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倒了近20家企業: 偽共享經濟風口墜落智能
免押金已逐步成為共享經濟的標配,2017年第二季度共享經濟領域投資58起,對于共享經濟。
本報記者 劉詩萌 北京報道
“大不了一人一輛騎回家。”酷騎單車前CEO高唯偉曾如此回應共享單車企業倒閉后的善后問題。然而12月21日,同樣是這家公司,因拒不退還押金被中國消費者協會舉報涉嫌刑事犯罪。7月至今,各地受理的消費者投訴已多達21萬次。
這也僅僅是共享經濟今年遭遇“寒冬”的一個縮影。上半年耀眼的融資數據背后,寒意也在悄悄涌動:6月,在摩拜單車高調宣布拿到6億美元的E輪融資后不久,悟空單車和3VBIke接連宣布倒閉。
此后,隨著資本和政策的收緊,靠資本推動、盈利模式難尋的共享經濟遭到沖擊,“倒閉潮”蔓延到各個共享領域。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來有接近20家以共享為概念的企業正式宣布倒閉,退押金難隨之成為行業通病,公眾對共享經濟漸漸失去信任。
北京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中國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表示,現在的分享經濟門檻太低且邊界比較模糊,如果不完善信用體系建設,會影響共享經濟未來的規模經濟和效率經濟。
全線遇冷
2017年,共享經濟似乎迎來了風口。共享單車的兩大巨頭摩拜和ofo紛紛以“新四大發明”之名走出國門;美國共享辦公大咖Wework進入中國;共享雨傘、共享服裝、共享洗車、共享籃球等等打著“共享”旗號的項目也頻頻亮相。IT桔子發布的季度報告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共享經濟領域投資58起,融資481.63億,約占整體市場融資的30%。
全線潰退也是從這時開始的。共享單車方面,在兩大獨角獸摩拜和ofo拿到巨額E輪融資,開始大打免費戰、價格戰的時候,二三線公司在夾縫中生存愈加艱難。繼悟空單車、3VBIke退出市場后,町町單車、小鳴單車、酷騎單車和小藍單車先后宣布倒閉,其致命原因大多是資金鏈的斷裂。其中,酷騎和小藍兩家都曾經是共享單車第二陣營的主力。而兩家頭部公司,也面臨一些投資方要求合并的壓力。
共享充電寶一度是今年的“風口”。2017年4月至5月,這一行業吸金超過10億元,小電科技甚至在短短50天內完成了三輪融資。然而從6月份開始,市場就逐漸趨于理性,Hi電傳出變相裁員的消息,10月樂電正式停運,11月上線測試不到半年的美團共享充電寶業務已經停止。其他共享領域中,共享汽車友友用車3月因投資款項未到位而停止運營,EZZY10月也突然宣布解散和清算;共享“e傘”因大量雨傘被破壞、拿走而倒閉;多啦衣夢共享租衣公司無法正常營運后也拒不退還押金。
12月初,共享辦公也開始承受政策的壓力。有消息稱北京朝陽、海淀、豐臺三個區工商行政管理分局已經暫停受理共享辦公空間、孵化器等虛擬地址工商注冊登記,《華夏時報》記者向3W咖啡及車庫咖啡等創業孵化器求證,均證實了這一消息。3W咖啡某工作人員表示,該規定對孵化器產生一定影響。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一些小型孵化器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出租工位及售賣工商注冊地址,這造成了許多業內亂象。當一個團隊離開孵化器或者創業失敗公司倒閉后,如果不主動注銷地址,賣方很難收回地址,一定程度上造成稅務征收困難,以及不少僵尸企業難以監管的問題。
偽共享經濟泡沫
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華夏時報》記者指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共享經濟面臨的“倒閉潮”,同IPO審核趨嚴有關。
據公開信息測算,今年前11個月A股IPO過會率持續降低,已由年初的80%以上跌至45%。IPO發行數量最多的月份分別為今年1月和3月,前兩季度也正是共享領域的企業融資順利的時候。自10月17日,“大發審委”履職后,IPO被否率持續走高。11月29日當日上會的3家企業全部被否,在IPO歷史上首次出現單日零通過率的現象。
其背后的邏輯在于資本對共享企業的重要性。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很多共享企業自身盈利模式單一,對資本依賴程度過高,導致拿不到融資,失去了資本支持后高估值“泡沫”一下子就破滅了。而是否有盈利預期、退出通道是否順暢對于投資人的重要性又不言而喻。同創偉業投資總監胡慶平曾直言,對于共享經濟,資本更加關注它最后退出的路徑在哪里。因而,即使在ofo和摩拜雙方都沒有合并意愿的情況下,雙方部分投資人在合并一事上顯得更為著急,理由就是認為只有合并才是能形成盈利的合理方式。
另一方面,相關政策的出臺也是懸在不少野蠻生長的“偽共享”產品頭上的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位科創界人士對記者表示,共享經濟的本質是將原本已經存在的閑置資源進行合理利用,也即是以“存量”共享為基礎的。然而,無論是滿大街花花綠綠的共享單車,還是小店里的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這些重資產的共享行業擠占了社會公共資源,已經是“增量”了,與最初共享經濟發展的理念是相悖的。
8月18日,上海市交通委叫停市區共享單車投放。隨后,包括了北上廣深、南京、杭州等12個一二線城市都發布了禁投令。截至叫停時,共享單車企業在北京市投放運營車輛總數已達235萬輛。
宋清輝認為,共享經濟的本質是對社會閑置資源進行再次調配,從而讓大眾能夠以低廉的價格享用這些資源。但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辦公等卻是統一采購的商品或空間設施,然后通過繳納押金、分時租賃的形式給人使用,這與共享經濟的本質相去甚遠。
而對于共享經濟的未來,芝麻信用副總經理李叢杉認為,只有向信用經濟升級才是破題之道。他表示,免押金已逐步成為共享經濟的標配,有些企業在擺脫押金后,不但沒有死亡,甚至開始進入盈虧平衡期。IDG資本董事樓軍也指出,信用體系的搭建和完善是分享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3%。中國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根據預測,未來幾年共享經濟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增長。宋清輝認為,未來行業的發展方向,一定是朝著更低消耗、更低成本的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日趨完善的共享經濟2.0版本的方向邁進。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