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時租賃:2018風口年?金融
2018年,分時租賃行業受到資本的熱捧將是大概率事件。為什么是2018年這個時間點?①更能看清分時租賃行業門道;②滴滴出行的鯰魚效應;③共享出行領域更好的商業模式尚未顯露。
2018年,分時租賃行業受到資本的熱捧將是大概率事件。
為什么是2018年這個時間點?
其一,更能看清分時租賃行業門道。
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雖然也有多家分時租賃企業相繼獲得融資,但融資規模基本都不大,大多都是千萬級別,過億元也比較少。對分時租賃行業來說,億元融資只是毛毛雨,資本的遠水是無法解決運營商眼下的近渴。當然不排除個別分時租賃企業采用融資租賃的方式租借車輛進行輕資產運營。但時至今日,經過兩至三年的運營,行業的競爭格局才初步顯現,少數諸如EVCARD等領先分時租賃企業才驗證和跑出了初步的商業模式。所以,到這個時點,更能相對的看清行業的門道。
其二,滴滴出行的鯰魚效應。
8月,滴滴出行宣布進軍分時租賃行業,推出“分分租”業務。從程維層面揣測,滴滴已經下了要做分時租賃業務的決心,但是具體怎么做,自營還是并購,其實路徑并不清晰,滴滴可能并沒有想好。但分時租賃行業非常重線下運營,而這恰好是滴滴的短板,以滴滴一貫擅長并購的行事風格來說,在分時租賃領域以并購來布局,將是極大概率的事件。所以,在滴滴未加入戰場前,行業參與者各自共同進一步做大分時租賃市場,但滴滴入局后,帶來的更多是緊迫感和危機感。
其三,共享出行領域更好的商業模式尚未顯露。
共享經濟近年來一直是熱點,共享出行則是熱點中的熱點。從2015年2016年的網約車到2017年的共享單車,雖然行業里仍會有零星投資,但行業格局大體穩定。網約車領域,滴滴出行基本一統天下;共享單車領域,摩拜和OFO共分天下。2018年,下一個是什么?市場上尚未顯露出比分時租賃更好的商業模式。
所以,三大因素疊加,2018年就顯得非常關鍵,甚至將成為決定分時租賃行業走向和新格局的一年。為了在2018年贏得領先競爭優勢,建議分時租賃企業并行兩步走。
其一,抓緊對行業領先者地位的爭奪。
資本往往不是找第一就是找第二,最多找找第三。這一階段,對分時租賃行業領先者地位的評價指標基本是車輛規模、城市布局(含網點數,尤其是關鍵地段的停車位資源)、牌照資質和用戶規模。用戶規模僅限于活躍會員,還未到用戶黏性階段。
顯然,要贏得資本的青睞,唯有在車輛規模、城市布局和牌照資質等進行持續投入,做大用戶規模,做強用戶質量,率先成為行業領先者,比如行業前三。如果沒有擠入行業前三,按照網約車和共享單車的發展經驗,基本大都會玩完。
比如,眼下車輛規模過萬已經不是競爭優勢,過3萬、5萬甚至10萬才是;城市布局就幾個也已經不是競爭優勢,布局30個、50個甚至100個才是,而且要是北上廣深、省會或關鍵交通樞紐等高質量城市;用戶規模過百萬也已經不是競爭優勢,過200萬甚至500萬才是,而且活躍會員數占比非常高才是。
其二,快速獲得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企業或機構投資。
當前,分時租賃行業內的玩家大多是整車OEM、租賃企業或者互聯網參與者,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投資機構還未入局。如果某天一家或者幾家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企業或者投資機構宣布投資了某家分時租賃企業,行業的鯰魚效應將被攪動。四種類型的企業具有廣泛影響力:
一是專業的投入機構,比如軟銀、紅杉、IDG、鼎輝、弘毅、北極光、金沙江等。二是互聯網企業,比如滴滴出行、騰訊、百度、螞蟻金服等。三是整車廠尤其是某些新能源汽車整車廠,比如江淮大眾、蔚來汽車、威馬汽車等。四是在汽車電池、充電樁、停車位等具有廣泛資源優勢能夠對分時租賃業務帶來正向促進作用的領先企業。
顯然,能夠率先獲得上述某一家或者多家的聯合投資,起到行業的戰略震懾效果將非常顯著,行業未來的走勢和發展態勢將大體可以預判。
根據第三方的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分時租賃企業已經超過了400家,還有更多的企業正在布局和加入。分時租賃行業風口可期,前景雖好,但更要踏準行業節奏才有效。
來源:億歐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