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0在中國慘敗后三星再發力中端市場,但想卷土重來還面臨這幾道坎互聯網+
導讀
顯然,S10這款被寄予厚望的產品并未給三星帶來意料中的驚喜。但面對中國這一市場,三星并不甘心,發布Galaxy A系列新
顯然,S10這款被寄予厚望的產品并未給三星帶來意料中的驚喜。但面對中國這一市場,三星并不甘心,發布Galaxy A系列新品,試圖在中端市場挽回頹勢。但是目前看來,情況依然不太樂觀。
一鳴網消息(編輯:黃塵):三星在昨晚正式推出了A80和A70兩款中端機型,以覆蓋區別于S10的價位段用戶群。在IDC公布的2018年國內第四季度的手機銷量排行榜中,三星手機的市場份額已經不足1%,這對于目前依舊是全球第一的手機廠商三星來說,在中國幾乎沒有什么存在感了。
作為曾經在高端手機市場和蘋果分庭抗禮的大佬,三星在經歷了2016年的爆炸事件之后,加上后續產品創新不足、售價過高等各種原因,并沒能在市場中掀起太大的波瀾,銷量一路走低。到目前為止,雖然三星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機制造商,但影響力早已大不如前,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但是三星沒有認命。2月21日,三星高調發布Galaxy S10系列手機,并對這款產品寄予厚望,三星電子大中華區總裁權桂賢稱其為一款“重返戰場”的產品。
刀不虛擲,從3月8日開始發售后,S10系列8天內售出20萬部,這遠遠低于S9系列產品的上市表現,截至目前在國內銷量僅70萬部。一度被網友調侃為史上最慘的“機皇”。至今,這款在發布前后聲量巨大,口碑表現極好的產品開始漸漸淡出媒體與用戶的視野。
顯然,S10這款被寄予厚望的產品并未給三星帶來意料中的驚喜。但面對中國這一市場,三星并不甘心,發布Galaxy A系列新品,試圖在中端市場挽回頹勢。但是目前看來,情況依然不太樂觀。
曾不被三星重視的中低端產品線又成戰略重點,但或許為時已晚
華米OV的崛起,無一例外是通過差異化的打法,避開早期與三星蘋果等巨頭的正面競爭切入了廣闊的中低端市場。相比于蘋果而言,智能手機快速普及的2012年前后,三星有中高低三個檔位豐富的產品線。而在競爭加劇后,三星為了追趕蘋果的節奏,從各維度削弱中低端檔產品,將主力押注S系列及Note系列高端產品。
而2016年三星Note7爆炸門的發生,對于三星來說是巨頭隕落的開始。首先是在對中低端產品線投入的減少的同時,中國國產品牌華米OV開始崛起,其次,其押寶的高端機型在爆炸門后受到重創,并深刻的影響了后續幾款S系列及Note系列產品的市場表現,甚至至今仍未緩過神來,至少在中國市場是這樣。
面對這樣尷尬的局面,三星自從2017年開始,在中國重新發力中低端市場,并發布了三款中端機型應對國內市場,但是銷量不佳。2018年又發布兩款中端機型,同樣應者寥寥,銷量依舊慘淡。據相關數據顯示,A系列手機在2018年10月到2019年2月,共計4個月中國暢銷手機排名中,表現最好的A8s雖然兩次上榜,但也只是排名第7。
另外主打性價比的C系列盡管從命名上,或是價格上都顯得非常好本土化,但也在與國產品牌的較量中敗得一塌涂地,從2016年的C5,到2017年的C8,盡管售價不足2000元,但在發布后幾乎無人問津,至少在中低端市場對于國產品牌來說不僅沒有任何威脅力,甚至連存在感也沒有。同樣,作為三星入門產品的J系列據最近媒體報道稱可能將徹底消失。據報道,由于Galaxy J系列手機在眾多市場遭遇重創,三星最近宣布,將取消Galaxy J系列產品線,將其并入Galaxy A系列。
至于昨晚發布的兩款A系列產品,至少現在從產品表現來看,并沒有多少出色的地方,無論是其主推升降式攝像頭及全面屏等,在同檔位的產品中并沒有多少出色的表現。從另一角度來看,S10產品表現很優秀,但銷量低迷來對比A系列新款,結局可能更糟。
想靠中端機卷土重來,三星還面臨幾道坎
