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維豆奶要開奶茶店,奶茶生意到底是割韭菜還是“薅羊毛”?觀點

在經歷了發展低谷之后,維維豆奶的奶茶生意經顯得有些“急于求成”的味道。
近日,維維豆奶在南京開出首家現制新式茶飲門店的消息一經傳出就掀起波瀾,“維妙維笑”為品牌名稱。國內多家媒體轉述了維維豆奶奶茶店招商負責人的對外說法:目前已有500多家加盟商。
繼娃哈哈、大白兔等國貨品牌開奶茶店后,維維豆奶也打起了現制茶飲店的主意。據了解,維維豆奶立下遠大目標,計劃5-8年開設上萬家門店。在新消費觀念的沖擊下,這些傳統品牌沒能及時跟上市場需求的變化,市占率、品牌知名度逐漸下滑,不得不尋找新的增量。
盡管維維豆奶在豆奶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但做現制茶飲店玩法不一樣,加之喜茶、茶顏悅色、蜜雪冰城、CoCo等競爭對手十分強大,維維豆奶想要借此“歡樂開懷”并非易事。
地位不穩、多元發展不利,急需“回血”
據了解,維維豆奶成立于1992年,作為九十年代和千禧年初國內最暢銷的消費品牌之一,在市場上擁有極高的知名度。最輝煌的時候,維維豆奶甚至主導了中國豆奶行業的標準制定。
新消費觀念的興起極刺激了豆奶市場,如今豆奶行業早已不是維維豆奶“獨霸天下”的時代了。
2018年市占率排名前三位的品牌分別是豆本豆、維他奶、唯怡,維維豆奶已經被歸類于“其他”品類里面。同時,由于豆奶的準入門檻低,越來越多的食品企業先后進入這個賽道,如伊利、蒙牛、南方黑芝麻等都已推出自己的豆奶品牌,市場競爭加劇,“江山”已經易主。
為了追求更高的商業價值,維維豆奶進行了多元化業務布局。從2009年開始,維維豆奶先后在白酒、房地產、煤炭、茶類領域進行了跨界嘗試。然而“好運”并沒有眷顧維維豆奶,其收購的枝江酒業、入股的貴州醇酒業業績年年下滑,房地產和煤炭產業更是虧損嚴重。
據其財報數據顯示,2017-2019年間,虧損分別為-1.03億元、-3130萬元、-1878萬元。到了2020年,連續虧損的情況有所緩解,實現扭虧為盈,創造凈利潤4.36億元。很顯然,維維豆奶已經窮途無路了。
鏡面商業認為,目前豆奶市場規模增速放緩已成為了不爭的事實,行業競爭大,維維豆奶想要憑現制茶“撈”一波快錢,也可以十分理解了。
賽道轉型,茶飲之路能否“翻身”
相對于豆奶行業來說,現制新式茶飲確實是一個“暴利”行業?,F制茶的市場規模與增速遠高于豆奶行業,據前瞻院分析,2020年我國現制茶飲市場規模達1136億元,2015-2020年的復合增長率高達80.2%。
現制新式茶飲的市場前景一片大好,但是并不意味著維維豆奶的奶茶生意好做。
維維豆奶在目標設立上十分大膽,喊出了“開上萬家門店”的口號。據悉,維維豆奶的奶茶店全以加盟店的形式鋪開,沒有一家直營店。但在沒有直營店的情況下以加盟模式進入市場,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是在割韭菜。
對于加盟商來說,維維豆奶的主要吸引力在于“國民品牌”與“新鮮感”,然而,只有品牌與新鮮是不夠的,如果沒有持續亮眼的產品做支撐,消費者肯定不會買單,維維豆奶想要開設上萬家門店的目標似乎是“天方夜譚”。
鏡面商業認為,現制茶已經有了較為完整的產品體系,細分賽道也擠滿了競爭者,維維豆奶此時想要進來分一杯羹并不容易。如果無法推出更亮眼的新品只是單純仿制,很難有所突破。
爭茶飲市場勝算幾何,未來又將如何發展
目前整個新中式奶茶處于紅海市場,已經進入品牌整合和優勝劣汰的階段,在這樣的時間節點進入市場,對維維豆奶來說結果可想而知。
不少新式茶飲品牌已經確立獨有的風格,在現制茶飲市場占領一席之地。譬如,奈雪的茶以“茶+軟歐包”的形式迅速打開市場;茶顏悅色借助中國風設計深得消費者喜歡;蜜雪冰城則另辟蹊徑,以價格友好出圈,主打下沉市場。
對比其他品牌,維維豆奶的優勢并不明顯,無論是整個IP營銷、銷售渠道的選擇還是產品口味的開發方面,維維豆奶已經與新品牌有較大差距,也找不到很好的優勢獲得資本家們的青睞。
鏡面商業認為,在經歷了發展低谷之后,維維豆奶的奶茶生意經顯得有些“急于求成”的味道。對其來說,找到合適的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固然重要,但作為消費品,最重要的還是加大產品研發投入,研制出更符合消費者口感,甚至能引領潮流的產品,這才是“翻身”之道。
所以就目前看來,維維豆奶開奶茶店,最終的結果,可能既不歡樂也不開懷。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