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股價一路高企背后 卻難掩“博彩”底色觀點
5月27日,泡泡瑪特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港股盤中的漲幅超5%,最高價達到235港元/股,年內的漲幅更是超過160%。消息面上,泡泡瑪特一些聯名或限量款的玩偶叫價極高,比如2024年初泡泡瑪特推出的LABUBUVans聯名款,原價599元,二手成交價已經破1萬元,部分甚至要價超過1.5萬元,相關話題更是登上微博熱搜榜。
作者:小魚兒
5月27日,泡泡瑪特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港股盤中的漲幅超5%,最高價達到235港元/股,年內的漲幅更是超過160%。消息面上,泡泡瑪特一些聯名或限量款的玩偶叫價極高,比如2024年初泡泡瑪特推出的LABUBUVans聯名款,原價599元,二手成交價已經破1萬元,部分甚至要價超過1.5萬元,相關話題更是登上微博熱搜榜。
憑借盲盒經濟,泡泡瑪特迅速崛起,成為了潮玩行業的龍頭企業,并在2024年取得了營收達到130.38億元的出色成績,相較于2023年實現了翻倍的增長。然而,盡管其表現看似出色,但在營收出色的背后,商業模式以及運營策略等方面卻隱藏著諸多不可忽視的隱憂。
營收超百億,泡泡瑪特打了場“翻身仗”
2019年“盲盒”一詞在社交網絡上熱度爆發,泡泡瑪特憑借這一創新模式迅速出圈。然而,好景不長,2022年,泡泡瑪特凈利潤同比下滑44.32%,會員復購率也出現了顯著下滑,庫存產品由2018年的0.29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8.67億元,經營壓力凸顯。
但泡泡瑪特并未就此沉淪,2024年,泡泡瑪特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2024年泡泡瑪特營收達130.38億元,相比2023年翻倍,其中LABUBU所在的THEMONSTERS系列營收30.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26.6%,成為泡泡瑪特旗下營收第一的IP系列,毛絨產品更是成為年度爆款,推動毛絨玩具品類實現超1200%的爆發式增長,營收增長至28.3億元,占收入比重提升至21.7%。
2024年,泡泡瑪特在內地凈增線下門店38家,整體數量突破400家,機器人商店總數量達2300家。線下門店的收入為38.3億元,同比增長43.9%,機器人商店收入為7億元,同比增長26.4%。
線上渠道方面,2024年,泡泡瑪特抽盒機營收11.1億元,同比增長52.7%;截至2024年年末,泡泡瑪特中國內地累計注冊會員總數達4608.3萬人,全年新增注冊會員1172.9萬人。
股價高企卻掩其“博彩”底色
泡泡瑪特自推出盲盒產品以來,迅速在市場上掀起了一股潮玩熱潮,其背后的盲盒經濟更成為資本市場焦點。5月27日,泡泡瑪特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港股盤中的漲幅超5%,最高價達到235港元/股,年內的漲幅更是超過160%。盡管股價持續高企,卻難以掩蓋其商業模式的“博彩”爭議。
對此,德云社“少班主”郭麒麟曾在泡泡瑪特年會上調侃該公司為“國內最大博彩公司”。對此,泡泡瑪特老板王寧急忙澄清,強調“我們是全世界最大的潮玩公司”。
盡管郭麒麟的調侃只是玩笑,卻引發網友對盲盒機制本質的熱烈討論——不少網友認為,這一說法道出了盲盒機制的精髓:隨機性和收藏屬性讓部分消費者感到興奮,其本質與博彩相似。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這種模式合理,早有先例,比如小賣部抽獎、扭蛋機等。
