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ofo敲定10億美元融資,離合并還有多遠?通信
一位接近供應鏈的人士稱,共享單車行業有“行規”――給供應商下的訂單足夠大,便有權與供應鏈廠商議定一個延遲付款的賬期,訂單體量越大,可議定的賬期越長,這給了共享單車企業更大的資金周轉余地。
共享單車“燒錢”速度令人乍舌。
有消息人士透露,ofo下一輪融資將于近日完成,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等。此前,ofo聯創和早期投資人分別證實這輪融資金額達10億美元:今年9月,楊品杰在莫斯科市場啟動儀式上稱,ofo擬進行新一輪融資,金額將超10億美元;10月,ofo早期投資人亦透露,融資金額為10億美元。
對于此次融資,ofo官方稱不予置評。
錯失風口 阿里并不死心?
三天前,馬云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訪時,首次談及對共享單車格局的看法。
“我確實不知道我們投了哪家共享單車,到現在也沒搞清楚”,“ofo?可能投了一點點吧,不多吧?”,馬云強調,他作為公司董事長,和CEO關注的內容和角度不同,所以對此并不了解。
實際上,從今年下半年起,阿里巴巴正在加大力度進場,這家巨頭顯然不想錯失這一“風口”。有投資人稱,阿里巴巴一直對共享單車市場“虎視眈眈”,一直在觀望二線品牌,并接觸了很多企業。
在近幾次共享單車融資中,可見一斑。
12月4日,哈羅單車宣布獲得總計3.5億美元的D1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螞蟻金服等。今年10月,阿里巴巴推動了永安行和哈羅單車合并。據永安行公告顯示,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云鑫將對永安行參股公司江蘇永安行低碳科技增資19.8億元,完成后上海云鑫持股32%。
這也意味著,阿里系成為第一大外部股東。
而ofo上一輪融資是7月6日,當時的E輪融資金額為7億美元,由阿里巴巴領投。可惜,阿里未獲得ofo的控制權,滴滴作為第一大外部股東,持股占比25%。
在ofo新一輪融資中,很可能再現阿里巴巴的身影,但施力多少尚未可知。
兩家合并 誰是幕后推手?
除融資外,外界最為關注的當屬摩拜和ofo能否合并,這一傳言由來已久。
ofo早期投資人、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曾透露,在兩家市場份額非常接近的情況下,想把對方打死基本不可能,兩家合并是最好的選擇。
雖然兩家紛紛否認,但從互聯網公司的以往案例看,合并已愈發清晰。
馬云向新浪科技透露,騰訊希望將共享單車企業合并。
而據《財經》報道,騰訊對于合并態度還顯得模糊,只希望雙方股東可以認真思考,目的是讓大家達到高效競爭的一種狀態,能夠在保障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回歸商業本質,合不合并騰訊也沒有答案。
該報道指出,滴滴才是雙方合并的重要推動方,其想讓雙方在今年完成合并,理由是合并后可以避免波及反壟斷申報。
根據相關規定,若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并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需要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申報。
此前,ofo創始人戴威透露,ofo每日收入近千萬元。按照這一說法計算,其營業額必超4億元。若雙方能年內合并,則只能按去年的數字核算,而去年共享單車處于起步階段,足可避免申報。
押金去哪兒了?
日前有媒體曝出摩拜ofo資金告緊,已開始挪用用戶押金填補缺口,對此摩拜ofo均予以否認,稱與事實嚴重不符,嚴格保障用戶押金安全。值得玩味的是,朱嘯虎在烏鎮參加互聯網大會時對于這一問題對新浪科技連說兩個不知道。
然而,有業內人士稱,共享單車業內,使用用戶押金作為周轉資金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更要命的是,共享單車的存亡往往跟用戶押金息息相關,共享單車企業一旦陷入困境,退押金難的問題接踵而至。
針對該問題,中國消費者協會在北京召開共享單車企業公開約談會,就押金和預付金存管、車輛投放與運維等問題約談摩拜、ofo、永安行、優拜、哈羅單車、拜客出行、小藍7家企業,建議免收押金租車。
共享單車取消押金現實嗎?在新浪科技發起的“你覺得共享單車應該取消押金嗎?”的調查中,56.7%的網友投給了“不現實吧,企業也是要賺錢的”這一選項。40.6%的網友投給了“趕緊取消,萬一倒閉押金退不回就呵呵了”這一選項。
所謂第三方監管靠譜嗎?
此前,摩拜和ofo均表示,已開始對押金采取第三方監管。
摩拜方稱,已與招商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并在押金監管、支付結算、金融、服務和市場營銷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
ofo方稱,與中信銀行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目前,雙方在押金監管、支付結算、跨境金融、資金托管、授信支持、市場營銷、公益活動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
銀行監管屬于第三方監管,看似安全無憂,實則暗藏隱患。
有知情人透露,多數單車企業雖在宣傳上稱是第三方監管,設立了專門賬戶,但該賬戶僅為一般存款賬戶,且存在為保持現金流而挪用押金的現象。
這一說法表明,銀行僅僅將共享單車賬戶作為正常儲蓄賬戶,無須履行三方監管義務。
這或許讓大家想到了深陷經營困局的小藍、小鳴和酷騎。
這三家企業,在建立之初時與摩拜和ofo相似,均對外宣稱押金由第三方監管。然而從目前來看,三家用戶退押金“遙遙無期”,也不見曾經宣稱的第三方監管的任何作用。
共享單車潰敗從拖欠供應商欠款開始
據智東西報道,近日,富士康內部共享單車產品線的負責人發出一條朋友圈,稱”ofo上周開始暫停對供應商付款。
一位接近供應鏈的人士稱,共享單車行業有“行規”――給供應商下的訂單足夠大,便有權與供應鏈廠商議定一個延遲付款的賬期,訂單體量越大,可議定的賬期越長,這給了共享單車企業更大的資金周轉余地。
可想而知,一旦資金鏈斷裂,供應商將被共享單車企業拖下水,巨額訂單將被擱置。
附:ofo融資歷程
2015年10月,Pre-A輪,唯獵資本和東方弘道投資投資。
2016年1月,A輪,金沙江創投領投,東方弘道跟投2500萬。
2016年8月,A+輪,真格基金、天使投資人王剛等共同提供A+輪融資。
2016年9月,B輪,完成經緯領投、金沙江、唯獵資本跟投數千萬美元融資。
2016年10月,C輪系列,包括滴滴出行數千萬美元C1輪戰略投資,及美國對沖基金Coatue、小米等領投的C2輪投資,一共1.3億美元。
2017年3月,D輪,此次融資由DST領投,滴滴、中信產業基金、經緯中國、Coatue、Atomico、新華聯集團等機構跟投,總共4.5億美元(約30億元)。
2017年7月,E輪,此輪融資由阿里巴巴、弘毅投資和中信產業基金聯合領投,滴滴出行和DST持續跟投。總共超7億美元(約46億元)。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