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背后:“扶上馬”,云廠商還得“再送一程”互聯網+

智能化時代,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不能只是“扶上馬”
繼去年ChatGPT全網爆火后,OpenAI在今年開年又發布“王炸”產品Sora,再度轟動全球。
這款生成式AI產品不僅能夠基于幾句簡單的文本描述生成一個長達一分鐘的視頻,而且還能試圖理解并模擬現實世界的規律,把視頻的動態趨于現實合理化。
AI的創造能力迎來全新突破,一方面人們感嘆AI的強大以及進化速度之快,另一方面這似乎又預示著AI對傳統行業的替代進程正在加速。
機會與挑戰共同呈現,這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如何在洶涌的AI浪潮中活下去并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一個明確且嚴肅的議題。
對此,中央的諸多會議和指示已經給出了方向。在今年1月31日,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何為新質生產力?簡單來說,即“以科學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這是目前企業發展特別是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對應市場的表現直白來說,就是學會借助云計算、AI等前沿技術實現數智化升級。
然而,具體應該如何做呢?市場需要探索并給出相應的方法。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得先把中小企業“扶上馬”
無論是ChatGPT還是Sora,兩者的成功與爆火都離不開一個重要因素,即扎根云端,借助云上的澎湃算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這些明星產品為代表,市場給出的技術創新路徑已然明確。簡單來說,沒有跑在或生長在云端,很難真正實現技術上的創新突破。
因此,一步步推導過來,不難發現,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打造新質生產力,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點為數智化升級,而數智化升級的首要前提則是“上云”。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上了云才有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礎。事實上,很多中小企業以數智化升級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都是基于云端實現的。
比如,華海通信、龍記集團等企業就是通過攜手華為云,在上云的基礎上解決了諸多業務發展的問題,并成功實現數智化升級。
那么,對于以云廠商為代表的數字化服務商而言,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把中小企業先“扶上馬”,即做好上云的事情。
在這個過程中,“扶”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動作。很多中小企業特別是身處傳統行業的中小企業,他們既不了解IT,更沒有相應的人員、資源部署IT且自發完成數智化建設。
以全球范圍內的公有云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的公有云滲透率大幅落后于歐美成熟市場。其中,美國以公共云形式提供服務的算力占比為60%,而中國僅為28%。也就意味著,中小企業上云仍需教育且普及。
那么,面對這樣的情況,云廠商就得考慮從多方面入手來把中小企業“扶上馬”。
在華為云上就能明顯看到“扶”的動作,一方面華為云提供全方位的上云專家咨詢服務,從規劃咨詢到搭建基礎設施等等,手把手教會中小企業如何上云、用數、賦智。另一方面,華為云已經推出開年采購季活動,不僅有多種福利玩法如開屏好禮、輪盤抽獎、大額返券等等,更有上萬元開年禮包相送,以最大誠意幫助中小企業輕松上云,讓上云體驗不再“高不可攀”。
技術不懂?手把手教學,專家團隊一對一咨詢。門檻太高?開年福利大放送,上云省心又可靠。就現階段中小企業的有限條件而言,云廠商的“扶”就顯得尤為重要。
開年采購季助力高質量發展,華為云“再送一程”
當然,“扶上馬”并不意味著發展的結束,對于企業發展而言,上云不是終點,恰恰只是起點——如何在上云后利用云的優勢開展數智化升級,才是中小企業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
那么,云廠商把中小企業“扶上馬”后,還得“再送一程”,把數智化升級的路徑走通了,對應的新質生產力才能涌現,進而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
具體又該如何行動?從華為云的開年采購季活動結合其本身的產品服務來看,云廠商“再送一程”理應從三個層面入手,才能做好中小企業的數智化升級。
一是服務模式“再送一程”:有產品,有服務,還有經驗。
在企業的上云進程中,外界或許會陷入這樣的認知誤區,認為上云就只是借用云廠商的服務器罷了。但實際上,現階段的中小企業上云已經進入了更深度的合作階段,中小企業對云廠商的需求包括技術、產品服務甚至其自身的企業發展經驗等等。
