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安去年巨虧17.96億元 錢都燒哪去了?互聯網+
去年虧10億,今年增虧8個億,錢都去哪兒了?
最燒錢的互聯網保險公司來了!2013年頂著光環落地的眾安保險幾乎成為保險行業的期待,股東華麗麗,三馬同乘,不到五年就登上了港交所,有大佬站臺的敲鐘儀式。
去年虧10億,今年增虧8個億,錢都去哪兒了?
3月25日,眾安在線發布2018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眾安去年保費收入112.6億元,實現89%的同比漲幅;凈虧損17.96億元,同比增長80.32%;綜合成本率仍居高不下,達到120.9%。
一邊是保費猛漲,一邊是利潤巨虧,為什么?
眾安的錢都虧到哪里去了呢?獸獸翻閱給大家總結了下,有三個關鍵詞:承保、科技和投資。
眾安的虧損原因主要呈現在承保、投資,科技輸出最燒錢。其中,承保虧損增虧3.057億元、總投資收益同比減少3.320億元、科技輸出凈虧損4.531億元。
對于承保業務虧損,眾安解釋稱:“2018年,中國保險業實現原保費收入3.8萬億,同比增幅創7年來新低,但眾安并未受影響,其全年保費同比增速較2017年的75%進一步提升14個百分點。2018 年已賺保費同比增長90.7%,在綜合成本率從2017年133.1%下降至2018年的120.9%。顯著優化的情況下,承保虧損仍增虧3.057億元,同比增長20.0%,但遠小于已賺保費增長幅度。”
這也就是說,眾安保費增長的速度跟不上承保虧損的速度,收的越多虧的越多。綜合成本率就是很好的一個衡量指標,綜合成本率100%時,即代表收支相等,無承保盈利,亦無承保虧損。綜合成本率包括賠付率和費用率,是衡量產險業盈利能力強弱的主要標準,綜合成本率越低說明產險公司盈利能力越強。
獸獸發現,其實眾安綜合成本率較2017年改善12.2個百分點,達到120.9%。對此,眾安解釋:“費用率的下降,主要由于渠道費用率和其他經營費用率的 同時下降。由于持續優化業務結構,拓展垂直生態合作伙伴,業務越來越多樣化,健康、消費金融和汽車生態的貢獻迅速提升;在這些生態中我們利用科技優勢發揮了更大的價值,包括獲客、產品、風控及服務,以不斷加 強的品牌效應提升議價能力,控制公司整體渠道費用率。”
另外,眾安還披露了一則有趣的數據。新生代是眾安高增長的主要貢獻者。數據顯示,2018年,眾安服務逾4億用戶,80、90后等新生代人群占比超過51%。這些用戶人均購買保單15.8份,人均貢獻保費28元,分別較2017年提升25%和103%。
再來看看眾安的投資,在總投資收益方面,眾安2018年總投資收益為4.988億元,同比減少3.320億元。對此,眾安解釋:“這主要是2018年受到國內A股市場低迷的影響,權益二級市場的投資收益顯著低于2017年水平。”另外,眾安還補充:于2017年3季度完成IPO,所籌得融資款于2017年末到賬,該部分新增資金于2018年上半年逐步完成 投資配置,而2018年上半年尚未配置的資金則大多投資于流動性資產中,導致實際收益率偏低。
最后,我們再看看最燒錢的項目——科技輸出業務。根據眾安年報,2018年科技輸出實現營業收入1.124 億元,凈虧損4.531 億元(其中包含眾安國際凈虧損1.129億元),凈虧損同比擴大3.443億 元。這也就是說科技輸出業務燒錢最多。對此,眾安解釋:“科技輸出業務尚處于研發投入及市場開拓階段,主要研發支出用于保險核心系統的二次研發及產品化,用于對國內外市場的系統輸出;同時我們也持續將研發力量投入在人工智能、區塊鏈,以及連接醫院端數據的商保科技平臺,并將其融入于保險核心系統之中,以提高保險流程效率。”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