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本田朝不保夕,劉朝明背一半的鍋?快訊
一“來”一“去”,兩件事,把廣汽本田朝不保夕、岌岌可危的現狀,展現得淋漓盡致。
一“來”一“去”,兩件事,把廣汽本田朝不保夕、岌岌可危的現狀,展現得淋漓盡致。
第一件事:11月1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一則召回信息,信息中提到,廣汽本田將召回部分國產混合動力版型格、混合動力版致在系列汽車,召回的原因是“部分車輛因制造原因,動力電池負極端子可能出現破損,造成動力系統故障燈亮,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車輛無法行駛,存在安全隱患?!?/p>
召回的都是新能源車型,召回的原因則是制造出了問題。廣汽本田,到底有沒有能力產一臺品質過關的新能源汽車?
第二件事:根據某專業汽車平臺發布的數據,近期,終端經銷商對2025款雅閣給出了高達2.7萬元的優惠;部分地區,雅閣的優惠更是最高達到6.5萬元,起售價來到13萬以內。B級車價格失守,意味著廣汽本田整個品牌,已經沒有能力再穩住整體價格體系。
品質保不住,價格保不住,更為致命的是,如今的廣汽本田,連銷量也保不住了。
合資的恥辱?廣汽的包袱?
降價,只不過是為了沖量??墒聦嵶C明,廣汽本田這一招,沒能行得通。
根據廣汽集團發布的產銷快報,今年1-9月份,廣汽本田累計銷量僅有30.92萬輛,同比跌幅高達29.06%,甚至要超過了同時期廣汽豐田24.49%的同比跌幅。而今年9月份,廣汽本田的月銷量也僅有3.5萬余輛,相比較去年同期6.1萬余輛的月銷量,單月同比跌幅達到了42.82%。
今年的廣汽本田,比去年還要差;9月份的廣汽本田,要比1月份的差。簡稱:越來越差。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全年,廣汽本田銷量同比下跌至64萬輛,已經脫離了合資頭部陣營。
2022年,廣汽本田的年累計銷量尚且有74萬余輛;2021年,廣汽本田的年銷量為78萬余輛。也就是說,廣汽本田自2021年開始已經連續三年銷量下跌。
參照今年前三季度的銷量表現,2024年的廣汽豐田,銷量恐怕不僅無法止跌,甚至會直接“腰斬”。
究竟發生了什么,讓狠下心降價的廣汽豐田,討不來一點銷量上的“好處”?
賣不好,賺不到,活不下去
銷量差只是廣汽豐田岌岌可危的現狀的最直接體現,更為嚴重的問題是,銷量層面的糟糕,給廣汽豐田帶來了一系列無法遏制的連鎖負面效應。
根據廣汽集團發布的三季度財報,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從上年同期的70.7億元下滑到22.6億元。廣汽本田曾是廣汽集團除了廣汽豐田之外的另一利潤奶牛,如今廣汽集團合資企業投資收益大幅下跌,處境更糟糕的廣汽豐田,在其中做出的“貢獻”恐怕不會小。
除了利潤大減,賣不出去的廣汽豐田,還將面臨產能的過剩。
今年7月份,本田汽車官宣10月份將關閉合資公司位于廣州市的一個工廠,而這一工廠為廣汽本田所屬,此前主要負責生產雅閣,年產能大概為每年5萬輛。而根據某專業汽車平臺發布的信息,今年9月份雅閣的月銷量僅有11816輛;而2022年9月份,雅閣的月銷量有24380輛。
銷量下跌導致利潤下跌和產能過剩,為了降本,工廠是必須關停的。只是,這是一個開始,還是一個結束?
除了工廠關停,廣汽本田還在進行裁員。早在今年5月份,廣汽本田就開啟了大規模裁員,裁員比例超過14%。去年12月,廣汽本田同樣進行了裁員,據悉多達900名員工,彼時是廣汽本田成立25年來首次裁員。
有了開始,就不會結束。
銷量差——利潤低——關廠裁員,這樣的“流程”我們可以在每一個已經在中國市場“死掉”的合資品牌身上找到。
廣汽本田,還能撐多久?
寫在最后
任何品牌要想發展得好,一靠產品,二要靠營銷。也就是說,營銷,要對廣汽本田的落魄負一半的責任。
讓人感到諷刺的是,身為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營銷本部本部長,劉朝明對于雅閣的營銷策略依舊是所謂的“歷經11代”、“25載光輝歲月”。
吃老本、嚼剩飯,誰都會,可救不了廣汽本田。劉朝明以及廣汽本田,要么改,要么,只能等待出局。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