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狐VS阿維塔:HI的先來與后到觀點

可以預見的是,極狐阿爾法全新HI版只是起點,未來將有更加尖端的智能品質,在等待廣大用戶體驗。
1998年,華為舉行了一場誓師大會,全面與IBM合作,向世界級企業轉型,在數通和光傳輸產品方面遙遙領先。
20年后的2018年,華為在貿易緊張的形勢下遭遇“卡脖子”,開始關注智能汽車業務。基于華為自身強大的技術基因,很多人炒作“華為造車”的消息,并認為它將沖擊整車行業。對此,華為不止一次公開強調,自己不造車,只是聯合車企造好車。
有著合作基因的華為,選擇與北汽藍谷、長安汽車、廣汽集團和賽力斯等多家車企聯手,并通過智能汽車解決方案(HI,Huawei Inside),以及幾十款智能汽車零部件進行加持。業內人士指出,如此聯合造車有望讓民族汽車工業率先進入智能時代。
從2021年開始,搭載華為HI方案的車型陸續亮相,首先是北汽藍谷與華為合作推出的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于今年5月7日舉行了上市發布會,而后進入量產階段。此外,有消息稱,長安汽車與華為合作打造的阿維塔11(Huawei Inside),也將進入上市階段。
這些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車型,能否完美呈現智能車的優勢呢?
先發優勢與打磨基礎
北汽藍谷是最早一批與華為合作的車企,也最先推出了合作車型——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經過2021年各大車展上輪番展示,這款車在行業和用戶心中已經建立了基本認知。
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是全球首款搭載鴻蒙OS系統和3顆激光雷達的量產車型,也是首款搭載華為高階自動駕駛ADS系統的量產車型,屢次被行業媒體稱為“智能車的天花板”。
率先合作,讓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獲得了諸多“首款”稱號,也為北汽藍谷和華為的深度技術打磨提供了更多基礎。
從2021年的首次亮相,到2022年小規模量產,在產品成型的條件下,還經過了一年多的技術打磨,這讓很多人感到不解。
其實,北汽藍谷和華為在合作之初,就將該車型的品質標準設置得高于行業標準,需要大量漸進式的驗證工作來支持。這些驗證工作涵蓋數據安全、硬件質量等多維層面,工作量十分繁重。
在2021年8月,有100臺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生產線驗證車下線,并進入公開道路測試,為今年的量產質量鋪平道路。
長時間的打磨,讓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成為了一個“現象級產品”。去年亮相至今,一直熱度不減。今年5月7日,該車型上市發布會在線觀看人數超過1900萬,并沖上微博熱搜。
因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盡管智能汽車格局遠未確定,新進和潛在的入局者眾多,但不論對于哪個品牌,要想在短時間達到保質的量產水平,過程十分艱難。可見,已經實現量產的高度智能車型不可被小覷,它在市場中的先發優勢十分明顯。
搭載HI的深度工藝
關于華為的HI,業界早有關注。在2019年5月,華為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部門,并于當年在上海舉辦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展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引發驚嘆聲一片。
對于華為而言,其優勢在于龐大的存量用戶和技術能力,涵蓋了芯片、操作系統、云、5G、物聯網等等。依托于這些綜合技術的華為HI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囊括了智能系統(HOS)解決智能座艙方案、智能駕駛操作系統(AOS)解決智能駕駛方案、智能車控操作系統(VOS)解決智能電動方案。
這一套解決方案透露著華為尋求新的增長引擎的動力。為此,華為與多家車企合作,多點押寶,也頻頻提到了北汽藍谷極狐。
畢竟,想要在車型上順利搭載如此超高智能的技術,絕非易事,因為這不是軟件和硬件的簡單相加,而是軟件和硬件的適配,過程的復雜程度超乎想象。其中,每一個問題屬于前所未見,并需要合適的零件來支撐。
