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調架構力推新能源,能否成功?互聯網+
導讀
且看自主新能源品牌這股“力”,能否真的將東風送上青云。
且看自主新能源品牌這股“力”,能否真的將東風送上青云。
文|鄧霞
編輯|李皙寅
8月28日,東風集團發布本年度半年報,看起來,挑戰不小。上半年累計汽車銷量94.5萬輛,同比下降23.4%。其中占大頭的合資車銷量61.29萬輛,同比下降26.4%,新能源汽車銷量約11.96萬輛,同比下降約6.9%。
水無常形,市場格局巨變,傳統燃油車及合資品牌的競爭力顯著下降,新能源與自主品牌高速崛起。東風公司也到了變革的時刻,自主、新能源、轉型,是東風汽車后續的關鍵詞。
在此前的發布會上,東風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尤崢宣布東風正式啟動“轉型升級三年行動”。未來三年,在自主新能源領域,要投入 500 億元,新推18款乘用車,22款商用車;到 2025 年,東風自主乘用車與合資品牌的銷量比例達到 1:1,各 200 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占自主品牌的 50%,占自主品牌乘用車的 70%。
在這一目標下,東風開始調整品牌架構,由集團一體化管理旗下的東風風神、東風eπ和東風納米三大產品系列品牌,新車型也大量推出。
東風自主乘用車品牌架構/圖源:東風汽車
圍繞自主全面布局背后,或許是東風汽車發展方向的重新聚焦。在這種新勢力沖擊和合資燃油車式微的雙重背景下,東風帶著500億及重塑發展的決心,上牌桌以圖重振雄風。
01 合資“利潤奶牛”不再
東風上半年的成績實在算不上好看。
8月14日,東風公司旗下核心業務上市主體東風集團股份(0489.HK)發布盈利預警,預期2023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75%到80%。其中,合資乘用車利潤的大幅下降是“元兇”之一。
說起合資車,大家都不陌生。在新能源汽車出現之前,合資車一直是我國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東風汽車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企業:時間久、品牌多。
早在東風還不叫“東風”時,就已經布局合資車。1991年,第二汽車廠(東風汽車前身)與法國PSA標致雪鐵龍公司簽署合資協議成立合資公司,以“富康”汽車(即雪鐵龍ZX)為始,開啟了其長達30余年的合資車史。2003年,東風本田與東風日產相繼成立,直至現在,東風已經擁有東風日產、東風本田、東風英菲尼迪、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等多個合資品牌。
這些以東風日產和東風本田為代表的合資品牌,一直是東風汽車的“利潤奶牛”。以2022年為例,東風集團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錄得102.65億元,集團應占合營企業利潤達118.84億元。其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為東風與日產按50:50股比合資)當年稅后利潤達108億元,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為東風與本田按50:50股比合資)稅后利潤達106.5億元,據權益法核算,二者合計為東風集團貢獻約107億元利潤。
但就在8月28日,東風集團發布的2023年中期業績報告卻告訴市場:風風光光20年后,這頭“利潤奶牛”逐漸褪色。受國內合資非豪華乘用車市場占有率持續下滑影響,集團合資車上半年銷量僅為61.29萬輛,同比下降了26.4%。其中,東風日產銷量同比下降28.0%,東風本田同比下降32.8%。
利潤方面,報告披露集團上半年應占合營企業利潤錄得14.03億元,同比下降約73%,與去年的52.25億元相去甚遠。其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較同期減少約人民幣17.60億元;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較同期減少約人民幣15.14億元。
02 嵐圖“稚子養家”
2018年組建、2021年正式獨立運營的嵐圖汽車,是東風汽車在新能源市場的問路石,也是東風汽車目前最為成熟的新能源自主品牌。
定位為高端智慧電動汽車品牌的嵐圖目前已經推出三款車型,包括性能級智能電動SUV嵐圖FREE、電動豪華旗艦MPV夢想家和中式豪華電動轎車嵐圖追光。其中,嵐圖FREE在前不久舉辦的2023嵐圖用戶之夜上還迎來了一次更新換代。
從銷量來看,嵐圖今年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數據顯示,8月嵐圖銷量為4009輛,同比增加65%。1-8月累計汽車銷量約2.2萬輛,較同期翻了一倍。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除商用車和易捷特新能源之外,東風汽車少有的銷量同比取得正增長的子品牌。
嵐圖2023年月銷量/圖源:嵐圖汽車
對于接下來的發展,市場對嵐圖汽車也普遍持樂觀態度。8月19日,新嵐圖FREE正式上市。與舊款相比,新嵐圖FREE搭載了百度Apollo Highway Driving Pro領航輔助智駕,智能化水平百尺竿頭再進一步。更重要的是,新版本售價僅為26.69萬元,比老款直降6.67萬元。
價格調整加之技術精進,嵐圖對自己接下來的銷量也很有自信。“月銷量連續五個月超3000臺,標志著嵐圖汽車邁入了銷量穩步增長的階段,下一步嵐圖汽車將繼續乘勢而上,厚積薄發。” 嵐圖汽車CEO盧放曾如是說。
嵐圖之于東風,時任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的竺延風曾如此定義:“嵐圖托舉的是整個東風品牌向上的責任、傳遞著東風高飛的勇氣。”