具體的,華為云在開年采購季就聚焦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痛點與業務場景需求,匯聚了云服務器、云數據庫、內容分發網絡等熱門產品,以及昇騰云服務、網站高可用、Web及移動App上云等爆款解決方案,還有面向制造、零售、電商、游戲等領域推出行業專屬上云方案。
與此同時,華為云也在把自己過去數十年的數智化升級經驗、品牌出海經驗等一同開放給中小企業客戶,讓他們在數智化轉型的道路上可以“摸著華為過河”,規避因信息差而導致失敗的風險。
二是技術路徑“再送一程”:“上云”“用數”“賦智”三位一體。
區別于過去為了上云而上云,中小企業借助數智化轉型打造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上云后的事情,即用好數據、做好智能化升級等等。在這個過程中,中小企業的需求在升級,而云廠商的理念和技術服務也要同步迭代。
對應的,云廠商的技術路徑不能割裂,是延續的。例如,華為云開年采購季在上云之外,就積極圍繞用數、賦智兩大方向打造數據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激發數據潛能,并充分釋放AI生產力,助力企業實現全業務、全流程智能化升級。
三是生態合作“再送一程”:中小企業與云廠商之間的關系向生態化轉變。
不同于過去的軟件產品模式,企業上云并不僅僅是多一個技術服務商,更是加入一個全新的生態。作為數智化服務商,云廠商們也在以云為底座,致力于打造開放共生、融合共贏的產業生態,讓中小企業在生態中獲得更大的商業成功。
很多企業既是華為云的客戶,同時也是華為云的合作伙伴,他們共同攜手華為云又繼續服務了行業內的其他企業、下游機構等等,從而把上云的價值擴展到全行業、全產業鏈,不僅實現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甚至也推動了行業的整體突破。
如今,華為云生態聚合了全球超4.5萬家合作伙伴、超600萬開發者,華為云商店上架商品更是超10000款,銷售額超千萬的伙伴超150家。蓬勃發展的產業生態是中小企業獲取市場資源、商業資源以及技術信息的重要渠道,對于打造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多了這一“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才有了保障
雖說只是“再送一程”,但實際上這背后的云廠商和中小企業關系已然發生改變,具體的技術模式、服務模式甚至是生態模式都在同步變革,不僅僅是多了一項技術對業務的賦能和創新。
在實際的應用中,這解決的也不僅是技術上的問題,還有中小企業沒基建、沒市場、沒渠道、沒資源、沒人才等等問題——這些都是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相比過去的服務模式,中小企業不再是拿著服務商的產品獨自摸索著前進,而是攜手華為云一類的云巨頭及背后的產業生態共同探索、共創發展。
當產業底層的服務邏輯出現了改變,那么對于云廠商而言,其所追求的產業目標也有所不同。像華為云的道路是生態共贏,比起簡單的降價去擴大云產品的銷售情況、云行業的市場份額,華為云顯然要更加關注技術應用的價值反饋以及產業生態的共生共贏。
日前,阿里云在開年拋出全線下調云產品價格的信息,一時引得市場喧嘩。降價固然能帶來一定的關注,但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更重要的是上云所帶來的價值反饋,畢竟現在早就已經過了為了上云而上云的階段。
因此,華為云在開年采購季活動中更加注重客戶需求的解決,并據行業和業務特點,搭建了多套便捷高效的上云解決方案。其中,昇騰云服務提供了高性價比的AI算力,以全鏈路云化工具鏈,使能“百模千態”應用快速落地;網站高可用解決方案能有效保障企業云上業務連續性,讓網站可用性達到99.9%;數據庫上云解決方案提供了多種遷移方案,能有效支撐業務、應用快速上線;數據災備解決方案可為線下IDC數據及云內數據提供備份,備份數據可靠性達11個“9”等等。
同時,華為云還依托多年服務經驗沉淀,推出了行業專屬上云解決方案,有效滿足各行各業的數智化升級需求。比如在制造業領域,ERP上云、OA上云、華為云工業應用會員等解決方案能夠助力制造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管理運作效率;在零售領域,用戶增長服務、KooMessage等解決方案為企業打開數字化營銷新入口,助力企業真正獲取商業反饋。
總的來說,對于中小企業上云這個事情,有人強調企業的錢要花得少,而華為云則是在意企業的錢要花得值。就好比,業內上云的平均花費是1塊錢,有的云廠商強調花8毛錢出1塊錢的效果,而華為云則是在意企業能否就花1塊錢出2塊錢的效果。
當然,無論云廠商在意什么,強調什么,最終能讓中小企業成功打造新質生產力,實現數智化升級的,才能保障最終的高質量發展——這依舊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AI產業新媒體;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占”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萬個為什么》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能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云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