資料顯示,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首發首用的技術至少有7項。分別是:量產激光雷達碎石沖擊選型、量產激光雷達加熱窗口片、量產激光雷達布置、量產激光雷達安裝調試及使用可靠性、雙冗余系統應用、雙角度楔形膜、保險杠負角度設計等。
而北汽藍谷在近幾年的高端制造轉型中,產生了與華為智能技術高度契合的平臺技術。
經過多年研發積累,北汽藍谷構建了BE11、BE22、BE21三個整車研發平臺。其中,BE21是制造極狐車型的平臺,涵蓋了全新開發的高端智能、全冗余架構純電動汽車技術,支持車型軸距從2.75米到3米的軸距拓展,支持L4級別智能駕駛,具備超級拓展、智能、交互、進化四大特色。
基于這個平臺技術,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完美搭載華為HI技術,使其具備亮眼的核心功能。例如,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的智能駕駛可在城區道路上使用,在業界屬于領先階段。畢竟,當前我國大部分城市道路路況復雜,甚至常有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情況,而更多的輔助駕駛系統仍局限于封閉的高速或快速路環境中,功能相對單一。
而且,極狐的智造工廠專門建了一座智能化技術標定間(可能是汽車制造企業唯一的標定間),讓搭載華為ADS智能駕駛的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在城區道路中行云流水的駕駛表現,讓廣大用戶刮目相看。
從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可以看出,在智能駕駛市場之爭中,華為等科技品牌輸出技術,車企也在進行能力升級,而在選擇合作伙伴時,華為等科技品牌往往看重兩點:造車能力和搭載智能技術能力。
拒絕炒作,用戶更關注什么?
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能夠率先亮相并實現量產,背后是北汽藍谷為極狐全系車型賦予的硬核品質。極狐是北汽藍谷傾力打造的高端車型,包括已經上市的阿爾法S和阿爾法T。關于極狐,不少用戶會記得去年開展多次的“碰撞測試”。
在多家專業媒體舉辦的“碰撞測試”中,極狐車型均表現出的強耐碰撞性。通過原理解析發現,極狐表現出的耐碰撞性并不由某一個部件決定,而源自其體系化的安全設計。
在制造過程中,為保證極狐的安全性能,北汽藍谷對其全系列產品采用了鋼鋁混合的車身結構,在有效降低車身總質量的前提下,大大提升產品的剛性。在“籠式框架”的整體結構基礎下,產品車身A、B柱及門檻等關鍵位置使用超高強度熱成型鋼,提高車體承受碰撞的能量,保證駕乘人員的安全。
可見,極狐的硬核品質,源于北汽藍谷在產品端的制造水平,更源于其12年的技術積累。
在北汽藍谷的技術積累中,三電技術值得一提。三電技術是區別于傳統燃油車的最核心技術,它不僅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更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根基所在。作為我國首家獨立運營、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北汽藍谷在高集成、高安全、高能效的三電核心技術方面,已實現多項技術自主創新與突破。
例如,在電池系統領域,北汽藍谷完成了標準電池包規劃,布局固液態電芯自研能力和4C快充熱管理技術自主設計能力,實現提前24小時安全預警技術落地,并積極推進車端、充電樁、APP及充電服務等板塊的智能化體驗升級。
如今,極狐全系車型被很多媒體稱為“最不怕試駕的汽車”,經得起各種拆、各種撞、各種測試。強大的基礎技術積累,加上BE21平臺和IMC架構的優勢,成就了全球首個全冗余架構。
冗余是一個奢侈的概念,源自民航客機。眾所周知,客機有著最高級別的安全要求,它配備兩套動力系統,一套失效立即啟用備份。同樣,冗余對于智能汽車至關重要,一旦智能系統失效,備用系統可以在極端情況下支持車輛安全停靠。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正是第一款采用全冗余架構的智能汽車。
在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中,北汽藍谷將極狐做成了“零差評”的品牌。基于車型品質優良的預判,華為選擇與北汽藍谷開展長達八年的深度合作。可以預見的是,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只是起點,未來將有更加尖端的智能品質,在等待廣大用戶體驗。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