以Molly為例,泡泡瑪特抽中隱藏款的概率極低。普通款有12個不同的常規造型,一箱12盒,抽中概率為1/144;隱藏款只有一個造型,抽中率僅為1/720。盲盒正是利用了顧客的“賭徒心理”和收藏欲,不確定的碰概率事件對他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當抽到自己喜歡的款式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帶來愉悅感;而抽不中時,多巴胺反而會刺激“再試一次”的沖動。這種消費模式容易讓消費者陷入非理性消費,尤其是對未成年人來說,可能會對其價值觀和消費觀產生不良影響。
因此,盲盒產品的“博彩”屬性引發了社會爭議。部分消費者為了追求心儀款式,不惜花費大量金錢購買盲盒,這種過度消費行為甚至被一些人視為一種不健康的消費現象。
Labubu銷售火爆背后,“品控”問題亟待解決
隨著Labubu系列潮流玩具爆火,部分隱藏款、絕版老款在二手市場的價格飆升至數萬元。但高熱度背后,消費者反饋的品控問題正嚴重影響用戶體驗。在社交平臺上,關于泡泡瑪特的投訴和控訴屢見不鮮,除了加價倒賣現象頻出,小程序和機器人購買過程中出現的Bug、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也成了投訴的重災區。黑貓投訴平臺顯示,目前已有19088條關于泡泡瑪特的投訴,其中“泡泡瑪特質量問題”有1094條。
與此同時,泡泡瑪特近日發布的Labubu第三代搪膠毛絨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引發搶購熱潮,二手市場價格普遍溢價,形成“一娃難求”火爆現象。然而,卻有不少消費者反映,收到的Labubu存在歪頭、掉漆、開線、禿毛等品控問題。
對此,泡泡瑪特客服回應稱,所有發貨產品均為全新,出廠前均會進行質檢,但制作過程中可能出現染色不均、輕微劃痕或氣泡等情況屬于正常現象。然而,這種回應顯然難以服眾。
市場不斷擴容,卻面臨競爭“圍剿”
除了消費者信任危機,泡泡瑪特在資本市場也面臨挑戰。作為泡泡瑪特早期重要的機構投資者,蜂巧資本高位清倉減持的舉動引發市場廣泛熱議。公開資料顯示,蜂巧資本于今年4月30日至5月7日通過3次大宗交易拋售1191萬股,占總股本的0.9%,套現約22億港元,徹底退出股東行列。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僅是繼2024年創始人王寧家族減持后,泡泡瑪特股東結構的又一次劇烈震動,更在股價年內漲幅達260%、市值創下歷史新高的關鍵節點發生,難免引發市場對“高位套現”的強烈質疑。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潮玩市場的競爭態勢愈發激烈。截至2025年2月,中國現存潮玩經濟相關企業已突破4.9萬家,其中2024年單年新增注冊企業達1.3萬余家。《中國潮玩與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2023年我國潮玩產業市場規模已達600億元,預計2026年中國潮玩市場零售額將飆升至1101億元,年均增速超過20%,這一增長態勢既顯示了市場的潛力巨大,也意味著競爭將愈發白熱化。
在這片紅海之中,52TOYS、TOP TOY等潮玩企業正發起沖擊。灼識咨詢報告顯示,按2024年中國市場GMV計,52TOYS是中國第二大多品類IP玩具公司,并計劃通過港股IPO籌集資金,進一步強化IP孵化能力,拓展產品品類及海外市場。另外,自2024年起,名創優品旗下的潮玩品牌TOP TOY就在不斷發力,截至目前,其門店數為280家,同比凈新開120家門店。這些新興競爭者不斷推出特色產品、優化渠道布局,試圖從泡泡瑪特手中搶占市場份額。
結語
綜合來看,泡泡瑪特雖在業績上實現亮眼增長,2024年營收翻倍的背后,卻暗藏品控危機、競爭加劇等諸多隱憂。若泡泡瑪特無法及時解決這些深層次問題,當前高企的股價恐難以持續支撐。良好的口碑是企業立足市場的無形資產,長此以往,不僅會侵蝕公司利潤,更可能動搖其在潮玩市場的龍頭地位。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