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50家P2P平臺資金存管“找錯銀行”金融
深圳第三方數據平臺提供的數據顯示,存管銀行須在深圳設有分行?經營地址和注冊地址應一致 按照,在深圳地區277家平臺樣本中。
被稱為深圳史上最嚴苛P2P監管的《深圳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上周亮相后,在業界已掀起一陣狂風暴雨。按照一個月的征求意見期限
被稱為深圳史上最嚴苛P2P監管的《深圳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上周亮相后,在業界已掀起一陣狂風暴雨。按照一個月的征求意見期限,深圳“屬地化”管理成為一道關鍵“生死紅線”。
兩條“生死紅線”存管銀行須在深圳設有分行 經營地址和注冊地址應一致
按照“存管銀行必須為在深圳市行政轄區內設有分行以上(含)級別機構的商業銀行”的要求,深圳的“軍規”比上海的“須在滬有網點”還要嚴苛。不僅如此,注冊地也成為“雷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經營地址和注冊地址應當一致,不一致的應將注冊地址變更為經營所在地”。
來自****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初,有50家平臺與在深圳未設分行的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在113家已與銀行簽協議平臺中占比超過4成。這意味著50家平臺要重找“婆家”。
南都記者注意到,在目前近20家開展深圳網貸存管業務的銀行中,竟然有11家在深圳地區沒有設立分行。這也意味著,此前捷足先登聯姻這些銀行搶跑合規的P2P,現在要走回頭路了。
互為佐證的一份業內數據是,在深圳市行政轄區內設有分支機構的中資銀行共有45家,外資銀行共有32家。這意味著,從現在起,深圳P2P的選擇對象只能在這個圈子里。
數據還顯示,在深圳地區277家平臺樣本中,223家注冊地區與運營地區不一致,約占80%。而注冊在前海的高達182家,約占注冊地區與運營地區不一致平臺數量的80%。
顯然,深圳P2P行業生態與監管備案的“軍令狀”存在不小的出入。
深圳P2P的眾生相 期盼監管部門給出“過渡期”“屬地化”沒有太多討價余地
嚴管之下,暴露出深圳P 2P的眾生相。投哪網副總裁郝歌表示,投哪網在2016年7月就上線了廣發銀行的資金存管,到現在已正式運行一年時間,廣發銀行本身在深圳是有分支機構的,“當時我們在挑選存管銀行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屬地化這個問題。”
不過,郝歌也提出隱憂:“我們發現有一個非常普遍的情況是企業的注冊地和實際經營地是有所分離的。有這樣一組數據,注冊地在深圳市,而實際經營在其他省市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占到深圳從業機構的10%,導致跨區域經營的風險始終存在。”
已經牽手廈門銀行的深圳車貸平臺人人聚財正陷入尷尬,因為廈門銀行沒有開設深圳分行,如果一定要屬地化管理,之前與廈門銀行的合作就要終止。
人人聚財CEO許建文表示,一直在跟金融辦和廈門銀行進行溝通,具體合規動作要等協商后視政策要求而定,會集中力量來解決該問題。金融辦也反饋稱會給出過渡期。
如果確認要“回遷”,這一次大騰挪,成本要多花多少?許建文坦言,“第一次是百萬級,不知道更換之后能否低一些。”
而不久前剛簽約某家外地城商行的深圳某平臺高管介紹,一直在等具體確認信息,現在持觀望的態度,目前沒采取具體行動,“相信監管部門會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協調推進。”該高管稱,企業與銀行的合作一般是一年為期,如果剛好過了這個時間,那也就不算違約。也有部分網貸機構一言蔽之:“換存管有壓力,但長痛不如短痛。”
實際上,來自深圳市金融辦的解釋也是有理有據。金融辦表示,為了更好地進行資金安全監管和最大程度地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銀行存管“屬地化”是最好的選擇。
站在行業觀察角度,****研究中心總監于百程認為,雖然深圳與上海的相關細則都還在征求意見階段,但從各方反饋的信息看,很有可能最終落實,并在全國主要地區推廣。在業內人士看來,“屬地化”是大勢所趨,沒有太多討價余地。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昨日,深圳不少互聯網金融機構收到了行業協會的邀請函。南都記者獲悉,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本周五計劃邀請深圳各大P2P網貸平臺高管參與征求意見辦法的座談,顯然還是希望廣開言路。
數據 深圳“問題”平臺 數量開始“剎車”
7月13日,深圳第三方數據平臺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底,深圳市正常運營的P2P平臺數為306家,較上月減少4家,環比下降1.29 %。不過,在停業及問題平臺方面,深圳有4家,其中“跑路”2家,停業和轉型各有1家。縱向來看,深圳爆出問題的P2P數量相比過去已經有所“剎車”。放眼全國,融360監測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新增“問題”平臺共計50家,其中停業平臺占近8成。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