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財報發布后股價暴跌 除了增收不增利還有更核心因素觀點
5月27日,美股拼多多盤前暴跌20%,預期開盤后跌幅不會小。
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歐陽宏宇
前幾年還腳踩阿里,拳打京東的電商平臺到底發生了什么?
5月27日,美股拼多多盤前暴跌20%,預期開盤后跌幅不會小。
拼多多投資人開啟“死亡競速”。在隨后的電話會上,拼多多集團董事長、聯席CEO陳磊表示:“這主要是源于拼多多加大了投入,今年以來,將‘百億減免’等措施升級為‘千億扶持’。”
他透露,今年一季度,外部環境給商家群體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為與商家共同應對新挑戰,平臺要敢于犧牲在前,拿出真金白銀反哺商家,才能助力商家度過短期波動。
不過,在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看來,拼多多股價暴跌并非沒有原因。“其原因有兩個,一是財報不佳,另外一方面是“戒斷反應”的代價高昂。”
一季度增收不增利
幾大原因影響其持續盈利
5月27日,拼多多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一季度拼多多增收不增利,總收入同比增長10%。營業利潤卻同比下降38%,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更是同比下降47%。
在盤和林看來,拼多多增收不增利背后有幾大原因。
首先是跨境電商疲軟。由于一季度跨境業務并沒有受到貿易摩擦的影響,增速放緩的原因是拼多多諸多做法讓商家不滿,商家和客戶被競爭對手吃掉了很多。
其次是拼多多國內增長乏力。隨著消費者心智趨于成熟,人們已經對拼多多營銷模式產生審美疲勞,拼多多吸粉能力減弱。
再者是拼多多在一季度加大了投資,很多投資還沒有到收獲期,所以虧損擴大。
最后是拼多多其實并非以舊換新政策的受益者。反而是,以舊換新有兩個特點限制了拼多多。
“一方面以舊換新的目標是需要開發票的正品,正反面和拼多多的屬性并不契合。另一方面以舊換新涉及的大多數可選耐用消費品,而很多消費者沒有在拼多多上買品牌商品的習慣,這又是一個消費者購買習慣問題。”盤和林說。
開啟“反惡性競爭”模式
但成本代價高昂
此外,拼多多開啟“反惡性競爭”模式,但這樣做的成本高昂。
年初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到“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5月20日,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就在新聞發布會上談及“內卷式”競爭影響到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加以整治。在多方壓力下,美團最近也喊出口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反對低質低價“內卷式競爭”。而電商領域內卷式競爭最嚴重的,其實就是拼多多。
在盤和林看來,拼多多此舉的本質就是打劫商家。“比如僅退款是犧牲商家的利益來為平臺吸引用戶流量。”他指出,在僅退款、亂罰款、唯低價的排名機制以外,拼多多還保持較高的抽傭比例。于是,拼多多平臺商家只有兩種狀態:一種狀態是賺吆喝不賺錢,虧本經營,越做越虧,最終不得不站在了平臺對立面;另一種狀態叫曲線自救,利用仿品,白牌,冒牌來降低成本,用低價低值低質“出奇制勝”。
“拼多多當然知道惡性競爭不可持續,于是著手改善,比如取消了僅退款,減少抽傭,千億扶持,而這些挽回信心的舉措,背后都是真金白銀的流失,代價可謂不小。”盤和林說,拼多多增收不增利的被動局面大概率是拼多多“反惡性競爭”的代價。“畢竟對惡性競爭有了路徑依賴,如今戒斷反應強烈也是理所當然。”
“電商平臺的競爭是一種平臺支配式的惡性競爭,商家不賺錢為什么還要去拼多多支攤子?”盤和林認為,因為電商平臺手上有用戶流量,手上用戶越多,商家越不敢得罪平臺,平臺就予取予求,變本加厲。“慶幸的是,拼多多在政策重要下,似乎找到了改善平臺惡性競爭的大方向,只不過,陣痛期預期不會短,拼多多要學會過一段時間的苦日子,爭取早日摘掉‘檸檬市場’的帽子。”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