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其宗的新零售,下一個十年的新動能互聯網+
導讀
風口之下卻迷失不斷, 新零售如何避免概念陷阱?
風口之下卻迷失不斷, 新零售如何避免概念陷阱?
以阿里、騰訊、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不斷在財報當中呈現著新零售帶給我們的豐富想象,盡管如此,我們卻依然無法否認以電商、社交、游戲為代表的傳統互聯網生態在他們業務當中的重要地位。當新零售還僅僅只是一個未來的方向時,我們或許僅僅只能夠從財報當中看出它強勁的增長勢能。
當馬云在云棲大會上決絕地向世界宣告阿里系將會全力擁抱新零售的時候,當阿里與騰訊的資本戰火不斷在線下商超燃燒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新零售生態開始不斷在我們身邊出現的時候,或許,新零售已經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
盡管僅僅只是萌芽,但是依然無法否認新零售的方向性,這或許是互聯網巨頭們之所以會如此堅決地不斷加持新零售的原因所在。善于把握趨勢的人們總是能夠在哪怕一丁點的萌芽當中找到新的發展方向,從而占得先機,當紅利漸起,他們可以率先品嘗到新生業務的果實。 對于新零售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總是有不同的認識。雖然大家的觀點和方向都不一樣,但是新零售將取代傳統電商成為未來人們的消費潛力的現狀卻是沒有任何改變的。然而,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新零售作為一個全新物種,它并不僅僅只是一個行業的事情,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讓新零售時代真正來臨,并且真正能夠成為一個改變人們生活的新物種。 形式多樣卻不離其宗, 新零售的那些不可變量 當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之后,我們看到了基于人、貨、場三種元素重構產生的諸多新模式,無人貨架、無人超市、盒馬鮮生、京東無人廚房等諸多新零售的業態都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出現的。盡管新零售的業態豐富多樣,盡管新零售的風口千奇百怪,但是新零售大背景的那些不變的元素,才是真正決定新零售到底能夠走多遠的關鍵所在。 以那些不變的元素為中心去延展新零售的概念,創新新零售的模式,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聚焦和落地,而不僅僅只是將新零售看成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實質卻是用這些概念再度引起資本和市場的關注。具體來看,新零售的那些不變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人貨場重構的大趨勢不變。無論哪一種新零售的模式都必然需要對傳統電商時代的人、貨、場三種元素進行重新建構,而不僅僅只是對新零售的概念進行所謂的創新,其實質卻是人、貨、場三種元素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改變人的地位和角色、改變貨品的生產和供應方式、構建不同的零售場景,最終完成對傳統電商體系的重新塑造是新零售時代始終不變的金科玉律。只有真正對人貨場三種元素進行重新建構,我們才能真正找到新零售的前進動力,實現更大的發展。 我們當下看到的很多新零售的物種,其實都是沿著對人貨場進行重構的方向發展,只是有些人僅僅只是將人貨場重構看成是一個概念,有些人則只對人貨場進行重新建構,卻忽略了三者重構之后將會帶來的改變而已。對于人貨場進行重構從本質上來看,其實是在構建一個全新的運作體系,以此來代替傳統電商的運行體系,并且為零售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 如何持續對人貨場進行重新建構,而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將會決定著我們究竟能夠把握住多少的新零售風口,實現多少的蛻變。以阿里、騰訊和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在資本運作、技術研發、模式創新等諸多方面的布局,其實都是與人貨場重構這個不變的東西緊密結合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只有用資本、技術和模式的力量實現了對人貨場的重構,我們才能真正找到新零售的發展動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才能真正從電商時代邁入了新零售時代。 商品找人的大趨勢不變。