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小貸牌照發放加速 獲取成本恐水漲船高金融
在互聯網金融監管不斷收緊的背景下,互金平臺對牌照的渴求一直在上升,不少平臺將目光放到網絡小貸牌照上。
在互聯網金融監管不斷收緊的背景下,互金平臺對牌照的渴求一直在上升,不少平臺將目光放到網絡小貸牌照上。數據顯示,在2017年,網絡小貸牌照發放明顯加速,今年前7個月的牌照發放數量為52張,已經接近去年全年。在網絡小貸發放加速的同時,仍有不少平臺在渴求牌照,在分析人士看來,未來網貸小貸牌照的獲取成本以及價值恐水漲船高。
從近年網絡小貸公司的新增情況來看,2016年以后網絡小貸公司迎來了快速增長的時代,公司數量激增。據****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初至今,新成立的網絡小貸數已達52家(不含雖獲地方金融辦批復但未完成工商登記的公司),幾乎與2016年全年的新增數量持平,僅7月就有12家網絡小貸公司陸續成立。截至2017年7月底,全國共批準了153家網絡小貸牌照(含已獲地方金融辦批復未開業的公司),主要分布在19個省市,有29家是早期成立的傳統小貸將經營范圍變更為網絡小貸。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銀監會提示了網絡小貸的風險,稱在網絡小貸尚未出臺全國性的意見和辦法之前,希望各地能夠慎重批設,但從網絡小貸公司成立速度來看,各地網絡小貸設立熱度仍不減。
行業研究員指出,這可能與各地政府希望通過網絡小貸試點來吸引更多強背景的企業進駐本地、拉動全省市經濟增長有關。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不少互金平臺均對網絡小貸牌照有意。理財范CEO申磊表示,互聯網金融規范發展是大勢所趨,理財范去年4月進行品牌升級之后,布局牌照業務已經提上日程,包括互聯網小貸牌照也在考慮之中。捷越聯合創始人兼捷越普惠總裁馬天帥也表示,捷越聯合目前有考慮申請小貸牌照。
“互聯網金融平臺申請互聯網小貸一方面有牌照保護的思維,互金行業政策風險較高,持有已經受國家監管部門認可的金融牌照對業務持續性等方面有一定保護作用;另一方面小貸資產在傳統金融機構接受度更高。”馬天帥說道。
短融網總經理楊夏耘同樣表示,互金企業急于獲得網絡小貸牌照原因可歸為兩個:其一監管對限額的要求使得一些大標企業進行轉型獲取小標資產;其二,前一陣出臺的互金平臺禁止與金交所對接資產合作也影響了一部分平臺,平臺資產獲取方法減少,只能自營資產。不過,企業要想拿到網絡小貸牌照也并非易事,申磊表示,對于新興金融機構,申請互聯網小貸牌照的難點在于,監管普遍要求申請互聯網小貸的企業必須擁有實體業務作為支持,有的甚至要求必須是電商企業,這些是多數新興金融機構不具備的。楊夏耘也表示,各地區對獲得網絡小貸牌照的要求不一,對平臺主股東背景、凈資產指標和利潤指標都有一定的要求。以《河南省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監管指引(試行)》為例,監管指引提出申請設立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為實繳貨幣資本,不得低于3億元。主發起人出資比例不得低于50%;實行特色經營,貸款業務不得低于業務總額的70%,且公司各類債務性融資余額總計不得超過公司資本凈額的200%等要求。
“各個地方金融辦對申請方要求趨嚴,大多數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申請持拒絕態度,大多明確在文件中表明,只有大型互聯網企業、上市公司以及國企可以申請。因此互聯網金融平臺申請小貸牌照比較困難。” 馬天帥說道。
在分析人士看來,未來網絡小貸將變得炙手可熱,牌照價值將進一步提升。馬天帥表示,目前,中國所有金融牌照都在持續升值,小貸也不例外。尤其限制類,一旦審批趨嚴甚至停止發放,供求關系決定價格勢必走高。申磊表示,隨著新興金融機構對金融牌照業務的紛紛布局,互聯網小貸等金融牌照的價值還會持續上升。
楊夏耘也表示,“從發展互聯網金融小額普惠的方向而言,小貸牌照價值會有上升的可能性,但企業是否能獲得牌照仍要看企業自身的情況”。
【來源:北京商報】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