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業登上AI大船背后,離不開語音助手神助攻?智能

移動互聯網的船靠岸了,AI成為物聯網時代的新船票
曾經在一個論壇上,主持人問騰訊馬化騰:大家都很羨慕騰訊登上了移動互聯網的大船,你認為微信是一張坐票還是一張站票?馬化騰的回答很巧妙,其實是站票還是坐票還是頭等艙票并不重要,因為船已經靠岸了。
是的,移動互聯網的船靠岸了,AI成為物聯網時代的新船票。于是,傳統企業也好、互聯網創業者也罷,他們開始紛紛擁抱AI,打造各種智能產品,從智能手機、智能手環到智能耳機,智能產品變得無處不在。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硬件產品使用體驗大都不盡如人意,例如智能產品與人的交互能力不足、智能化程度還比較低等,人機交互體驗差成為眾多消費者瘋狂吐槽的痛點。
智能產品痛點背后:巨頭搶灘布局智能語音助手
智能產品發展初期,人機交互體驗差的智能產品層出不窮。為了解決人機交互體驗差的難題,科技巨頭研發出智能對話與即時問答的智能交互系統——語音智能助手。作為最核心的智能化入口擔當,智能語音助手系統的研發和應用吸引了蘋果、亞馬遜、騰訊在內的多家科技巨頭企業競相參與。
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次接觸到語音識別,都是通過智能手機上配備的語音助手,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iphone手機的語音助手Siri。2011年,蘋果在iPhone4S上首先展現出了智能語音控制功能,隨后幾年,蘋果又陸續發布了Siri的新功能。就在今年,蘋果新一代手機系統iOS11正式版又帶來功能更加完善的Siri。可以說,蘋果 Siri 是開啟智能語音助手的先鋒。
而論起當前最火的語音智能助手,應屬亞馬遜Alexa語音助手。亞馬遜在2014年推出了智能助理Alexa,隨后在Echo home也配置了Alexa,而憑借Echo音箱的大火Alexa越來越受重視。如今Alexa已經成為了亞馬遜一項重要的業務,正在逐步滲透到數百萬聯網產品中。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末,亞馬遜智能語音助手Alexa占整體智能語音市場份額達到68%,顯著領跑市場。
隨著我國科技實力的不斷發展,我國在智能語音識別技術領域也有很大突破。2017年,騰訊推出智能語音助手“騰訊叮當”,在語音識別率和識別精確度方面都更上了一層樓,且完全不弱于國外的技術。而后,騰訊還與飛利浦、廣汽、路暢科技、咕咚等一系列硬件科技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借助騰訊叮當共同打造更加智能的產品。如今搭載騰訊叮當的智能產品已經開始逐步實現落地,國內市場的智能化進程也值得期待。
各大巨頭對智能語音助手搶灘布局,足見智能語音助手在各領域產品智能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那么,智能語音助手具體是如何讓智能產品更智能的?
從國內咪咕最新發布的智能產品iBFree 2運動藍牙耳機身上,可以窺見國內產品智能化的深度。iBFree 2智能運動藍牙耳機搭載智能語音助手系統,在接到用戶音樂播放的相關指令后,即可自動調用音樂播放模式;當用戶說出具體的歌曲名稱,這款耳機能夠精準識別用戶口頭命令并切換聽歌曲目。
在語音識別功能加持下,用戶與智能產品之間的語言交互讓操作更便捷,解放了人們的雙手。另一方面,語音精準識別的能力也讓人機交互體驗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可見語音智能助手系統無異于開啟人類智慧生活的第一入口,巨頭們對智能語音助手的重視也就不言而喻了。
缺人、缺錢、缺技術,制造企業陷入智能化轉型困境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硬件產業市場規模將超4000億元,同比增長21%。在龐大的用戶需求下,傳統企業、中小型企業以及科技巨頭都希望從中分一杯羹。然而,語音助手的研發對人工智能的技術實力和AI生態系統廣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放眼市場,語音智能助手這種重要的核心產品只掌握在蘋果、亞馬遜、谷歌、騰訊等擁有開放的高質量AI技術和能力的巨頭手中,還遠未實現全面普及。實現智能化所需的海量數據庫和資金、AI技術等資源讓很多想登上AI大船,但是缺乏軟硬實力的制造企業望而卻步。其中,有兩類企業面臨巨大困境。
一類是缺技術、缺資金、缺人才的中小型企業
在技術上,產品的智能化囊括了信息安全、內容、大數據、云計算和AI等諸多互聯網創新科學技術,而大多數中小企業信息化、自動化基礎較為薄弱,并不足以支撐起智能語音助手系統的搭建工程。