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借助互聯網的方式和手段來實現商品與人更加高效地對接,人往往需要通過諸多的方式和渠道才能找到商品。同傳統時代,人們需要逛街去實體店比對相比,這種在線上尋找商品、下單購買的方式的確加大地提升了行業運行效率。隨著商品的日益豐富,特別是商品供應方式的不斷增加,人即使是通過網絡的手段找到心儀的商品依然非常困難。當新零售時代來臨,人們開始通過商品招人的方式來實現商品與人更加精準的對接。 商品找人其實并非僅僅只是將商品提供到真正需要的人身邊,而是以人提供的數據為樣本,通過深度分析和計算,找到用戶真正喜歡的東西,并且將商品直接供應到用戶身邊,真正減少用戶的痛點和難題。 我們在新零售時代,通過以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科技為代表的新技術的應用,其實都是在讓商品更加精準地找到人,減少用戶尋找商品的時間,從而再度提升商品與人之間產生聯系的效率,最終推動零售行業的再度發展。 線上與線下逐漸彌合、統一的大趨勢不變。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形成的是一個二元對立的狀態,線上和線下一直都是勢同水火,無法相容。一方面線上平臺在人們消費行為和習慣改變的大趨勢下不斷將用戶吸引到了平臺上,并且導致了諸多大型流量平臺的產生,以BAT為代表的傳統巨頭,以TMD為代表的新生獨角獸都是這些大型流量平臺的樣板。 線上平臺的聲名鵲起的背后是線下實體商超不斷萎縮的慘狀,我們不斷看到以沃爾瑪、家樂福為代表的諸多傳統零售業巨頭不斷萎縮。在互聯網時代,傳統零售商已經被互聯網式的電商逼到了旮旯里。從這個角度來看,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造就了一個以線上和線下為代表的二元對立的市場狀態,成就一方的同時,必然代表著另外一方的落寞。 進入到新零售時代后,線上和線下不再是對立的,你死我活的狀態,而是尋求兩者之間的彌合。因為雖然以線上為主的購物方式能夠極大地提升運行效率,但是它本身依然存在諸多困境和難題。而線下的實體商超又不是一無是處,同線上電商平臺相比,線下大型實體商超依然有著自己獨特的天然優勢的。商品體驗的真切、提貨的方便、品質的保障等諸多方面都是電商們無法具備的。 因此,在新零售時代,我們應該找到的是如何讓線上和線下進行更好地彌合,從而構建一個線上和線下統一的零售業態,而不僅僅只是彼此消滅彼此的此消彼長的零和游戲。我們看到的以阿里、騰訊和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們不斷利用資本運作的手段來進行線下商超的布局,其實正是互聯網巨頭試圖通過資本的方式進行快速地線上和線下彌合的嘗試。只有真正堅持線上和線下統一的不變真理,我們才能在新零售的道路上不會跑偏。 以阿里、騰訊、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鼓動著新零售的風口不斷來臨,不斷聚集的資本力量、不斷成熟的技術應用、不斷創新的商業模式都在告訴我們新零售將會成為下一個發展風口。如果僅僅只是看到了風口的來臨,而不知道風口之下的那些變與不變,或許我們并不能夠找到策動新零售風口出現的動力源泉。抓住了這些變與不變,我們才能夠在未來的新零售時代少走彎路,實現更好地蛻變。 風口之下卻迷失不斷, 新零售如何避免概念陷阱? 盡管新零售是一個發展風口,并且有巨頭和資本的不斷加持,但是或許正是人們對于新零售風口的混亂加持,所以才造就了新零售的發展方向出現了偏移,并且陷入了概念的陷阱里。無人貨架、無人超市的曇花一現就是這個現象最為直接的體現。那么,當新零售的風口來臨,我們應當如何發展才能避免陷入概念的陷阱呢? 真實改變遠比概念創新更重要。我們看到很多人的新零售項目基本上都是在打造一個全新的概念,試圖通過概念的創新來獲得資本的青睞。然而,同互聯網時代不同的是,當下的資本投資已經變得謹慎,如果僅僅只是做了概念上的改變,而無法真正將新零售作為一個物種進行落地,那么這些概念就僅僅只是概念而已,資本不會關注這樣的新零售項目。因此,盡管在新零售的風口之下,其實人們依然處于一種迷失狀態,互聯網思維對于他們的深度影響,讓他們僅僅只是把新零售看成是一個概念游戲,而無法真正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 另外,經歷了互聯網洗禮的用戶,他們更加關注的是自己在利用這些所謂的創新性的新零售產品優化他們的體驗,而非僅僅只是有概念,沒落地的文字游戲。在新零售時代,我們其實應該更加關注的是如何將新零售更好地進行落地,而不是僅僅只是做一些概念的創新,等到落地的時候卻與傳統電商并未有任何區別,最終導致了用戶選擇用腳投票,項目落得個被資本和市場拋棄的下場。 驅動新零售動力來自于新技術,而非互聯網。新零售的“新”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上,而非僅僅只是借助互聯網技術來驅動新零售的發展。我們看到很多的新零售項目其實是沒有技術創新的,更多的只是概念的創新,這種發展方式帶來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新零售的發展后勁不足,用戶在使用的時候與互聯網式的產品并無任何區別,其實這是由于新零售的驅動力沒有改變所導致的。 