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盈利的拼多多,不斷加碼的農業夢金融
前不久,上海名媛群拼單事件引發熱議,朋友圈即刻便風靡起了“萬物皆可拼”的搞笑段子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
前不久,上海名媛群拼單事件引發熱議,朋友圈即刻便風靡起了“萬物皆可拼”的搞笑段子,拼奶茶、拼衣服,甚至是拼上學和上班,精髓就是沒有什么是不能拼單的,萬物皆可拼。
而拼的形式早在2015年就已經出現,電商平臺拼多多自上線以來就主打“拼團+低價”的社交電商玩法,迅速打通了下沉市場。在低價薅羊毛的過程中,大家對拼多多的態度也從質疑慢慢變成接受,拼多多也因此躋身電商頭部平臺的隊伍。
在雙11電商大促剛剛結束的時候,拼多多也交出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財報。
拼多多首次盈利
根據財報數據來看,截至9月底拼多多前12個月平臺交易額達到14576億元,同比增長73%。拼多多第三季度實現營收超過142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平臺在線營銷技術服務收入約 128.78億元,同比增長92%,在整體營收中占據大頭。
而此次財報中最大的亮點便是,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拼多多第三季度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4.664億元,實現了上市以來首次季度盈利,打破了人們之前對拼多多不能實現盈利的質疑。
而財報的利好也體現在了資本市場。受財報影響,拼多多股價大漲,財報公布當天截止美股收盤,拼多多的股價較前一天漲幅超過20%。不難看出,拼多多第三季度的財報確實可圈可點,而財報大漲的背后,也離不開拼多多一直以來的大力營銷。
由財報可知,第三季度拼多多的銷售與市場推廣費用約100億元,同比增長46%。說明拼多多繼續加大了在用戶端的投入力度,例如長期以來的百億補貼。拼多多和其它的促銷電商不同,拼多多采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補貼降價來獲取用戶,這被視為對用戶的長期“投資”。
第三季度正好是電商淡季,其它平臺促銷力度并不大,對比下來,拼多多的確是更劃算的平臺。然而第四季度才是真正的燒錢時刻,隨著旺季電商大促到來,在各大平臺的燒錢行為也將加劇,拼多多無疑要加大補貼力度才能穩住市場,第四季度可能會重回虧損。
拼多多的強勢崛起,補貼的作用功不可沒,于是各大平臺也在紛紛模仿,時至今日,補貼已經成了互聯網平臺爭奪用戶的標配。
漸成標配的百億補貼
在互聯網高速增長的紅利下,但凡有個能賺錢的風口,入局者都數不勝數,為了在眾多入局者中脫穎而出,價格戰便是很有必要的一環。尤其是在剛剛過去的雙11,為了獲得消費增長的新支點,補貼成為了電商大促的標配,巨頭也都拋出各種名目的補貼計劃。
比如天貓在雙11當天發放了40億現金紅包、100億品類補貼、200億品牌大額券,蘇寧易購也在原有的百億補貼基礎上疊加滿減券,京東則推出了由超級百億補貼和超省百億消費券組成的“雙百億計劃”,此外快手抖音等直播電商也在這場燒錢大戰中動作不小。
除了電商平臺的大促以外,出行、物流、在線教育等領域也都推出了各種補貼,不間斷的燒錢買用戶。但相對來說,百億補貼的確是有一定成效的,實打實的補貼讓拼多多保持了用戶的高速增長。
財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拼多多平均每月活躍用戶為6.434億,同比增長了50%。年度活躍買家數7.31億,突破了7億大關。而上周阿里巴巴的財報顯示截至9月底,平臺年活躍買家數7.57億,拼多多的年活躍用戶和阿里僅差2000萬。