在資金上,由于給中小型企業提供貸款要承受更大的風險,因此銀行和一些互聯網企業放給中小型企業的貸款不多。加之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大,資金鏈薄弱,而智能化轉型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僅依靠中小型企業自身的資金投入會難以為繼。
在人才需求上,智能化轉型的企業需要管理人才和AI技術人才雙線的密切配合,而目前國內智能制造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中小型企業普遍面臨著專業技術人才、中高端復合型人才、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人才以及創新創業人才的緊缺狀況。
另一類是轉型艱難、與AI技術距離較遠的傳統制造企業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AI已經開始深入各行各業,傳統制造業同樣會受到AI的波及。在智能化大行其道的當下,傳統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必然會朝著智能化的方向走。但在現實中,傳統企業的智能化升級轉型實則難上加難。
一方面,我國是制造業大國,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形成了一套利用人力執行的、完整、成熟的生產流程和生產模式,傳統固有業務渠道涉及技術低端,操作形式則較為繁瑣,且極重的產業模式讓眾多傳統企業在科技轉型路上舉步維艱;另一方面,市場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國內大多數傳統制造企業對于高科技技術人才、以及人工智能技術人才的引進缺失,讓落后的工藝和設備、技術創新人才的匱乏加劇了企業的發展困境,進一步影響了傳統企業智能化轉型。
AI勢必會改變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模式,實現產業重組,但是傳統制造業要想實現AI轉型困難重重。制造企業的人才困境、技術困境、資金困境無形之中成為人們打造智慧生活的攔路虎。站在AI風口,中小型企業和傳統制造企業該如何搭上AI的快船呢?
AI巨頭全面助推制造企業智能化轉型
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生活產品的智能化已是大勢所趨,制造企業也想趕緊跟上時代的步伐,借勢轉型升級。但如上文所說,智能化轉型所需海量數據庫、巨額資金和尖端人才的供給讓很多意圖轉型的企業陷入困境。在中小型企業和傳統企業捉襟見肘之時,國外亞馬遜、國內的騰訊等巨頭面向它們開放了自己的AI技術。
先說說國內,近期騰訊叮當開放日在深圳舉行,這是騰訊叮當AI能力首次系統性對外公開展示。再細數今年騰訊在AI領域的多次賦能,可以看到騰訊所秉承的“全面開放基于AI的連接能力和生態資源”理念已經實現了初步落地。
在智能汽車領域,騰訊與廣汽、長安、吉利、比亞迪、東風柳汽五家汽車廠商達成戰略合作,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共謀發展。在智能家居領域,騰訊正在與長虹合作打造產品。在智能音箱領域,騰訊叮當與GGMM合作打造了數款近場及遠場智能音箱。在騰訊叮當開放日上的多個專場表明,基于騰訊叮當智能語音助手系統,騰訊今后還會在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手表、智能音響、機器人等領域持續深耕,甚至整合娛樂、生活、百科等諸多跨領域服務內容。
智能汽車、智能電視等產品的落地是騰訊將語音賦能于電子產品的一小步。騰訊“AI in All”的理念讓騰訊心甘情愿開放、分享AI技術到各行各業,實現各領域產品實際AI應用的落地。在國內騰訊這樣的巨頭助推下,AI真正實現了價值最大化,讓更多受限的制造企業更快速地完成智能化轉型。
再談談國外,亞馬遜在Echo中植入了Alexa語音助手之后,美國消費者情報研究合作伙伴數據顯示,亞馬遜已在美國銷售了2000萬臺智能音箱,占據了該市場73%的市場份額。搭載亞馬遜Alexa的智能音箱Echo,儼然成為科技行業近些年來最重大發明之一,引得其他科技企業紛紛效仿。
根據分析公司VoiceLabs的數據,現在Alexa上有超過 25,000 種可用的功能,其市值有望在 2018年達到5000萬美元,而這些功能大都是由廣大的第三方企業來擴充的。如今,Alexa已經被搭載到幾十款汽車、電視和家用電器中。與此同時,亞馬遜為了讓人們徹底拋棄手機操控模式,還鼓勵第三方所開發的Alexa應用包含更多視覺元素,亞馬遜Alexa的賦能讓更多企業實現了智能化轉變和應用深化。
整體而言,國內外的智能語音助手在汽車、音箱、電視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而不可否認,AI將會給各行各業帶來變革與重構,其中智能語音助手的研發與開放意義,則不僅僅在于提高人機交互體驗,更重要的是,巨頭將借此為全行業賦能,解決中小企業以及傳統企業轉型的燃眉之急,讓它們也有能力跟上全球智能化的步伐……
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