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國人搶購黑五,返利模式引發中國海淘大爆發觀點

中國消費者的大部分海淘需求被跨境電商平臺所分解了,盡管中國消費者的海淘通道變多了,中國消費者的海淘通道越來越多。
中國消費者在剛剛過去的雙11中再度展示了驚人的購買力,而遠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人則扎堆“黑色星期五”搶購物美價廉的圣誕節禮物。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兩撥人,近日卻因為發生在洛杉磯的一起抗議事件被輿論捆綁在了一起。
黑五前夕的洛杉磯,一群男女青年自發組織走上街頭,手持寫滿抗議之辭的紙牌,口中還高喊著口號。“反對海淘”、“還我黑五節”,一位身著白色上衣的女性甚至直接點名對“返利網”提出抗議,因為這家網站為眾多中國網民海淘提供了便利,“我們一覺醒來,全部東西都被搶光了。”
雖然在換位思考之下美國人的抗議也能夠理解,但在不可阻擋的經濟全球化趨勢面前,這種抗議顯得蒼白無力。顯然,在中國電商平臺加速全球化的背景下,海淘規模仍將加速增長,“黑五”也將不再只是美國人的節日,而發生在洛杉磯的這起抗議事件也終將成為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當中國海淘遭遇“返利模式”
從2010年開始,中國消費者的海淘熱情初現端倪,一批嗅覺敏銳的創業者很快捕捉到了這種需求,以C2C代購模式為主的洋碼頭、蜜芽、小紅書等跨境垂直電商平臺開始走向市場。2014年之后,天貓、亞馬遜、京東等電商巨頭也開始發力跨境業務,資本的助力和巨頭的擴張,讓中國的海淘市場規模迅速攀升。
市場調研機構艾媒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進出口跨境電商(含零售及B2B)整體交易規模達到6.3萬億。2016年中國海淘用戶規模達到0.41億,海淘用戶規模增速達到 78.3%。除了代購、親赴境外購買之外,中國消費者的大部分海淘需求被跨境電商平臺所分解了。不過,盡管中國消費者的海淘通道變多了,但這些通道并不十分順暢。
舉例來說,并不是所有中國消費者都具備較好的英語水平,所以直接去國外購物網站購物就成了一門“技術活”,這必然導致糟糕的購物體驗。像逛天貓、京東一樣愉快地海淘,仍然存在很大的障礙。對眾多熱衷于海淘的中國消費者來說,好的消息是一些導購型電商平臺同樣察覺到并試圖打破這種障礙。
舉牌抗議的美國人點名提到的“返利網”,通過與全球數百家海外知名電商平臺和品牌官網合作,將全球最新的商品優惠信息推送到中國消費者面前,用戶可以一鍵直達海外品牌官網和購物網站,通過一鍵翻譯、一鍵下單等功能,輕松買到價廉物美的海外商品,同時還可以獲得一定的返利。這意味著,原本不順暢的海淘通道徹底打開了閘門,其結果必然是用戶流量的洶涌而至。
返利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黑色星期五開賣僅4分鐘,平臺銷售額就超過了去年全天,黑五全天平臺銷售額同比增長高達4333%。正是因為這種突然飆升爆發的海淘現象才導致了此次美國人的抗議。當中國海淘遭遇“返利模式”,帶來的結果已經不言而喻。可以預見的是,這種爆發不會是短暫的現象級事件,未來會成為海淘的新常態。
“效率”成為海淘爆發突破口
回溯海淘市場過去幾年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從早期的C2C代購、B2C垂直跨境電商平臺,再到天貓、京東等電商巨頭以規模化的優勢碾壓中小平臺,會發現海淘市場的運營模式盡管各有不同也各具優勢,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觸及海淘的核心痛點——效率。
海淘過程中存在的下單難、物流慢、退換貨不便等因素,仍然影響著海淘的效率,并直接導致了糟糕的購物體驗。顯然這與消費者理想中的“海淘”還存在很大差距。為什么中國消費者為了購買一個馬桶蓋寧愿親自跑到日本而不是選擇在跨境電商平臺下單?背后一定是消費者對兩種不同購物方式的效率權衡之下的結果。
今天,中國消費者的海淘通道越來越多,但像返利網這樣直接從提升購物效率切入,創新優化海淘模式的并不多。
以“占有全世界”為口號的返利網,解決了三個問題:發現、服務、體驗。具體來說,“發現”是指讓消費者短時間內找到屬于自己的產品,如斷碼神價功能,用戶輸入尺碼和偏好品牌就能馬上獲得海量專屬商品數據;“服務”是指整合大量優質服務伙伴,提供售前咨詢、訂單履約、國際物流等服務,讓海淘體驗與國內電商購物體驗最大限度保持一致;“體驗”是指一鍵下單功能,沒有注冊、咨詢、物流的煩惱,點擊購買支付一氣呵成,真正實現輕松買全球。
這三個問題在我看來本質上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即效率問題。返利網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技術手段鏈接全世界的海外電商平臺和品牌商,讓不懂英文、不懂海淘、不會報關、不懂優惠等一系列操作的消費者都可以輕松下單。抗議的美國人稱:“中國網購大軍的速度太快,我們剛把商品放進購物車,轉眼就沒有了。”這也從側面體現出中國消費者的海淘效率已經得到大幅提升。
當前所有零售企業對所謂“新零售”的探索,包括無人售貨、無人倉儲、無人車配送等,無一不是在縮短消費者與商品之間的距離,提升零售效率。返利網推出的“全球惠選”也正是從提升零售效率出發,創新海淘模式,讓“一鍵購全球”成為現實。
“一鍵購全球”將成海淘新常態
這次發生的抗議事件有一個大的時代背景,即經濟全球化。海淘市場的規模化增長并非僅發生在中國,而是全球性的經濟現象,而中國的表現只不過較為明顯。今年3月,國際郵政公司發布的2016 年《跨境電商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在跨境電商消費者最常購物的商家來源地中,中國排名第一,占比為26%,隨后分別為美國(16%)、德國(15%)和英國(15%)。
跨境電商將為全球貿易格局帶來新的變化,這種變化透過中國消費者的海淘行為已經開始顯現。對海外的商家而言,中國消費者日趨強大的消費能力顯然符合他們的利益,而共同的利益也是海外電商平臺和品牌商選擇與返利網合作的基礎。且隨著銷售數據的飆升,這種合作未來仍將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終端的海淘消費者同樣是這種合作的受益方之一。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海淘體驗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是因為能夠獲得來自平臺的部分返利,而在過去傳統的跨境電商消費中,這部分“福利”被電商平臺一方獨自占有了。而返利模式則讓將這部分福利讓給了消費者,讓商家、平臺和消費者形成三方良性循環。
返利網在跨境電商業務上取得的成績以及創新的模式,顯然為國內眾多導購型電商平臺提供了轉型樣板,預計未來類似平臺還會不斷涌現,基于中國龐大的海淘人群,“一鍵購全球”顯然將成為海淘的新常態,此次黑五銷售數據的飆升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標志性事件。
包括艾媒咨詢、智研咨詢在內的市場調研機構,對于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的預期均持樂觀態度,未來幾年中國消費者的海淘規模仍將保持持續增長。今天,美國人不滿于中國消費者買空黑五而抗議,未來其他國家的人們將會對此見怪不怪。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