新零售避免落入概念陷阱的另外一個關鍵點就是要找到驅動新零售發展的根本力量,而且這些力量并非互聯網。只有這樣,新零售行業的發展才會在互聯網紅利落幕的時刻依然能夠獲得持續不斷的發展原動力。將新零售的驅動力聚焦在以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科技、區塊鏈為代表的新技術身上,而非僅僅只是對已經落幕的互聯網技術不斷加持,或許將會直接決定著新零售的未來究竟能夠走多遠。 以新技術來進行人貨場的重構,從而達到優化用戶體驗的目的,以新技術來進行新零售的落地,從而實現對B端市場的激活,以新技術來進行新零售的體系打造,從而實現線上和線下的彌合,或許只有這樣,新零售才能真正有“新”的地方,或許只有這樣,新零售才能真正有所創新,而非僅僅只是概念上的改變。 用戶體驗始終都是決定新零售成敗與否的關鍵所在。我們可能會問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新零售的出現?新零售的概念是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其實,真正導致新零售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用戶需求的改變上,新零售是順應用戶需求改變的大趨勢產生的。因此,新零售避免落入俗套的另外一個關鍵點在于要將用戶體驗看成是衡量新零售成敗與否的關鍵因素。 傳統電商時代,用戶的消費主要是以線上為主,商品體驗不佳、退換貨困難、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都困擾著用戶,并且導致了用戶體驗的不斷下降。進入到新零售時代后,我們借助線上和線下融合,借助以VR、AR、大數據、智能科技為代表的新技術來改變這些問題,只有真正提升了用戶體驗,我們才能說新零售獲得了成功。 如果我們僅僅只是將新零售看成是一個概念,而不去關注用戶體驗,最終新零售必然會落入到概念的俗套里,最終這種所謂的新零售項目不僅會被資本市場所淘汰,甚至還將會被用戶選擇用腳投票。因此,我們要將用戶體驗看成是決定新零售成敗與否的關鍵,真正讓新零售不是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真正能夠給用戶帶來真實體驗的存在。 以阿里、騰訊、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的帶動下,以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科技為代表的新技術的驅動下,新零售逐漸走進了我們的視野之中。對于受困于互聯網紅利逐漸減退的人們來講,新零售時代的來臨無疑是一次絕好的機會。然而,如果我們只是用互聯網的思維去看待新零售、發展新零售的話,勢必會落入概念的俗套里,只有真正把握那些關鍵點,新零售才能真正成為下一個十年的驅動力。
盡管僅僅只是萌芽,但是依然無法否認新零售的方向性,這或許是互聯網巨頭們之所以會如此堅決地不斷加持新零售的原因所在。善于把握趨勢的人們總是能夠在哪怕一丁點的萌芽當中找到新的發展方向,從而占得先機,當紅利漸起,他們可以率先品嘗到新生業務的果實。 對于新零售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總是有不同的認識。雖然大家的觀點和方向都不一樣,但是新零售將取代傳統電商成為未來人們的消費潛力的現狀卻是沒有任何改變的。然而,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新零售作為一個全新物種,它并不僅僅只是一個行業的事情,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讓新零售時代真正來臨,并且真正能夠成為一個改變人們生活的新物種。 形式多樣卻不離其宗, 新零售的那些不可變量 當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之后,我們看到了基于人、貨、場三種元素重構產生的諸多新模式,無人貨架、無人超市、盒馬鮮生、京東無人廚房等諸多新零售的業態都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出現的。盡管新零售的業態豐富多樣,盡管新零售的風口千奇百怪,但是新零售大背景的那些不變的元素,才是真正決定新零售到底能夠走多遠的關鍵所在。 以那些不變的元素為中心去延展新零售的概念,創新新零售的模式,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聚焦和落地,而不僅僅只是將新零售看成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實質卻是用這些概念再度引起資本和市場的關注。具體來看,新零售的那些不變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人貨場重構的大趨勢不變。