對于三星來說,其在存儲、屏幕等上游產業有著極強的優勢,甚至說其手機業務放棄整個中國市場對三星的整體影響可能很小,但上游畢竟是一門B2B的生意,商業擴張的邊界是有限的,而B2C的生意商業邊界的擴張確是無限的。而手機作為數字化時代的核心終端與入口,面對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三星自然是不甘心的,但要取得昔日的輝煌,顯然并非易事。
首先,在三星業績下滑的這幾年間,國產品牌苦練內功,經過多番歷練和洗牌,成長很快,加上國內手機市場頭部效應初現,華為(包括榮耀)、OPPO、Vivo、小米和蘋果這五家企業占據了國內9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他企業想要挑戰現有格局幾乎沒有機會。就連三星移動業務負責人高東真曾在采訪中承認了在中國市場的失敗,無法與華為、小米等中國廠商競爭中低端市場,不過他表示,讓三星放下身段,專注于這些低端廉價智能手機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
其次,三星手機性價比不高。它的中端機在配置在同其他安卓手機接近或者不如的情況下,價位還要高不少,性價比自然拼不過國產手機。就說它在2018年發布的Galaxy A9 Star Lite,作為一款1999元的中端機型,其采用的竟然是高通驍龍450處理器,和售價699元的紅米5的處理器相同,一時間引來大批網友瘋狂吐槽。如果說三星旗艦機型價高是有它的獨到之處,那三星的中端機型相比國產機則毫無競爭力,物美價廉的國產手機給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至于三星在昨日的新品發布會上正式發布了Galaxy A80和A70兩款中端機型,雖說沒有公布A80的售價,但據外媒消息,售價約為人民幣4910元(三星之前全球各地價格基本一致)。
同時,Note7爆炸問題對品牌形象的打擊猶在。雖然近兩年很少傳出類似事件,但是安全問題依舊在大家心中留下了大家揮之不去的陰影。另一方面,大中華區照舊換帥韓國人不夠明智,水土不服情況恐怕積重難返。如今,三星大中華區已經換帥,但是依舊由韓國人接棒。即使他自2017年5月出任總裁后反復強調三星的“中國本土化”,但是中國市場還是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
更為重要的是,三星在中國市場的渠道方面非常薄弱。對于走量的中端機而言,產品本身的品質并非關鍵,只要能和競品保持在同一水平線即可。相比之下,營銷和線下渠道的優先級更高,因為這直接關系到有多少消費者能夠接觸并了解你的產品,而三星的體驗店在三四線城市的門店基本上看不到,就連二線城市也非常少,導致消費者對其產品缺乏了解,售后服務質量也難以保障。雖然三星承諾進一步改善售后服務,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增加了以舊換新、換屏及電池檢測優化等服務,但是線下渠道不做好,這些承諾會不會是空中樓閣還兩說。
從大的環境來說,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10.8%,同時,這一市場競爭也足夠激烈,種種因素集合,三星想要重現當年的輝煌,未來的路并不好走。
作為曾經在高端手機市場和蘋果分庭抗禮的大佬,三星在經歷了2016年的爆炸事件之后,加上后續產品創新不足、售價過高等各種原因,并沒能在市場中掀起太大的波瀾,銷量一路走低。到目前為止,雖然三星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機制造商,但影響力早已大不如前,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但是三星沒有認命。2月21日,三星高調發布Galaxy S10系列手機,并對這款產品寄予厚望,三星電子大中華區總裁權桂賢稱其為一款“重返戰場”的產品。
刀不虛擲,從3月8日開始發售后,S10系列8天內售出20萬部,這遠遠低于S9系列產品的上市表現,截至目前在國內銷量僅70萬部。一度被網友調侃為史上最慘的“機皇”。至今,這款在發布前后聲量巨大,口碑表現極好的產品開始漸漸淡出媒體與用戶的視野。

