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故步自封,何時才能尋到自己的路互聯網+
導讀
要實現下半場的穩扎穩打,唯品會還得更加努力。
要實現下半場的穩扎穩打,唯品會還得更加努力。
11月22日,唯品會發布其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唯品會公司當季實現凈營收216.15億元,去年同期為249億元;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16.87億元,同比增長168.40%。
不得不說,在電商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這個業績,算是一個不錯的答卷了。從2008年在廣州成立,到2012成功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上市,唯品會已經實現了連續10年盈利的好成績。相比同行業的電商前期大量資金投入甚至多年持續虧損投錢的狀態,唯品會先是打敗了曾經風頭正勁的蜜芽、凡客、寺庫,而對于同樣在美上市的國內頭部電商京東、阿里和拼多多,唯品會又有獨具自身的品牌差異和自身的忠實顧客,避開了同頭部電商的硬碰硬,卻能穩定的持續盈利。從企業的角度來說,確實是值得肯定的。
唯品會保持著長期持續穩固的增長,在競爭激烈的電商行業站穩腳跟,并不多見,細究之,仍有跡可循。
保持十年的持續盈利,對于電商行業來說,并非易事。而唯品會可以做到,很大程度上歸結于其管理層制定的獨特的業務模式。
唯品會成立于2008年,彼時恰逢全球經融危機,全球各行業都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中國的服裝行業也同樣面臨著蕭條經濟下的大量庫存堆積等等問題。庫存成為壓死諸多品牌商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2008年中國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8.29%,為2003年以來最低增速,相比2007年下降了4.96個百分點。
而同時,電子商務在進入千禧年后,逐漸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2003年淘寶成立,國人也在逐漸養成通過互聯網淘到心儀的產品的消費習慣,在線購物的消費群體正在不斷養成和擴大中。
巨大的市場空白,和龐大的潛在消費者,讓一位在傳統服務貿易行業縱橫十多年,又做過電子外貿生意的溫州商人沈亞看到了這個巨大的機會。
2008年12月8日,沈亞聯合洪曉波以及另外三個投資人籌集了3000萬建立了唯品會。彼時,唯品會對于自身的定位是專門經營奢侈品品牌超低折扣網站。然而,一段時間后,沈亞發現奢侈品折扣線上店鋪存在普及率太低、渠道薄弱、消費者信任不足等等問題,而同時,像耐克,阿迪等等二三線精品品牌反而既有巨大消費者需求的市場,同時也有品牌商需要快速清理庫存尾貨回流資金的訴求。創始人沈亞果斷調整模式,把唯品會客群定位為二三線品牌的市場年輕群體。而唯品會的slogan則成了一直延續到今天的“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
唯品會當時主營業務為在線銷售品牌折扣商品,包括了名品服飾鞋包、美妝、母嬰、居家等各大品類。唯品會在中國開創了“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障”的電商模式,被形象地譽為“線上奧特萊斯”。唯品會推出后,精準的抓住了有價格敏感,又渴望買到正品的用戶,在短時間迅速累積了大量客戶。從2008年成立,僅僅一年的時間,截至2009年底,唯品會已擁有300個品牌供應商資源,營收達到280萬美元。
唯品會在合適的時機,契合的抓住了彼時消費者的痛點。
接下來,唯品會開始了自己的十年起飛階段。2012年3月23日,唯品會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上市之初,唯品會的股價同公司的發展態勢一樣,開啟了一波瘋狂上漲,最高曾達到了46美金每股的情況。