無論哪一種新零售的模式都必然需要對傳統電商時代的人、貨、場三種元素進行重新建構,而不僅僅只是對新零售的概念進行所謂的創新,其實質卻是人、貨、場三種元素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改變人的地位和角色、改變貨品的生產和供應方式、構建不同的零售場景,最終完成對傳統電商體系的重新塑造是新零售時代始終不變的金科玉律。只有真正對人貨場三種元素進行重新建構,我們才能真正找到新零售的前進動力,實現更大的發展。 我們當下看到的很多新零售的物種,其實都是沿著對人貨場進行重構的方向發展,只是有些人僅僅只是將人貨場重構看成是一個概念,有些人則只對人貨場進行重新建構,卻忽略了三者重構之后將會帶來的改變而已。對于人貨場進行重構從本質上來看,其實是在構建一個全新的運作體系,以此來代替傳統電商的運行體系,并且為零售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 如何持續對人貨場進行重新建構,而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將會決定著我們究竟能夠把握住多少的新零售風口,實現多少的蛻變。以阿里、騰訊和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在資本運作、技術研發、模式創新等諸多方面的布局,其實都是與人貨場重構這個不變的東西緊密結合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只有用資本、技術和模式的力量實現了對人貨場的重構,我們才能真正找到新零售的發展動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才能真正從電商時代邁入了新零售時代。 商品找人的大趨勢不變。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借助互聯網的方式和手段來實現商品與人更加高效地對接,人往往需要通過諸多的方式和渠道才能找到商品。同傳統時代,人們需要逛街去實體店比對相比,這種在線上尋找商品、下單購買的方式的確加大地提升了行業運行效率。隨著商品的日益豐富,特別是商品供應方式的不斷增加,人即使是通過網絡的手段找到心儀的商品依然非常困難。當新零售時代來臨,人們開始通過商品招人的方式來實現商品與人更加精準的對接。 商品找人其實并非僅僅只是將商品提供到真正需要的人身邊,而是以人提供的數據為樣本,通過深度分析和計算,找到用戶真正喜歡的東西,并且將商品直接供應到用戶身邊,真正減少用戶的痛點和難題。 我們在新零售時代,通過以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科技為代表的新技術的應用,其實都是在讓商品更加精準地找到人,減少用戶尋找商品的時間,從而再度提升商品與人之間產生聯系的效率,最終推動零售行業的再度發展。 線上與線下逐漸彌合、統一的大趨勢不變。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形成的是一個二元對立的狀態,線上和線下一直都是勢同水火,無法相容。一方面線上平臺在人們消費行為和習慣改變的大趨勢下不斷將用戶吸引到了平臺上,并且導致了諸多大型流量平臺的產生,以BAT為代表的傳統巨頭,以TMD為代表的新生獨角獸都是這些大型流量平臺的樣板。 線上平臺的聲名鵲起的背后是線下實體商超不斷萎縮的慘狀,我們不斷看到以沃爾瑪、家樂福為代表的諸多傳統零售業巨頭不斷萎縮。在互聯網時代,傳統零售商已經被互聯網式的電商逼到了旮旯里。從這個角度來看,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造就了一個以線上和線下為代表的二元對立的市場狀態,成就一方的同時,必然代表著另外一方的落寞。 進入到新零售時代后,線上和線下不再是對立的,你死我活的狀態,而是尋求兩者之間的彌合。因為雖然以線上為主的購物方式能夠極大地提升運行效率,但是它本身依然存在諸多困境和難題。而線下的實體商超又不是一無是處,同線上電商平臺相比,線下大型實體商超依然有著自己獨特的天然優勢的。商品體驗的真切、提貨的方便、品質的保障等諸多方面都是電商們無法具備的。 因此,在新零售時代,我們應該找到的是如何讓線上和線下進行更好地彌合,從而構建一個線上和線下統一的零售業態,而不僅僅只是彼此消滅彼此的此消彼長的零和游戲。我們看到的以阿里、騰訊和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們不斷利用資本運作的手段來進行線下商超的布局,其實正是互聯網巨頭試圖通過資本的方式進行快速地線上和線下彌合的嘗試。只有真正堅持線上和線下統一的不變真理,我們才能在新零售的道路上不會跑偏。 以阿里、騰訊、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鼓動著新零售的風口不斷來臨,不斷聚集的資本力量、不斷成熟的技術應用、不斷創新的商業模式都在告訴我們新零售將會成為下一個發展風口。如果僅僅只是看到了風口的來臨,而不知道風口之下的那些變與不變,或許我們并不能夠找到策動新零售風口出現的動力源泉。