曾不被三星重視的中低端產品線又成戰略重點,但或許為時已晚
華米OV的崛起,無一例外是通過差異化的打法,避開早期與三星蘋果等巨頭的正面競爭切入了廣闊的中低端市場。相比于蘋果而言,智能手機快速普及的2012年前后,三星有中高低三個檔位豐富的產品線。而在競爭加劇后,三星為了追趕蘋果的節奏,從各維度削弱中低端檔產品,將主力押注S系列及Note系列高端產品。
而2016年三星Note7爆炸門的發生,對于三星來說是巨頭隕落的開始。首先是在對中低端產品線投入的減少的同時,中國國產品牌華米OV開始崛起,其次,其押寶的高端機型在爆炸門后受到重創,并深刻的影響了后續幾款S系列及Note系列產品的市場表現,甚至至今仍未緩過神來,至少在中國市場是這樣。
面對這樣尷尬的局面,三星自從2017年開始,在中國重新發力中低端市場,并發布了三款中端機型應對國內市場,但是銷量不佳。2018年又發布兩款中端機型,同樣應者寥寥,銷量依舊慘淡。據相關數據顯示,A系列手機在2018年10月到2019年2月,共計4個月中國暢銷手機排名中,表現最好的A8s雖然兩次上榜,但也只是排名第7。
另外主打性價比的C系列盡管從命名上,或是價格上都顯得非常好本土化,但也在與國產品牌的較量中敗得一塌涂地,從2016年的C5,到2017年的C8,盡管售價不足2000元,但在發布后幾乎無人問津,至少在中低端市場對于國產品牌來說不僅沒有任何威脅力,甚至連存在感也沒有。同樣,作為三星入門產品的J系列據最近媒體報道稱可能將徹底消失。據報道,由于Galaxy J系列手機在眾多市場遭遇重創,三星最近宣布,將取消Galaxy J系列產品線,將其并入Galaxy A系列。
至于昨晚發布的兩款A系列產品,至少現在從產品表現來看,并沒有多少出色的地方,無論是其主推升降式攝像頭及全面屏等,在同檔位的產品中并沒有多少出色的表現。從另一角度來看,S10產品表現很優秀,但銷量低迷來對比A系列新款,結局可能更糟。
想靠中端機卷土重來,三星還面臨幾道坎
對于三星來說,其在存儲、屏幕等上游產業有著極強的優勢,甚至說其手機業務放棄整個中國市場對三星的整體影響可能很小,但上游畢竟是一門B2B的生意,商業擴張的邊界是有限的,而B2C的生意商業邊界的擴張確是無限的。而手機作為數字化時代的核心終端與入口,面對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三星自然是不甘心的,但要取得昔日的輝煌,顯然并非易事。
首先,在三星業績下滑的這幾年間,國產品牌苦練內功,經過多番歷練和洗牌,成長很快,加上國內手機市場頭部效應初現,華為(包括榮耀)、OPPO、Vivo、小米和蘋果這五家企業占據了國內9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他企業想要挑戰現有格局幾乎沒有機會。就連三星移動業務負責人高東真曾在采訪中承認了在中國市場的失敗,無法與華為、小米等中國廠商競爭中低端市場,不過他表示,讓三星放下身段,專注于這些低端廉價智能手機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


更為重要的是,三星在中國市場的渠道方面非常薄弱。對于走量的中端機而言,產品本身的品質并非關鍵,只要能和競品保持在同一水平線即可。相比之下,營銷和線下渠道的優先級更高,因為這直接關系到有多少消費者能夠接觸并了解你的產品,而三星的體驗店在三四線城市的門店基本上看不到,就連二線城市也非常少,導致消費者對其產品缺乏了解,售后服務質量也難以保障。雖然三星承諾進一步改善售后服務,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增加了以舊換新、換屏及電池檢測優化等服務,但是線下渠道不做好,這些承諾會不會是空中樓閣還兩說。
從大的環境來說,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10.8%,同時,這一市場競爭也足夠激烈,種種因素集合,三星想要重現當年的輝煌,未來的路并不好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