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落地促良性發展 榕樹貸款“精選”模式能否引領未來?金融

《通知》的下達倒逼著主打消費金融市場的互聯網 金融techfin轉型,倒逼消費金融向techfin轉型,作為消費金融一個重要的分支——現金貸因各種原因。
近日,作為消費金融一個重要的分支——現金貸因各種原因,引發社會、監管部門與業界集體的討論。隨著《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正式落地,行業有人哭有人笑。
如果說,2017年消費金融圍繞暴利野蠻生長,《通知》的下達倒逼著主打消費金融市場的互聯網 金融techfin轉型,經過多年發展消費金融將從以前的全民普及進入到全民受惠的階段。
風控能力成為核心要素
高利率、多頭借貸、暴力催收,一直是現金貸平臺面臨的三大主要問題,這種粗放式的借款模式極易轉變為壞賬。
造成這一原因,是由于大部分小貸公司缺乏風控能力,因此選擇“高利率覆蓋高壞賬”的模式。《通知》下達后這一現象將得到改觀,一些將風控能力作為商業變現的核心要素的企業,將迎來彎道超車的契機。
以近期風頭正勁的榕樹貸款為例,其將產品定位為服務于諸多B端金融機構、同時又可以容納C端用戶百變需求的供應鏈式消費金融平臺,除了不同額度層級的現金貸產品外,榕樹還在逐步的引入優質的現金分期產品、信用產品、保險產品等,業內類似多元化發展為用戶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的平臺已是大趨勢。
也就是說,受《通知》的影響,現金貸新規將成終結現金貸無序、野蠻生長結局的新的金融監管驅動力,并間接促進消費金融業態的完善。在我們看到的“悲鴻遍野”背后,一股良性的消費金融革命正在悄然發生。
市場倒逼消費金融techfin轉型
近些年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為成本低廉的消費金融風控帶來解決方案。
今年3月,螞蟻金服宣布轉型techfin。主攻tech技術創新,以此幫金融機構做好fin金融相關服務。雖然techfin與fintech看似差別不大,其中映射出的卻是技術驅動還是利益驅動的不同發展思路。智能手機的普及,各大互聯網產品沉淀的大數據,以及蓬勃發展的各類人工智能手段,這些為低價風控帶來可能性,倒逼消費金融向techfin轉型。
以榕樹貸款為例,與融360等的“搜索+匹配+推薦”的模式不同,榕樹走的是“精選”路線。在整個行業都在把流量作為發展重點之時,榕樹卻將做好風控作為發展基礎。除了基于用戶提交的基本信息資料進行的第一輪征信預審“榕樹分”信用評級。榕樹還接入反欺詐信息、人行征信、社保、公積金、運營商等多項權威授信體系,同時輔助于芝麻信用分、淘寶消費分析、京東消費分析等三方授信服務,多維度、更加客觀地對進入榕樹的用戶給予信用預判,一方面更大限度地降低B端合作方的資金風險,一方面也更有針對性地為C端用戶推薦合適的金融產品。
從網貸平臺大玩家螞蟻金服的techfin,到新秀玩家榕樹貸款的“精選”模式,預示著小額消費金融“風控”問題愈發受行業重視,這種轉變,讓消費金融既能為剛需用戶服務,也可以很好地避開潛在風險,整個生態將變得更加健康,這也是《通知》下達的真正初衷。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