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最嚴禁令下,為何仍有平臺暗度陳倉、學生身背巨債?金融
昨日(7月20日),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于暫停網貸機構開展校園貸業務的通知》,要求協會內各會員單位不得開展校園貸業務。有別于之前的整頓,這次可以說是完全堵死了網貸機構開展校園貸業…
昨日(7月20日),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于暫停網貸機構開展校園貸業務的通知》,要求協會內各會員單位不得開展校園貸業務。有別于之前的整頓,這次可以說是完全堵死了網貸機構開展校園貸業務的道路。
根據廣州互金協會的要求,各會員單位從即日起開展自查整改工作,已經上線校園貸產品的要下線,計劃發布新產品的要停止,并且有序清退待還余額。對拒不執行的機構將采取強制措施,涉嫌惡意欺詐、暴力催收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也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其實針對校園貸的監管工作從2016年就開始了,今年五月達到高潮,多家平臺宣布關閉校園貸業務或轉型,同時逐漸為大學生打開銀行這個正門。但是,“在校學生借6000元半年后背32萬巨債”“替父還債 十堰女大學生深陷校園貸泥潭”等聳人聽聞的新聞仍不絕于耳。讓人不禁懷疑,為何還有平臺在“頂風作案”,為何還有大學生深陷泥潭而不自知。
仍有平臺在暗度陳倉
在監管高壓之下,仍有一些大學生急需用錢但個人資料不過關,在正規路子走不同的情況下,不得不轉投向中介的懷抱,“包裝“資料”包下款”并且“神通廣大”的借貸中介應運而生。
在一個名為“全國大學生分期借貸”QQ群里的聊天記錄里,總能看到“專業網貸服務,專治黑戶、爛戶以及大學生網貸服務,無視被拒次數”;“全日制負債3萬下非專三本四,非偏遠地區,還款大于負債,開始來領錢了”等記錄,而像這樣的聊天信息,一天要發成百上千次。“穩過”、“秒下”、“無視一切”、“黑戶爛戶都能擼出來”這種看似夸張、打雞血式的詞語已經成了群聊天的常態,這些都來自“包裝”資料“包下款”的借貸中介。他們的工作就是捕獲那些急需借錢的大學生。
之前在“易分期”平臺申請一筆貸款卻因綜合評分不過關而失敗,但是在“拉卡拉金融”中介的手中,把同一份資料進行包裝之后,就可以輕輕松松得到很高的額度。當然,中介不會白做,他會收取點位費,必須由中介代借款人進行提現,從而收取點位費,當然是提現越多點位費越多。
除了“拉卡拉金融”,還有馬上貸、安逸花、任我花、愛又米、貝才、貸貸紅、小二金融等等。其中,除馬上貸、安逸花為銀監會持牌機構馬上消費金融旗下產品外,其他產品所在公司均未在銀監會查到持牌信息。
雖然這些中介信誓旦旦的稱自己可以完成人工審核,走“內部渠道”,但上述平臺都否認簽約任何中介或地推,于是,這些中介成了“神秘人”,雖不被平臺承認,卻能神通廣大“包裝”資料完成貸款,平臺的風控令人擔憂,其中的貓膩耐人尋味。
最關鍵最安全的防線還是自己
從現實來講,能從網站搜索查到的網貸平臺已經算是比較正規的,還有一些借貸平臺甚至只是一個微信公眾平臺,沒有App、沒有公司網站,便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學生借貸市場。這些微信公眾平臺包括優優仟袋、生生米、今速花等30多個。而這些借助微信平臺進行借貸的校園貸,沒有經過正規注冊,如果不是通過精準搜索很難注意到他們的存在,因而他們也難以受到相關部門的監管,在暗涌里繼續生存。
而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就是他們最好的獵物。大學生超前消費、培訓考試、實習求職期間房租等對資金的需求也成了他們的誘餌。
同時,大學生極度匱乏的安全意識也為校園貸亂象埋下了伏筆,很多人規則沒摸清,甚至有7成借款者在不了解服務條款的情況下就提交自己的資料,完成借貸,而且極易相信校園貸工作人員,結果被一步一步拉入深淵。
所以,在如此混亂的環境中,大學生守住自己的防線才是最關鍵的一子。
【來源:金融之家 作者:木子】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