唯品會在成立初期,主要盈利方式為電商業務,通過賺取商家采購與消費者購買之間的差價盈利,一方面不需要過多資金投入,保持了良好的現金流;而供應鏈方面,唯品會采取尾貨買斷制和買手制,依托于自建物流體系,快速大批量處理尾貨和過季貨品。合作的品牌商越來越多,便實現了強者恒強,也把同時期一些類似的競爭者打得措手不及。品牌認知度越來越高,也收獲了大量忠誠客戶。
唯品會的成功有其時代機遇,同管理層的合理策略,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然而,隨著電商行業的發展,頭部品牌例如京東,阿里開啟了瘋狂擴張和跑馬圈地時代,電商的競爭,不只是商品和資源的競爭,物流、供應鏈、倉儲,也成為了了電商的重要環節。曾經的周期紅利,也并非可吃到老的。
唯品會2012年上市后雖然一直持續盈利,也保持著連續多個單季實現盈利,但自2014年開始,其營收、凈利潤增速已經連年下滑。
唯品會三季度的財報,雖然凈利潤和毛利保持著高增長。然而,總凈營收從上年比逐漸下滑,GMV為376億元,而上年同期為402億元;總凈營收為216億元(約合30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249億元;毛利潤為47億元(約合6.583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48億元。
進入電商行業的跑馬圈地時代后,唯品會曾經的紅利方式已開始逐漸式微。而面對阿里、京東的瘋狂擴張,尤其是通過物流、供應鏈和倉儲的布局和市場搶占,唯品會也開始了戰略調整。
一直以來,唯品會的忠誠顧客是其核心優勢之一。唯品會在這方面也下了大功夫,同其他同類競爭對手不一樣的地方,“流量”并不是唯品會關注的核心,而是“會員思維”,唯品會在維護客戶這塊下了大功夫,一方面維護現有存量客戶,同時不斷擴大會員。三季度財報顯示,唯品會超級VIP活躍度用戶數同比增長21%,對線上凈GMV貢獻占比達40%,穩固的不斷增長的忠誠客戶,成為了唯品會可持續增長的策略重點之一。唯品會為維護好用戶粘性,提供了針對會員更加個性化,長期穩固的折扣和增值服務,除了會員獨特享有的折扣,更有各種生日禮券、生活特權及24小時人工客服,不斷提升會員粘性。
另外,在產品方面,唯品會也不斷擴寬種類,打破大家曾有的固有思維,唯品會不僅僅面對女性客戶,更是開闊定制款商品,同斯凱奇,巴拉巴拉等等品牌合作;同時,將新世代和男性客戶也定位為目標客戶,推出更多針對性的產品,三季報的數據顯示,Z世代和男性用戶的占比,也在逐步增加。
除此之外,獨特的人工客戶服務和同順豐練手的免費上門換購服務,,也讓客戶下單更加沒了后顧之憂。
唯品會的優勢是強用戶粘性、品牌關系和優質的富有針對性的運營策略。然而,這些遠遠是不夠的,唯品會用戶增長的瓶頸問題隨著電商行業的競爭趨于白熱化,也越來越凸顯。外敵獲客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也在不斷提升其運營能力和方式。唯品會第三季度活躍用戶數4100萬人,同比下滑6.61%;每用戶平均收入也從567.69.41元減少至527.19元。唯品會用戶流失,同樣帶來了商品交易總額和訂單量的雙雙下降。財報顯示,唯品會報告期內實現商品交易總額(GMV)約376億元,去年同期為402億元;總訂單數為1.68億件,同比微降2.9%。
如唯品會之前意識到的“人”的重要性,現在,當高質量用戶不斷流失,不斷被其他平臺掠奪,而如阿里、京東的頭部平臺不斷蠶食現有市場的情況下,僅僅是沿用曾經的客戶維護策略,并不能幫助唯品會抵御這嚴峻挑戰。
同時,物流、倉儲方面,京東自有物流的布局已經基本完成,唯品會在物流方面,也略顯得競爭力不足;除了頭部品牌對于現有市場的掠奪,新的品牌也發力企圖搶占市場,除了京東阿里,新起之秀拼多多、抖音和快手直播電商等新型社交電商模式的崛起,也對唯品會現有市場帶來了威脅和挑戰。
要實現下半場的穩扎穩打,唯品會還得更加努力。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