即便嵐圖“一人吃飽”,東風做不到“全家不愁”。當下的嵐圖尚處發展初期,從內部占比來看,嵐圖對整個東風集團的業績所能貢獻的力量,仍有待進一步擴大。東風集團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08萬輛,嵐圖3000多的月銷量在這其中占一成;相比同一賽道動輒上萬的月銷量,嵐圖也有不小的增長空間。
事實上,嵐圖也早就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盧放曾告訴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如果在過程中稍微有一點兒松懈,抑或是覺得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就轉向或放棄,那就無法達到最初的目標。所以我一直在鼓勵我們的團隊,要堅持‘長期主義’,奔著目標前進,不輕言放棄。”
03 猛士上探豪華越野
東風汽車或許也正是意識到了上述這一點,于是選擇建立了一套“頂天立地鋪天蓋地”的品牌矩陣,不再讓嵐圖“單打獨斗”。
“頂天”,代指的就是豪華高端市場。這一次,除了嵐圖,東風還派出了猛士。2022年,猛士汽車科技公司正式成立,宣告這個此前一直以軍用越野車為主的品牌正式“下凡”做民用越野車。
“品牌向上,這是我們最核心的一個責任,從自主品牌的序列來看,東風真正從起步就在50萬以上,我們是第一家。不管最后量做到哪一步,你剛才說了頂天立地,我們始終是承擔著頂天的職能,旗艦標桿的作用。”猛士科技的CBO(首席品牌官)王炯在接受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采訪時表示,“因為嵐圖是我們兄弟單位,我們目前協同比較多。我們是希望嵐圖能越走越好,如果猛士在前面如果把價格帶和品牌向上任務完成比較好,那也能為嵐圖創造出更多的發展空間,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結局。”
但與嵐圖面向的主流乘用車市場不同,猛士更多聚焦在越野車市場。“蔚來、理想、小鵬、特斯拉,已經把新能源可以轉型的其他賽道基本上已經占得七七八八了。在這幾年作為大家在后疫情時代,戶外和越野是大家比較向往的一個點,同時在越野車這個賽道不是那么擁擠的時候,大家肯定都希望能夠快速進入這個賽道,把這個賽道蛋糕做大。”王炯坦言。
有此想法的,當然不止東風一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開始瞄準新能源越野車這一領域。從比亞迪的方程豹、仰望U8再到長城的哈弗猛龍、坦克400 Hi4-T,還有北汽的極石01,今年的8月說是“越野月”都不為過。不過除了比亞迪的仰望U8外,就只有猛士917的售價突破了50萬元大關。
猛士首款車型917 /鄧霞攝
高售價正是源于高質量。猛士917作為越野新物種,可以實現1088匹超強馬力,900mm涉水深度,CDC空氣懸掛,5種越野駕駛模式及智能越野AUTO模式,既滿足多路面的舒適,又滿足極致越野穿越需求。王炯告訴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不管是從越野性能還是服務體驗,猛士都有足夠的底氣敢說物有所值。“今天的價格一公布,大多數人覺得定位在這個價格區間,這個產品一定是值的。”
04 納米下滲小型純電
如果說嵐圖和猛士承擔著東風“頂天”的職責,那么今年相繼發布的eπ和納米,以及原有的東風風神則是東風用來保證銷量,以求“立地”的工具。東風公司方面表示,三大產品系列品牌定位將進一步明晰。其中,納米主要面向小型純電市場。
與新能源越野車類似,小型純電車一直以來也不算是車企的主流領域。不過隨著新能源的發展和主流車市場的飽和,這個賽道才顯得熱鬧非凡。
此前乘聯會指出,隨著私家車出行需求的全面爆發,作為家庭的第二輛車,A0級純電動車市場正在全面崛起。未來隨著中國家庭的小型化,單口、雙口家庭的占比將迅速提升,A級車型在三口之家中的主導地位將減弱,小型車市場將有更大的市場空間。
于是各家車企紛紛響應。除了“老網紅”五菱宏觀mini外,這個賽道如今還有比亞迪海豚、歐拉好貓等一眾后起之秀。其中,比亞迪海豚更是自今年3月起連續5個月月銷超3萬,連帶著整個A0級市場今年1-7月的銷量都同比增長了82.3%。
為了更快搶占這一市場,東風納米也使出了全身力氣。在品牌層面,東風納米總經理陳萌在發布會上重點介紹了品牌標識“NAMMI”的由來。納米,是10億分之一米,寓意國民性。而將代表用戶的“M”(Me)置于“NAMI”(納米)中間,將用戶融入品牌基因,則表達了東風納米品牌以用戶為中心,與用戶共創美好的理念。不要“豪華”,“國民”才是納米想要給市場傳遞的標簽。
在技術層面,東風納米采用了專屬的東風量子架構3號平臺,車身則通過采用短前后懸設計加大了車內空間,同時還配備毫秒級主動斷電電池、全球首創的馬赫E“十合一”電驅系統以及以高性能芯片和算法來同時保證“智駕”與“安全”。目前,基于量子架構3號平臺,東風納米品牌的首款車型納米01也已經完成首秀。
東風納米01 /鄧霞攝
結語
“今天,一個全新的品牌就此啟航,一個全新的東風正在走來!這個東風將是一個電動化、智能化的東風、一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東風、一個源源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東風!”東風納米發布會上,東風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陳昊慷慨激昂,言談中充滿著對自主新能源品牌的看重與信任。
就東風現有的自主品牌矩陣來說,既有面向主流市場的東風風神和東風eπ,還有瞄向細分市場的猛士和納米。從豪華到高端,這些品類也無一不囊括。從外界來看,在新能源賽道,這個老牌國企已經給出了足夠的誠意,做了一個企業該做的所有努力。剩下的,只待市場給出答案。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且看自主新能源品牌這股“力”,能否真的將東風送上青云。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