對于用戶而言,在物美價廉的商品驅使下,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是很香的。但如今互聯網網民達到9億,對拼多多已過7億的用戶數據來看,基本逼近增長極限,補貼買用戶的方式已經難以獲得大成效,電商平臺將進入存量市場的競爭。
存量市場的風起云涌
電商平臺經過在增量市場的攻城掠地后,逐漸向存量市場競爭轉變,這無疑是新一輪的洗牌。之前各電商平臺更注重自身的擴張程度和流量增長,而在進入存量市場后如何守住自己地盤并搶食競爭者,成為新一輪競爭中的重點。
當流量和資本的紅利見頂,傳統電商模式逐漸向新零售模式邁進。在新零售的概念中,產品及其品牌包含了在服務過程中與消費者溝通的全方位要求,過程即服務,內容即商品。在未來電商平臺的存量市場競爭中,商品和服務才是未來電商行業發展的籌碼。
從服務來看,在電商巨頭中,京東無疑是以服務出名的電商平臺。憑借長久以來積累的供應鏈優勢,以高效物流和不斷創新的服務型消費為依托,京東在服務型消費的主場戰役上表現突出。優質的服務無疑能夠通過用戶口碑和品質保障,帶動其平臺消費的增長。
從商品來看,淘寶品類眾多、應有盡有,且大牌云集。對比目前的電商平臺,淘寶在商品質量和售后方面對商家的監管還是頗有手段的。而對于消費者來說,一個能夠滿足大部分需求且商品有保障的平臺是值得長期使用的。
從細分領域來看,美妝、母嬰、生鮮、家電等細分零售領域的電商平臺遍地開花,滿足了消費者對專業領域的需求。
此外,通過直播打通電商的快手將目前重點置于下沉市場,搶灘拼多多的用戶。
整體來看,拼多多屬于全品類的電商平臺,但在商品種類、服務、監管、細分等方面都沒有較大的競爭力,而且起家的下沉市場也被快手盯上,這讓拼多多高速增長的用戶最終也會增無可增。而想要繼續在下半場深耕,拼多多必須要找到自己的屬性。
加碼布局農產品
拼多多的平臺屬性一直都是社交電商,靠著強大的社交屬性和補貼力度迅速擴張,但在其它社交電商平臺崛起之后,社交電商的模式一直被帶上“傳銷”的標簽。而電商平臺畢竟是以商品為主,想要在未來跑遠,拼多多無疑要找到屬于自己的商品屬性,并形成自己的標簽。
目前看來,拼多多似乎想通過農產品建立自己的商品屬性。今年以來,拼多多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價值鏈的戰略投資,上線了包括“多多買菜”在內的創新業務。在本次財報中,拼多多的農產品訂單量依然在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值得注意的是,在財報中拼多多也重點展示了他們基于未來所作的業務調整。將在農業領域繼續創新,投資于農業供應鏈和生態系統,繼續加大在農產品領域的“重”投入力度,持續投入買菜業務,與合作伙伴共建凍庫冷鏈,提升農產品流通的效率等。
其實拼多多加碼布局農產品也是一個必然的選擇。早在創始之初,拼多多就瞄準了下沉市場,通過社交拼團的形式“拼農貨”,幫助貧困地區農產品打開銷路。經過幾年的發展,拼多多的農業鏈條已經相對完整,產地直連的模式讓拼多多與農業的聯系變得越來越密切。
而“拼”的模式很適應中國小農生產模式,所以拼多多布局農產品也是貼合實際。此外,雖然許多平臺也在農產品領域加碼,但規模與拼多多還有一定距離。且布局農產品能夠提高農戶的產銷效率,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農產品市場無疑是個具有很大潛力的增量市場。
從更為長遠的角度來看,農產品是購買頻率非常高的品類,拼多多發力農產品會提升用戶粘性、活躍度和消費水平,進而繼續激發平臺的發展潛力。拼多多選擇農產品為發力點,也將會持續擴大平臺規模,為更多用戶提供更多實惠的消費體驗。
而這或許也讓農產品電商,成為了拼多多下半場的標志。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