抓住了這些變與不變,我們才能夠在未來的新零售時代少走彎路,實現更好地蛻變。 風口之下卻迷失不斷, 新零售如何避免概念陷阱? 盡管新零售是一個發展風口,并且有巨頭和資本的不斷加持,但是或許正是人們對于新零售風口的混亂加持,所以才造就了新零售的發展方向出現了偏移,并且陷入了概念的陷阱里。無人貨架、無人超市的曇花一現就是這個現象最為直接的體現。那么,當新零售的風口來臨,我們應當如何發展才能避免陷入概念的陷阱呢? 真實改變遠比概念創新更重要。我們看到很多人的新零售項目基本上都是在打造一個全新的概念,試圖通過概念的創新來獲得資本的青睞。然而,同互聯網時代不同的是,當下的資本投資已經變得謹慎,如果僅僅只是做了概念上的改變,而無法真正將新零售作為一個物種進行落地,那么這些概念就僅僅只是概念而已,資本不會關注這樣的新零售項目。因此,盡管在新零售的風口之下,其實人們依然處于一種迷失狀態,互聯網思維對于他們的深度影響,讓他們僅僅只是把新零售看成是一個概念游戲,而無法真正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 另外,經歷了互聯網洗禮的用戶,他們更加關注的是自己在利用這些所謂的創新性的新零售產品優化他們的體驗,而非僅僅只是有概念,沒落地的文字游戲。在新零售時代,我們其實應該更加關注的是如何將新零售更好地進行落地,而不是僅僅只是做一些概念的創新,等到落地的時候卻與傳統電商并未有任何區別,最終導致了用戶選擇用腳投票,項目落得個被資本和市場拋棄的下場。 驅動新零售動力來自于新技術,而非互聯網。新零售的“新”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上,而非僅僅只是借助互聯網技術來驅動新零售的發展。我們看到很多的新零售項目其實是沒有技術創新的,更多的只是概念的創新,這種發展方式帶來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新零售的發展后勁不足,用戶在使用的時候與互聯網式的產品并無任何區別,其實這是由于新零售的驅動力沒有改變所導致的。 新零售避免落入概念陷阱的另外一個關鍵點就是要找到驅動新零售發展的根本力量,而且這些力量并非互聯網。只有這樣,新零售行業的發展才會在互聯網紅利落幕的時刻依然能夠獲得持續不斷的發展原動力。將新零售的驅動力聚焦在以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科技、區塊鏈為代表的新技術身上,而非僅僅只是對已經落幕的互聯網技術不斷加持,或許將會直接決定著新零售的未來究竟能夠走多遠。 以新技術來進行人貨場的重構,從而達到優化用戶體驗的目的,以新技術來進行新零售的落地,從而實現對B端市場的激活,以新技術來進行新零售的體系打造,從而實現線上和線下的彌合,或許只有這樣,新零售才能真正有“新”的地方,或許只有這樣,新零售才能真正有所創新,而非僅僅只是概念上的改變。 用戶體驗始終都是決定新零售成敗與否的關鍵所在。我們可能會問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新零售的出現?新零售的概念是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其實,真正導致新零售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用戶需求的改變上,新零售是順應用戶需求改變的大趨勢產生的。因此,新零售避免落入俗套的另外一個關鍵點在于要將用戶體驗看成是衡量新零售成敗與否的關鍵因素。 傳統電商時代,用戶的消費主要是以線上為主,商品體驗不佳、退換貨困難、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都困擾著用戶,并且導致了用戶體驗的不斷下降。進入到新零售時代后,我們借助線上和線下融合,借助以VR、AR、大數據、智能科技為代表的新技術來改變這些問題,只有真正提升了用戶體驗,我們才能說新零售獲得了成功。 如果我們僅僅只是將新零售看成是一個概念,而不去關注用戶體驗,最終新零售必然會落入到概念的俗套里,最終這種所謂的新零售項目不僅會被資本市場所淘汰,甚至還將會被用戶選擇用腳投票。因此,我們要將用戶體驗看成是決定新零售成敗與否的關鍵,真正讓新零售不是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真正能夠給用戶帶來真實體驗的存在。 以阿里、騰訊、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的帶動下,以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科技為代表的新技術的驅動下,新零售逐漸走進了我們的視野之中。對于受困于互聯網紅利逐漸減退的人們來講,新零售時代的來臨無疑是一次絕好的機會。然而,如果我們只是用互聯網的思維去看待新零售、發展新零售的話,勢必會落入概念的俗套里,只有真正把握那些關鍵點,新零售才能真正成為下一個十年的驅動力。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