,可以讓你擁有全球視野。近三年,約有700名全球頂級科學家加入華為。加入華為,你將站在公司的全球化平臺上工作與思考,與牛人一起共事,你也可以成長為牛人!
華為把人才放到全球平臺去打磨,金子折射陽光的機會就大了。
在華為,我們不論資排輩,年輕也能當將軍。現在的華為,60%的部門經理是85后,41%的國家總經理是80后,我們還有80后的地區部總裁。在華為,3年,從士兵到將軍,不是神話。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于卒伍。華為在實戰中選拔人才,通過訓戰結合培養人才。華為的英雄都是在泥沆中摸爬滾打打出來的。華為不論資排輩,所以華為的英雄“倍”出不是一輩子的輩,而是加倍的倍!
華為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華為的培訓體系十分完善,我們是像戰斗一樣訓練。
新員工培訓,幫助你理解公司、快速融入;優秀員工,戰略預備隊培訓,循環積累專業能力;初級、中級管理者,通過干部發展項目,完成管理者的轉身;還有高級管理者,通過研討班提升視野,理解戰略、踐行核心價值觀。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